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由禅谈管理

火烧 2009-08-17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禅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其对理学、心学及诸子百家的影响。强调日本强盛源于禅文化,呼吁深入理解禅文化以复兴中国文化。

不是序言的序言  

   

“不懂禅文化,就没法谈中国文化”  

-------现代禅文化倡导者王绍璠先生访谈  

问:请您谈谈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主要问题是,内部受到“五四”的负面影响,外面又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两相夹攻,造成现在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误解,乃至造成现在中国文化的一个空白。再远一点,要上溯到清朝中叶,因为清朝的腐败、衰落和骄傲自大,那时的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渣滓,但是现在大家本末倒置,把它当成真正的中国文化来批判,认为中国文化是造成中国腐败、衰落的原因,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这种偏见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很少有人肯回顾和总结:为什么一直到清朝中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以西方式的观念来比较中国文化,用西方历史观、方法论,用西方思维方式来评判中国历史。以这种思维方式得出结论,认为西方那么先进,中国那么落后,这就整个不比配了。还有,我们在观察自身历史文化的时候,又很少结合每个朝代的精神和精华,只是片面地去看,人云亦云,没有精神,没有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尊自信,对历史文化的根本,欠缺深入的探究,欠缺实证,只是在肤浅的层面做文章。

这里可以证明,为什么日本可以走到欧洲。日本为什么能走进欧洲?日本是百分之百的中国文化,我们为什么不审视:日本人到底拿了中国什么东西?日本为什么那么强,拿的中国什么东西?学者们几乎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谈到跟西方学,西方长处我们没有学到。西方基督教文明为什么影响西方一两千年?我们把基督教只当做是宗教,其实基督教何止是宗教?那是西方的主流意识,西方的教会带动影响了西方的文明。为什么基督教有那么大的力量?我们都不知道。西方近代发展的主动因,是基督教文明,从罗马一直到现在,几千年都没有断。中国有没有这种力量呢?中国文化有自己的超越西方宗教文明的东西,是什么?日本人拿的是什么?找到这个,就找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

问:那么,这个根本是什么?日本人拿的究竟是中国的什么?  

答:从隋唐开始,中国文化就是儒释道的杂交,从而形成了禅文化。所谓的儒释道,自此都主要以禅文化为内蕴。中国文化上承诸子百家,下至宋元明清的文化主流,都汇归到了禅文化。不懂禅文化,就不懂理学、心学,不懂整个中国文化,乃至诸子百家都不懂。

日本可以作为旁证。大家认为日本受儒家影响,其实日本是受禅文化影响。正是唐宋以来的禅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日本拿的不是儒家。他们拿的,恰恰是禅文化。日本的强盛,因为他们拿到了禅文化这把刀子。

问:什么是禅文化?  

答:禅文化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禅宗思想是融合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禅宗作为生命之学,后来居上,兼收并蓄地包涵了各家的精旨。尤其是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禅文化。

广义来说,禅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心要,狭义而言,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就的实证方法。通过禅的方法,可以使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禅就是善用大脑,开发大脑,开发智慧,是回归智慧和德行的最多快好省的方法。透过禅的实悟,可以更好地修证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之觉”。不精通禅文化,不亲证禅宗的心地法门,就无法真正理解唐代以来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实旨和内容。

问:中国文化隋唐开始汇归到禅文化,是怎么体现的呢?  

答:从诸子百家开始的中国文化,被隋唐以来的禅师们吃透了,禅师们承上启下,传承了中国文化,深远影响了后世。尤其宋代时候,禅师们带动广大的士大夫,实证禅文化的博大深远,带他们深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中。宋代是士大夫参禅风气全面展开的时期,历久不衰。宋代几乎三分之二的士大夫参禅。宋明理学家们提倡的“内圣外王”,实际是儒家的治世事功和禅宗内养精神的结合。禅文化从实质上支撑了所谓“儒家”的门面和道统,影响了中国文化近千年。

《宗门武库》上有一段记载:“王荆公(王安石)一日问张文定公(张方平)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公曰:谁?文定公曰: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荆公闻举,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公欣然叹服。后举似张无尽(张商英),无尽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兴盛和成熟的宋代,乃是禅文化汇归了各家的精蕴,让中国文化呈现出新的高度。

宋元以后所谓的道家,也是禅化的道家。宋元以后内丹“性命双修”全以禅宗明心见性之学为圭皋,几至清代的正一、全真教的中兴,皆莫不以“明心见性”之学为先导。更遑论唐宋以后的老庄精旨,全为禅宗所蕴。禅佛影响后世道家、道教之深广,由此可知。

问:我们到现在,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思想。近当代还有一些人认为要“原儒”。另外,谈到中国文化,人们就想到孔子为代表。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答:没有所谓的儒家,只有禅化的儒家,禅化的道家,只有禅化的中国文化。也没有什么原儒。他们为什么要谈原儒呢?因为儒已经被禅化了,所以他们要“原”。也不必原儒,因为儒已经圆融了,再去“原”它干什么?

现在所谈的孔子,都不是真正的孔子。孔子成了“变形金刚”,后人以自己的东西神话孔子,强加自己的意思,孔子被庸俗化了。我们对孔子根本不了解。请问大家:孔子到底有什么伟大?孔子到底有什么东西?谈起早期儒家,周公才伟大。早期儒家,要从周公开始,荀子谈到的大儒,是周公。

问:很多人以西方宗教观点来看中国文化。请您谈谈中国的“宗教”的问题。  

答:当代所谓的“宗教”,其实是由近代日语引译过来的“外来语”,完全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信仰”唯一的真神。而“信仰”是对所谓“真理”最大的背叛和远离。

中国自古就没有这种西方性质概念的“宗教”;中国自古所谓的“道教”、“佛教”、(“儒教”是对儒家的无知曲解和诬蔑),实质上也都和西方所谓的“宗教”截然不同。中国的佛教又决然不同于印度传来的婆罗门式的佛教。何况中国是西方所谓“无神论”的祖国和家园,就是中国有所谓的“宗教”也绝非如西方所谓的“宗教”,由 毛主席 先生曾跟南美友好访问团说过这么一句发人深省又具幽默的话:“如果说中国也有宗教的话,我们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教。”可以见知中国宗教的性质是超越优化于西方所谓的“宗教”。

中国自古所谓的“宗”是专指门派方法,“教”是专指教化的理论或典籍。宗与教相连的意义即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绝不同于西方所谓的宗教。例如中国禅宗所标榜的:“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有如独眼龙。”很明显地表明了,什么是“宗”,什么是“教”,也印证了“宗”是方法,“教”是理论的依据。

问:您前面提到的,为什么用西方思维方式不能评判中国文化?  

答:诚如法国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所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有中国思想。”由中西方人文精神的内蕴而言,西方哲学只是知识的累积,中国可是智慧的展现;西方的思维是由一数到十的精微,而中国思维则是在由一数到十的精微之处升华到两五一十的会通;可以这么说,西方思维表现的方式是“哲学”,中国思维表现的方式是“思想”,哲学是知识,思想是智慧,这是中西方内蕴的不同。

中国从先秦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贯通于经、史、子、集、医等的著作中,汇聚了中国先民的智慧。“天人合一”——天者,自然、宇宙;人者,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的精蕴,其代表作即是“大易思想”——《周易》,可资印证中国思想的开放性,远非西方哲学的闭合性所能比拟。究其因,其一,西方哲学自亚里斯多德以后就沦为“神学的婢女”,毫无独立思考,学术尊严和地位可言,直到理性时代的来临。其二,即使是理性时代乃至后来诸家哲学,也全都没有逃脱唯心、唯物的“死角”、“怪圈”,虽前有斯宾诺沙后有尼采以及当代后现代主义的反思,仍然无法拯救西方哲学的“原罪”——唯心、唯物的困境,来自上帝的梦魇。这就是开放的中国思想,优胜于闭合的西方哲学之处。(郑汉根整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