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腐败泛滥?
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的严酷现实。
原来的共产党确实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在人民心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和威望。共产党员就绝大多数而言,都是或基本合格或合格或完全合格或特殊合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属于特殊合格。《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还有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英雄人数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雷锋、王杰、欧阳海、向秀丽、麦贤德、刘英俊等是在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英雄人数,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王进喜、陈永贵、尉凤英、时传祥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中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焦裕禄、王宏斌等是领导干部中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是领袖中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共产党在人民心中令人崇敬、众仰高山、羡慕不已。即使个别共产党员有问题,也确为极个别现象,无损于整体形象。恰如太阳有黑子,但掩盖不住她的万丈光芒。
现在腐败问题不断增多,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其腐败程度在现今世界绝无仅有。官民越来越对立,“杨佳事件”、“邓玉娇事件”、“刘汉黄事件”是人民的个体与官的对立;“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武钢事件”、“通钢事件”等是人民以群体与官对立。此种对立会愈来愈严重。中国现在的官民比西汉初年的350倍,是清朝末年的35倍。
中国共产党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前人总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绝对真理。
苏联、东欧一切共产党政权垮台,所经历时间也都在七十年左右,也都如此短命。这些共产党的垮台原因也无不是共产党腐败,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为自己服务,无一例外的走向自己原来的反面,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苏联、东欧一切共产党政权,执政短短七十年就垮台了。面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有人用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来解释说明。即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失败的真正原因,我们必须查找到,否则还将面临相同的失败。以前的社会更替,都是新旧两个阶级的斗争而出现的多次反复,最后新产生的阶级最终战胜旧的阶级,旧的统治旧的经济制度灭亡,新的统治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如封建社会战胜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战胜封建社会等都是如此。奴隶社会产生出新的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是封建地主阶级带领奴隶推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建立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但奴隶主阶级绝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绝不放弃他们的“天堂”,坚决要恢复失去的“天堂”。于是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反攻,于是就出现了“复辟”与“反复辟”之间反复的较量和斗争,也就出现了政权反复易手的情况。中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战乱。这种情况在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斗争体现得尤其明显。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国王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一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的方式从荷兰迎亲了一个带着荷兰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这才使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了86年,中间交织着进步和反动,共和与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尤其动荡不宁。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如果,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萌发,到这种生产关系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来讲,则经历了五六百年时间。
而共产党建立的政权,都不是被反动阶级推翻的,令人绝对不可思议的是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政权,也就是自己打到了自己,共产党自己打到了共产党自己。一个自称为人民服务的党,一个自称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共产党,不用别人打,自己就倒下了;只是执政短短的七十年,就无声无息的自动垮台了。这是人类社会历史至今绝无仅有的怪事。难道共产党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吗?难道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社会吗?这一点怕是没有人会否认。但是这么先进的政党,为什么会自己打到自己?为什么执政时间如此之短?竟然赶不上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执政时间漫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难道不是值得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一切左派,一切真正的共产党员极其认真的反思吗?
原因分析。
面对共产党的变化,使很多人不理解,不可思议。认为原来所谓真正的共产党员,其实绝对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绝对不会变成与之完全相反的人的!面对真正的共产党员越来越少的现实,在否认原来绝大多数共产党员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外,只剩下哀叹“还有几人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无可奈何了,却不追究“越来越少”的原因,以及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总之就是不分析或不认真的探寻造成“越来越少”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实际原来的共产党中绝大多数人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如果不是,就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也不会取得前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胜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原来的共产党中绝大多数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而是假共产党员,那么在民主革命时期,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能吃得了千辛万苦吗?被敌人抓住、严刑拷打下,绝大多数人不都是要叛变投敌吗?但实际是在极艰苦的环境中,有几人怕了?被抓者,有几人叛变投敌?怕者、叛变投敌者是极少数人。就因为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所以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如没有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一事实,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前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果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能继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吗?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都能如此,还有模范带头作用,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其带领下在各个生产岗位上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于是才有了前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没有绝大多数共产党员继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没有这种模范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在在各个生产岗位上岂能会积极肯干,任劳任怨?没有这些条件,前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岂能会取得辉煌成就?所以原来的共产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历史的事实,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一事实,是不能否认的,也是无论如何也否认不了的!
原来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为什么变成不伟大、不光荣、不正确了呢?或者说原来那么得民心,为什么后来又完全失去民心呢?这一问题不探寻清楚,即使我们再次夺取政权,也绝对还要遭遇重蹈政权垮台的命运。共产党为什么会发生前后完全对立的变化?其实毛主席早就回答了这一问题,可惜未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毛主席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文中说:“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这样的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主席在清楚不过的告诉我们:客观条件、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必然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如此。早在延安时期,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是个劳苦功高、体无完肤、身上有80多处伤疤的老红军。为给其治病,毛泽东在供给上给他特别关照。但他出院之后,功高自傲,无视法纪,公然贪污大洋3000多元。1952年被执行枪决的刘青山、张子善也是老革命,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被逮捕时在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面前,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但就是经不住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和安逸生活的诱惑,最终堕落为人民的敌人。刘青山、张子善的简历中也说:他们过去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为党为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曾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建立过功绩。但在和平环境中,经不起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逐渐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
对于绝大多数共产党人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会变化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的哲学都阐述得十分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明确指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决定思想;反过来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思想反作用于生活。物质、存在、生活其实都是客观;精神、意识、思想都是主观,总起来说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决定思想,进一步解释则为: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没有物质世界就没有精神世界;因为任何的精神都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上,比如人是物质,精神存在于物质——大脑之中,没有人、人的大脑,精神何以能存在?同时人死了,精神也就必然随之消失。至于伟人如毛泽东,人虽然逝世,但其精神却要长存。这个长存其实也不会是永远的,也是有条件的,终究将慢慢的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当然物质也指存在、生活,也起着存在、生活同样的作用。“存在”指客观世界,指意识之外的一切物质世界。我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是对绝大多数而言,不是绝对的;也确有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绝对是极特殊情况,绝大多数人又绝对做不到的。而我们要针对的则是绝大多数,绝不指极少数人。一个人生长在中国,其必说中国话,反之在美国则又必然说美国话。这里再次重申,是指绝大多数人,因为聋哑人就做不到。这就是存在决定着意识。生活决定思想,是我们常说的“人的思想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这也就是生活决定思想。当然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要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思想反作用于生活。这种反作用,是指精神、意识、思想在物质、存在、生活指引下,顺利的向前发展;这如火车的惯性,当火车在动力的驱使下快速飞奔时,即使其动力消失,火车也必然会继续向前行进一段时间,绝对不会动力消失,火车也立即停止前行。
主观也即事物的内因,客观也即内因所处的环境,也即外因。具体的说,何为内因或主观?何为外因或环境?往小了说,是事物中最小的个体,对于人来说是每一个人。但对于人来说,人的大脑思维的部分是内因或主观。除了事物中最小的个体,或人供思维的部分外,其他的一切方面都是外因或环境。往大了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事物,是一个内因;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个事物,是一个内因;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国家都是一个事物一个内因或主观;再往大了说,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都是一个事物一个内因或主观。由此推论之,事物无限大,也无限小,其内因或主观也就无限大或无限小。所以任何的内因或主观同时又是外因或环境;对你来说,你是内因或主观,你之外的一切都是外因或环境;对于另一人来说,他(她)自己是内因或主观,而他(她)之外的一切又都是他的外因或环境了。关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毛泽东主席有过更为精辟的论述。他在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一文中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化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鸡蛋之所以能变成小鸡,是因为其具有变成小鸡的性质; 石头不能变成小鸡,是因为其无变成小鸡的性质;石头虽无变成小鸡的性质,但其有变成石灰的性质。鸡蛋虽有变成小鸡的性质,石头虽有变成石灰的性质,但鸡蛋能否变成小鸡,石头能否变成石灰,决定的条件是自己本身说了不算的,而是客观条件——适当的温度。请想一想,只要温度适宜,鸡蛋本身必然向变成小鸡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定会变成小鸡。同样,只要温度适宜,石头本身必然向变成石灰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定会变成石灰。如果温度不适宜,鸡蛋也一定不会变成小鸡,石头也一定不会变成石灰。“鸡蛋”、“石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去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也可以说是内因对外因的反作用,也可以说是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即温度适宜,其就会积极的向“小鸡”、“石灰”的方向发展变化;但温度不适宜,其就不会积极的向“客观条件所提供的的方向发展变化。再如小草具有生长出来的性质,但是否能生长出来,决定的是一定的养分、水分、温度。仅以温度为例,春天的温度,其就一定要生长出来,但冬天的温度就一定生长不出来。这样例子比比皆是,不再赘述。
毛主席这段精彩的论述,精辟的论述清楚了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当我们要解决某一事物时,必须尽全力了解该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也即其内因、主观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并一定要找出其内在的、内部的联系以及各自的位置等,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就一定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就一定在实践中失败。这就是“内因”、“主观”(这个主观与“精神”属于同一类性质的主观的不同的,绝不能与其等同)为什么是第一位的原因。但当我们了解了该事物的性质后,如何来解决,如何使其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时决定的因素则是我们所施以的外因或客观了。也就是在其事物具有其性质后,决定的则是外因或客观了,也就是外因决定内因,客观决定主观的原因。也就是一定的温度决定鸡蛋能否变成小鸡,决定石头能否变成石灰。
这里还有必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要解决问题,必须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也即对其内因或主观——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了解其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分别处在什么位置等等,然后加以解决。这一点毛主席在《矛盾论》一文中阐明得十分清楚,无需再次画蛇添足。但我们又必须指出的是:了解任何问题、任何事物——内因或主观,又必须或只能在其处在一定的外因或环境下去了解,即在一定的外因或环境下所发生了变化,同时根据在一定的外因或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或特点,了解其内部的规律性,最后从整体上、全面的了解它,掌握它。离开其在一定的外因或环环境下的变化,我们是绝对无从了解该事物的,也就无法解决该问题的,更不用说很好得解决了。不但了解事物离开一定的外因或环境绝对无法了解该事物,而且一切的事物都是一定条件或环境下的产物。任何一个人的生成,绝对不是自己说了算了,而是他(她)的父母这个外因或环境决定的;而其质量如何,又是父母本身的素质和所处的方方面面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等决定的。其父母的生成也是他们各自的父母以及生活环境决定的;据说原来陆地上没有任何生物,一切的陆地生物都是从水里变化来的;而在更远的时候,水里开始也没有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外因或环境下生成的。这也在说明没有外因就没有内因,没有客观(环境)就没有主观。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说明的是这个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环境决定一切!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所以一切的环境也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一切的物质都在一定的环境下运动,一切运动的环境决定着一切事物的运动,同时任何事物的运动又不断的反作用于环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就是这样的不断的运动着,无穷无尽,永无止境。也正是任何的事物都在不同的外因或环境下运动,所以事物就呈现出千差万别来,所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回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共产党之所以会由原来的为人民服务,向违背原来的宗旨,向其反面发展,向为自己服务的方向发展。是因为共产党这个内因(这个内因是由若干个单个人的内因组成的,共产党这个整体的内因代表着若干个单个人的内因),具有向向违背原来的宗旨,向其反面发展,向为自己服务的方向发展的性质,内因无此性质,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这如石头没有变成小鸡的性质,温度再合适,也无论如何不会变成小鸡的。这是事物内因的决定作用;但是共产党再有具有向向违背原来的宗旨,向其反面发展,向为自己服务的方向发展的性质,外因、环境却无此让其变化的条件,也必然变化不成。这如鸡蛋虽有变成小鸡的性质,但无合适的温度,也绝对变化不了。这就是外因(环境)的决定作用。所以任何事物的变化,首先的决定因素是事物的本身(内因)必须具有其性质,然后第二位的决定因素是外因。所以共产党所以会由原来的为人民服务,向违背原来的宗旨,向其反面发展,向为自己服务的方向发展,是因为共产党这个内因具有变化的性质,外因、环境有具有使其变化的条件,于是变化出现了。
共产党这个内因具有变化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呢?是人的本质的自私性。从人的本质的品德角度讲,人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是人自私性,是导致世界一切万恶的根源。二是人的为公性,是导致世界完善的根源。这两个本质哪一个占据主导地位呢?实践反复证明是人的自私性。正是人的本质的自私性占据人的本质的主导地位,外因——客观环境又具备使自私性发展的条件,于是世间的一切万恶便发生了。阶级的产生就是人的自私性与外因——客观环境存在使其出现的条件的结果。这个外因——客观环境存在使其出现的条件,就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当然这个剩余产品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是外因——客观环境存在创造出剩余产品的条件,才出现了剩余产品。这种剩余产品是人类劳动能力的提高所创造出的存在,也即创造出的外因——客观环境。就因为出现了剩余产品,于是出现了占有剩余产品的现象,于是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剥削和压迫。是不是有了剩余产品,人们才有了占有的思想呢?不是的。人的自私性随着人的出生就随之而来了。但为什么说人的自私性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呢?因为如果说自私是万恶之源,一切的恶都发源于自私,为公是万善之本,一切的善都发源于为公是我们都承认的真理,而且一般来说我们制定的一切法律制度等都是惩治恶的,而表扬善的。但是恶还是层出不穷,善还是不能很好的发扬。如果我们取消一切的惩治恶的法律制度,请想一想,这个社会不一下子或很快就乱套吗?由此分析究竟自私与为公哪一方面占据人的本质中的主导地位,不是一清二楚吗?人的自私性随着人的出生就随之而来并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没有剩余产品,无法占有。在原始社会初期,生存产品极度缺乏,单个人或少数人又很难获得食物,要获得就必须大家共同一起出动,才能获得。如果谁多占有了食物,有的人就会吃得少,或吃不到。这样就会导致死亡,尤其当时的生存环境及其艰苦,人的死亡率极高。人越少就越不利于食物的获得,所以逼迫人们必须对食物实行平均分配,谁也不敢多占有。
就是人的本质的自私性占据主导地位,外因又有了占有的条件,于是阶级产生了,一切的万恶产生了。所以说只要人的本质的自私性占据主导地位,只要外因存在占有的条件,占有就必然发生。而且这种自私性又具有贪得无厌的特点,占有也就会无穷尽的发展下去。你占有别人的劳动,又贪得无厌的无穷尽的发展。被占有者——广大的劳动人民,必然要反抗,当他们生活无着时就必然要更加激烈的反抗——造反、起义、进行战争。这就是阶级斗争,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就是被统治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逼迫统治阶级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做出一定的让步,给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比以前多一些的利益,于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得到比以前多一些的利益,生产积极性比以前高了,于是生产力比以前发展了,社会财富比以前多了,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了。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我十分推崇鲁迅的话:过去好的要复古,现在好的要保持现状,过去不好,现在也不行,要革命。一切革命的阶级都一定是过去不好,现在也不行的阶级,所以必做革命的阶级。只有革命的阶级才一定会反抗旧的统治阶级,只有通过反抗才能争得利益,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一切革命的阶级必都是先进的阶级。而广大的劳动人民永远处在过去不好现在也不行的境地,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于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唯有永远革命,才能不断的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所以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永远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
中国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可以绝对的说,共产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过去不好现在也不行的人,是对国民党反动派怀有刻骨仇恨的人,所以他们要带头革命。要革命必须依靠广大的劳动人民。要使广大的劳动人民与之一起革命,就必须为其服务,激起他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万般仇恨——因为广大的劳动人民早就恨透了国民党反动派,现在有人为他们服务,要带领他们打倒他们的仇人。他们岂能不欣喜若狂,热烈拥护、坚决支持!
由于民主革命时期,各方面条件十分艰苦,各种物资极端匮乏,所以共产党员想占有,也没有什么可占。另一方面如果占了,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也就必然要极大的影响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如果国民党反动派不打倒,又永远也摆脱不了受剥削、压迫的命运。当然也不能低估如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真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言传身教和对革命意义的大力宣传等的作用,才没有出现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占有”现象出现。有是有的,但是确实是极少数。
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来说,他们的革命是被逼迫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压迫逼出来的。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出现“占有”现象,从根本上说也是被各个方面逼迫的结果。但是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掌握了政权,有了权力,一切的逼迫都没有了,也即“占有”的条件具备了,于是“占有”出现了,数量由少到多,占有者的人数,范围不断扩大。尽管毛主席建国之初就枪决了影响极坏的刘青山、张子善,一个“三反五反”,接着一个“三反五反”,又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四清运动,最后又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终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改开搞”后,各种腐败愈加严重,直到现在达到无官不贪的地步,达到共产党由原来的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变成完全彻底的为自己服务,完全走向了原来的反面——重蹈了历史的怪圈——历代统治阶级都无一例外的由开始的依靠人民,到最后又都走向其反面,剥削压迫人民。也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结尾处对此做出了总结:“呜乎,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族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一怪圈,直至现在,谁也没有能够跳出去!
共产党不但没有跳出这一怪圈,而且由原来的依靠人民到向其反面走去的速度还快得惊人!从其政权的建立到绝大部分政权垮台,都不过七十年左右,中国共产党虽然还未垮台,但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大概用不了七十年也必然要垮台的。这样的速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乃至奴隶社会所望尘莫及的!
何以如此?问题出在哪里?关键就在于共产党把自己封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就是工人阶级,放大一点儿说,无产阶级还应该包括农民阶以及社会底层的人群,如学生、小商人、军人等等,这些其实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先锋队”是什么意思呢?其不但是“无产阶级”中的一份子,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中的一份子,而且还是其中的骨干、核心力量。如果说“无产阶级”、广大的的劳动人民无疑是为自己、为自己这个阶级服务的,那么“共产党”就不单是为“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的问题,而且还是为其服务的骨干和核心力量。无论是谁如果不为“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共产党就一定会坚定的站出来,坚决要维护“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与不为其服务的人做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如果“共产党”真是这样的政党,让共产党为“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掌权,还有什么怀疑的呢?还不是举双手欢迎,坚决支持吗?这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把政权放心的交给共产党的原因,也是共产党牢牢掌握中国由上到下各级政权的道理上的原因。
问题是其绝对不是“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只是一个先进的政党罢了。说得准确些,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因为其提出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是人类历史至今第一次提出的,是史无前例的、开天辟地从未有过的事情。但因为其绝对不是“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共产党员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是自私性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其思想也是随着生活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也是阶级地位决定政治立场、思想立场。于是一旦掌握政权后就必然的开始“占有”“无产阶级”、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利益了。自然也就拒绝一切人民对其的监督,而愈来愈为所欲为了。所以在解放初虽然枪决了刘青山、张子善,一个“三反五反”,接着一个“三反五反”,又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四清运动,最后又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占有”、腐败的数量由少到多,占有者的人数,范围不断扩大。各种腐败愈加严重——重蹈了历史的怪圈——历代统治阶级都无一例外的由开始的依靠人民,到最后又都走向其反面,剥削压迫人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