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和黎阳的一些不同看法

火烧 2009-08-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本文针对黎阳关于古代文人及士大夫的言论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其观点中的偏差与误解,强调真理讨论的重要性,并反思古代文人角色与现代精英观念的差异。

我首先声明以下的言论是针对黎阳所言而论,和其他无关。但在黎阳文后看到幸灾乐祸的跟帖,这是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因为乌有是讨论真理的地方,不是某些人表现不良行为的地方。真理的讨论不求输赢,但求明彻。所以奉劝有些网友要慎言。  


    黎阳当然有黎阳的言论自由,黎阳当然也有黎阳坚持言论的自由。但我也有我的立场,同样也有坚持立场的自由。只要一屁股坐在真诚讨论的立场上,说对说错都是可以理解的。  

   

1:黎阳说:这篇文章我准备了近三个月,主要观点都经过反复考虑,不是一时疏忽。不是因一时激愤而信口开河。  

   

我认为一个人准备一篇文章的时间长短和其文理的正确性没有绝对关系。一个人准备文章的时间最长,最怎么反复考虑,都可能疏忽和谬误。  

   

2:黎阳说:我的观点是:古代文人当官的持权抢劫,是匪。不当官的象陶渊明那样当地主,同样是不劳而获,是白白占有别人创造的财富,同样是匪行径。即便“田园归隐”、亲自耕作,那也免不了与官府往来,否则享受不到减免捐税之类普通老百姓没有的待遇。这种特权本质上也是沾了“匪”的光。所以我才说:“中国古代靠自食其力即便读书也当不成文人(即得到官方认可的、有‘功名’的人)。  



    这段文字无须我多言,稍微有些知识的人,都可以看出错得多离谱!当然,黎阳这样说,并不能说黎阳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理解偏差而已。但这种偏差危害性很大。  

3:黎阳说:说来说去几千年一事无成光败事皆因中国的其他一切都“劣等”,唯独中国文人千古不变是“精英”,还要恬着脸继续充圣人,还要继续“学而优则仕”、“非文人不能治国”, 茅于轼之流还要一口咬定“社会是由精英来治理的”。

    茅于轼口中的精英和古代的文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当代精英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真正的文人。即使现代的文人也并不是都如黎阳所说的那样。只不过是时代颠倒的原因,浮在世面上的都是些为人所不齿的文人,而黎阳就将他们当成了全部,进而认为他们都是匪,这种认识的来源和上面理解偏差的来源如出一辙,能较清晰反应黎阳的思想轨迹。

    从黎阳多次提及“学而优则仕”,并提出很大疑义来看,证明黎阳对此话的深恶痛绝。但我想问一下黎阳:即使古代社会,需不需要仕阶层?若需要,你认为应让学优的人来当,还是让学劣的人来当?还是让不学无术的人来当?既然说到仕大夫,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是仕大夫之精神:士大夫精神是以文载道,这个道,就是精神的所在(这是韩愈说的我认为可以)。士大夫阶层要比孔子学说早的很,以至于我们经常把孔子的对士大夫的说法当成经典,是有些不妥的。古代的很多士大夫都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并且几千年前的士大夫就有民重君轻、以人为本的思想。此类士大夫怎么能算是匪呢?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如黎阳所说的士大夫,但这样的士大夫从来都不是历史的主流,虽然在当时看起来他们可能横行霸道,但过后看,他们仅仅是匆匆过客而已。  

   

4:黎阳说:我没本事“创造出超过孔孟之道的学问来,以弥补古人之不足”。但有人有,而且早就做了,那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就是“超过孔孟之道的学问”,证明就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扭转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而其他人都做不到。但毛泽东的功劳不为今日文匪所承认,反而把功劳说成罪恶,只有“苛求”,没有半点“包容”。这使我今天想“包容地看历史”也不可能,必须针锋相对,决不留情。  


    包容地看历史和针锋相对不留情的斗争是 两码 事,况且斗争前还要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问题。若按照黎阳的文人就是文匪的说法,那是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敌人?既然黎阳还认为伟大的主席超过了孔孟,那么请问毛主席的智源是那里来的?(推荐一本书:《毛泽东的智源》)毛主席为什么能在很多地方超越古人?为什么六亿神州只有毛主席能做得到?毛主席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毛主席在1941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三十年后,毛主席又一次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要有知识。请问:谁在总结?谁在研究?中国几千年文化不断,你能抹杀文人的作用?  


    《毛泽东眼里的历史人物》一书说:毛主席对孔子的主流是肯定的,赞赏的。毛主席认为:孔子自有他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孔子的体系是观念论。但作为片面真理则是对的,一切观念都有其片面真理,孔子也是一样。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在《反对资本主义》中就提倡“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6月第二版第110页),1942年2月,在一次干部会议上作《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中,称赞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提出要“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很多文献资料表明,毛主席对孔子以及中国有德文人是持肯定态度的。遍读历史经典的毛主席,也从没说过:自古中国文人皆文匪。
    黎阳的问题就是将局部当全部。以今天无德之精英,当成古代之仕大夫阶层,殊不知今天之精英和古代之真正的仕大夫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今日无良文人也不能代表今日文人的全部。黎阳还用劳动观来偏面地审视世界。难道劳动观里没有脑力劳动吗?脑力劳动带来的人文精神可以忽略吗?甚至可以象你这样妄加质疑吗?我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是重要,但劳动不是一切,更不是评判一切的标准。  


    乌有上不乏黎阳的支持者,即使支持黎阳也不表明你们懂得黎阳,你们也只是读了黎阳的文后,感觉痛快。或者是黎文的有些观点符合你们当时的心态而已。支持者的多少并不能说明黎文的正确性。尽管黎阳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偏差,但黎阳的拳拳爱国心是可昭日月的。从黎阳激昂的文字里,可以看出,黎阳先生是善于思考,并且对很多事情有独特见解的人,其精神是可贵的。伟大的毛主席说:一切观念都有其片面性真理,所以黎阳的观念也有其片面真理。毛主席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一切观念都有其片面性谬误。当然黎阳的观念也不例外。包括我对黎阳提出的意见里面所包含的观念,同样有其片面真理和片面谬误。但我认为,无论是真理也好,谬误也好,只要是追求真相,实事求是,真诚讨论,我相信这样的言论总能令人们作深入地思考,并且让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正确。  

   

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作过多的反驳难免钻到字眼里去。要想思想更加正确,自身的反思和感悟尤其重要。既然有人反对总有不对的地方,既然有人支持总有值得支持的地方,但面对支持和反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因为人家的支持而窃喜,因为人家的反对而暗骂。我对那些理解我的人说一声:谢谢,对那些不理解我的人说一声:我理解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