听婵释禅的经济理论观点精华集粹(2)
听婵释禅的经济理论观点精华集粹(2)
(18--36条)
听婵释禅
续:
五、“社会市场经济”概念的确立和定义
(十八) “社会”这个概念的确立。“社会”这个概念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理念和架构了庞大的组织管理体系。 其不仅具有可以反映全体社会成员“诸多科学合理”意愿和诉求的涵义,而且还能“包罗”参与“市场经济”的各层级、各类经济或是政治文化等的有如家庭、企业、国家、世界等的组织体,以及包罗“代表”这些“组织体”行使权力的家长、董事长或经理、各社会经济团体或组织的协会、行会及会长、大小政府组织体系、调控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如联全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WTO组织等的组织体的 “主导者们”。同时,所有“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活动都是要受到来自这些“主导者们”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控制和监督约束”,乃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界定、规范、约束等。
而所有代表家庭、企业、国家、世界等不同级别“单位体”行使对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等职能,并借此能够表达“公平、效率、正义”等全体社会成员意愿和诉求的“部门”, 我们都可以赋予给它一个最恰当的名称,那就叫:“社会”的称呼。由此,“社会”这个概念也就确立了。
(十九)“社会”这个概念的定义:就是指政府等各层级组织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效率、正义、民主、全局、科技、开放、发展、公共、公益、协调、人权、人性、自由、和谐、稳定”等的意愿和诉求,体现在对“市场经济”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控制、监督约束,乃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界定、规范、约束等而形成的整个“组织架构和思想理念”体系。
(二十)“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确立。从人类社会的整个经济生活来看,一切最基本的经济活动,都不过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用”等的“生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追求“衣食住行用”的更加可口、安逸、舒适和方便等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又由于人类是群居的群体性高级动物,并区划为家庭、企业、地区、国家,世界等不同级别的组合体或是经济体等的单位,并“相对独立又分工明确”地生存、生活与发展着。
随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手段、分配手段、交换手段、消费手段”的进步文明,人类的这种经济活动就必然会在越来越广阔的“经济时空”里展开。于是,这种生存、生活与发展的经济活动,就以马克思所描述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和演变过程”来加以实现。而这“四个环节的循环和演变过程”,都是在一个叫“市场”的东西所圈定的框架里进行的,并且也都属于“经济”活动。
所以,我们就把能够较好地完成并满足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所有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概念加以确立并定义下来了。
(二十一)“社会市场经济”概念的确立。我们将“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就使人类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明确和清晰了,从而也使“社会”运用其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理念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正确有效地“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控制、监督约束”等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准确性、合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而对复杂多变、浩繁深奥、演化无穷的 “四个环节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也因此能“大有抓头”了。
因此,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生活实际状态和面貌,更能表达现代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科学合理”的意愿和诉求,更能准确、恰当、简略地表达现代经济生活的全部内容,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由“社会”和“市场经济”两个蕴含了“这个时代”全部经济生活内涵和外延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个概念也就因此而诞生了。
(二十二)“社会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定义: 就是政府等各层级组织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公正、效率、正义、民主、全局、科技、开放、发展、规划、计划、公共、公益、协调、人权、人性、自由、和谐、稳定等的意愿和诉求,体现在对“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进行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控制和监督约束,乃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界定、规范、约束等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也是听婵释禅之“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对以往所有经济学家们对“社会市场经济”所下定义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社会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上天赐予给人类在科学技术推动高科技商品生产手段、分配手段、交换手段和消费手段下的“文明进步”的幸运产物,人类更要非常地珍爱它。而真正需要诟病和批判的,则是由“政府等各层级组织”指导和主导的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并对“市场经济运行”缺乏“正确有效”地管制或是有计划,任其放任自流和肆无忌惮地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的“社会市场经济”所包括的“中、初级阶段”的“不合理分配格局和缺乏有计划性”等。这才是产生一切社会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不合谐、不稳定,甚至危机和冲突等问题和矛盾的万恶之源。
六、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及“封建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区别
(二十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人类历史已经或将要大致经历:原始市场经济、封建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和共产市场经济四个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当代绝大多数国家都正处在“社会市场经济”经济形态之中。幸运的是,人类必竟是从“慢长、短缺、野蛮”的“封建市场经济”中走了出来,过渡到从总体上看,人类不太再需要为基本的“衣食住行用”等发愁的现代“商品生产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社会市场经济”中里来了。
这确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划时代”的文明和进步。而取得这种 “文明进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最大功臣,无疑应该归功于“现代主义文化或是人类的现代化追求”所指引下的科学技术推动高科技生产手段、分配手段、交换手段、消费手段对商品生产和产能等的超群绝伦的巨大推动作用。至于“公有制、私有制或是其任何变种的所有制”等的这类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在其“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光辉照耀下,无论经过何方高人的论证、实证和引证,到头来都还是显得那样渺小和微不足道。
(二十四)“封建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确立。在“封建市场经济”:一是社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社会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相比虽然是那样的弱不禁风、是那样的幼稚可笑和固步自封,甚至还可以嘲笑为小农经济的商品生产,但那必竟还是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产”。
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虽然是那样的由“朝廷或叫政府”和“地主作坊主”等的所主宰,并为所欲为的任意挥霍奢侈,是那样的不合理、不公平、不正义,并给人民剩下不了多少,但那必竟还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社会财富的“分配”。
三是虽然商品流通因交通工具和信息手段的“车马行担”而“交换”的是那样不顺畅,并节奏缓慢,但那还是在那恶劣的条件下艰难地进行着商品贸易的“交换”。
四是虽然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也因难有隔夜粮,而使“消费”能力潺弱的在灾荒年月或是需要通过逃荒谋求生存、或是需要用“革命”来改变旧有的分配方式,并从中获得新的生存发展的“消费”能力,但不管那是暴力的,还是和平的,那必竟也是一种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战而斗争对商品的“消费”。
而所有这一切,都没有逃出“市场经济”所定义的“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的手掌心,并且是样样齐全,童叟无欺。你能说这种经济形态不是“市场经济”形态吗?只不过我们把这种 “分封制度”下的相对封闭保守、非社会化、非市场一体化等的“市场经济”,叫做“封建市场经济”罢了。
(二十五) “封建市场经济与社会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 “封建市场经济”:一是在市场经济之商品“生产和交换”环节上,不注重采用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手段和交换手段”的进步文明和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的高效率的“生产和交换”方式,特别是采用了“分封制”条件下的条块分割、封闭保守、固步自封、闭关锁国、非社会化、非市场一体化等的“小交换”方式。 二是在市场经济之“分配和消费”环节上,采用封建主义的“官本位”的“社会财富由少数人独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单一“私有制”社会财富“分配和消费”方式。
也即,人类从封建社会的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的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等的互相封闭状态,迈向全方位的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等互通有无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的经贸往来、优劣互补、调济余缺等的“开放阶段”,也就宣告了“封建市场经济”的结束和“社会市场经济”的诞生。
“社会市场经济”: 则是采用一种与“封建市场经济”相反的进取、开放、市场一体化、社会化、现代主义化和国际主义化的思想理念指导“市场经济运行实践”,即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推动市场经济之商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交换”,也注重社会财富的社会化“大分配和大消费”,更注重通过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政府等各层级组织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正确有效地“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控制、监督约束”,去促进“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同时,还注重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等等。
七、“社会市场经济”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的划分
(二十六)“社会市场经济”可划分为“封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中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共产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三个基本阶段。 由于“市场经济”对于任何“社会经济形态”都是一样的“四个环节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不同的只是被政府等各层级组织“灌注”了不同的执政思想理念体系,才把这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变得面目全非地让人们有些辩认不出来了。 “社会市场经济”形态内部区分各种不同的“具体” 社会经济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具有实质意义的,标志着采用不同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并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的有如“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等的这样的“定语”做为基本标志的。所以,也可以把上面的划分简化成:“封建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资本主义”的中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三个基本阶段。
(二十七)人类对“社会”所蕴含和表达的丰富思想理念,会“各取所需、各投所好、各有侧重”地“灌注”到市场经济运行实践中去。 “社会市场经济”可按“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之“分配”环节中的四种不同“分配方式”在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表现状态和主辅之分”大致划分为“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这三个基本阶段。但无论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初级、中级、高级”哪个阶段,人类对“社会”所蕴含和表达的“公平、效率、正义、民主、全局、科技、开放、发展、公共、公益、协调、人权、人性、自由、和谐、稳定”等思想理念的意愿和诉求,都会因为当时的“政府等各层级组织”对其的理解和思想理念的掌握程度而“各取所需、各投所好、各有侧重”地“灌注”到市场经济运行实践中去。当然,其实践和实现的效果也会各有其很大差距,甚至是天壤之别。
(二十八) 市场经济之“分配”环节具有“归属性或是阶级性”,是给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下“定义”的唯一衡量和评价标准;市场经济之“生产、交换、消费”三个环节“没有”归属性或是阶级性。也即任何任何国家、任何所有制、任何企业等“生产”的商品,只要有“钱”,都可以通过“交换”的方式用来进行自主“消费”,只有社会财富的“分配”,那绝对是“谁的就是谁的,决没有半点免费午餐的味道”。所以,判断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定义”,就只能以“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来做为唯一的衡量和评价标准。
(二十九)“封建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即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为主,以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为辅”的“封建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形态。这种“分配格局”的社会形态,可以使社会财富向“资本家和官僚地主”等少数人手里集中和转移,而多数人只占有少量社会财富。这种“社会形态”正在被全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
(三十)“社会资本主义”的中级阶段。也即以公有制和私有制“混合”形式存在,或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以“按资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为主,以按劳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为辅”的“社会资本主义”的“中级阶段”社会形态。这种“分配格局”的社会形态可以使社会财富,一方面向“资本家”等少数人手里集中和转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等社会财富分配的“载体形式或是叫实现形式”,使“大多数人”获得社会主义“人本位”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相对公平正义的社会财富“分配”。这种相对进步文明的“社会形态”被世界上有如美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
(三十一)“社会主义和社会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即以公有制为基础,并以“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为主,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为辅”的“社会主义和社会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社会形态。这种“分配格局”的社会形态,可以使社会财富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得到相对公平正义、公正合理的分配。这种进步文明的“社会形态”在前苏联的列宁斯大林时代和中国的毛泽东时代等被采用过,在朝鲜和古巴等国家正在被采用。当然,进入“社会共产主义”阶段后,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已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出现社会财富的“按需分配”方式。但由于其离人类太远,在此就不多浪费笔墨探讨了。
八、社会市场经济的五大“共同”基本特征
(三十二)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推动市场经济之商品的社会化、市场一体化等的“大生产和大交换”,也注重社会财富的社会化、公平正义化等的“大分配和大消费”,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共同”基本特征之一。
(三十三) 政府、企业等各层级组织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正确有效地“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控制、监督约束”,也即是“有管制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共同”基本特征之二。
(三十四) 建立健全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 以便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共同”基本特征之三。
(三十五) 建立并完善可以对“领袖、领袖集团、执政党”和政府等“选能任贤”的政治制度,并通过这种“由大多数人选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理念体系,保证和维护这“大多数人”所选择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和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共同”基本特征之四。
(三十六) 吸收人类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文化的精华、精髓和精神,形成完整的文化思想理念体系,为政府、企业等各层级组织指导“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思想理念”的支持,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共同”基本特征之五。(待续)
2009年8月20日
注:如有莫明其妙者,可在“乌有之乡”网站内独家搜索,或是登陆“听婵释禅的博客”上找寻具体理论论证和实证内容以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