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年民间健身史
新中国六十年民间健身史
宋公明
解放前,战乱频乃,民不聊生,百姓生存尚且困难,当然也就谈不上健身,体育不过是少数有闲阶级的专利。民间虽然也有人练功,多半是为了在乱世之中糊口防身,与单纯的健身相去甚远。
解放后,百业振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体育与人民体质相关联,为体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五十年代,人民政府曾大力推行广播体操,掀起了建国后第一个全民建身的高潮。当时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随着喇叭里的乐曲声,无论的学校还是机关、商店、厂矿企业甚至农村田头,都有大批人在认真做广播操,场面十分壮观。曾经有过一个电影《大李、老李和小李》,其中就表现了当时的场景。
但到60年代初,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广播体操难以为继,曾经推扩过简易太极拳来代替广播操。由于1961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世乒赛,中国取得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金牌,使处于最困难之中的国人大为振奋,乒乓球运动随之在全国兴起,一举奠定了乒乓球成为国球的基础。
文革时期,出现了鸡血疗法。很多人每天抱着大公鸡到卫生所或医务室去打鸡血针,成为当时的一景。但这个健身方法显然有诸多不便和不良后果,很快就走向消亡了。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忽然又有饮水疗法开始流行。即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饮一大茶缸(一公斤以上)冷水。据说是“日本无病会”首创的,不知怎么就传入中国了。虽然风行了一时,但每天早上要如此牛饮,也实在不易。故不久也就自然休止了。
70年代中后期,又有甩手疗法风行一时。这个疗法就是双手前后自然摆动,次数越多越好。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人人可为,因此一时盛况空前,每天傍晚,都有不少人在家前屋后做甩手功。但为时不久也悄然无踪。
至80年代初,又有红茶菌流行起来。很多人家都买了大容器,用茶叶水和菌母培养红茶菌,然后饮用。然最后也终于自然消亡。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先有郭琳气功流行于世,特别是很多癌症患者参与。因发明人本人就是癌症患者,开气功健身之先河。
后又有鹤翔桩功风行于世,此时气功尚未上升到“特异”阶段。
自海灯法师的大弟子严新首创带功报告之后,气功健身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之后流行最广的是所谓“香功”。其他如“中华益智功”、张宝胜的特异功能、“神医”胡万林、沈昌的信息茶等等各路高人粉粉亮相,信徒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若干反伪科学的斗士。
1992年,现已臭名昭著的FL功出现于世。原本不过与严新、张宝胜、胡万林之流一样,在一定范围内网罗一批信徒,也能骗到几个钱。但终因与政府为敌,被定性为邪教组织而取缔。现其教主LHZ漂泊海外,如丧家之犬。其无边功力之说,自然不攻自破。但其政治阴魂,并未消散。
90年代后期,民间健身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广场健身舞蹈开始流行。进入21世纪至今,唱红歌,跳健身舞长盛不衰。同时高档的健身场馆开始出现,满足白领阶层的需求。各种健身器械也进入了家庭,健身更趋于个性化、金钱化和有闲化。处于谋生压力之下没有经济实力和时间的弱势群体,正在与健身告别。而体育也正走向职业化,成为一部分人养家糊口之途,发财致富之道。
纵观中国民间健身史,各种流行均不过是坛花一现,以自生自灭居多。其中不乏有乘机渔利之徒。体育要发展,还是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国民要健身,还是老祖宗留下的最基本做人规则最为可靠,不信可以去问问百岁以上老人,他们们当中有没有一个是相信歪门邪道的?
2009-8-1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