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性迷失

火烧 2009-08-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德林与亚夫的对话,探讨资本主义下人性迷失与人生意义,指出人生如同旅行,不应只追求终点,而应享受过程,反思现代社会对生命价值的误解。

              

                亚夫与德林关于人性的一次对话  

对话主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德林:呵,亚夫君,很高兴和您再次见面。  

亚夫:呵,呵,最近生意兴隆吧?  

德林:兴什么隆呀,过得去罢了。提到生意我倒想起一些事,您知道,比起一般同胞,我算得上是个富裕公民,事业小有成就。前半生为了致富,我没少努力呀,现在钱有了,事业成了,可不知咋的,心里头总感觉空荡荡的不是个滋味,好像这辈子我要找的东西始终没找着似的。唉!我常独自冥思苦想:在这个世界上,我究竟要寻找什么呀?  

亚夫:噢!德林君,您让我们触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呀,一个关乎人生终极意义的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德林:那您能不能简单地说说呢?  

亚夫:嗯——好吧!我们先来做个假设:假定您现在想去做一次旅行,您的出发地点是A,终点是F,请告诉我:您投入这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德林:哈,哈,这不很清楚吗?目的就是旅行呀,从A到F的旅行呀。  

亚夫:没错,您说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旅行的目的就是旅行。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给完全弄错了。  

德林:您这是什么意思,您是不是想以此比喻人生?  

亚夫:难道错了吗?难道人生不就是一次旅行,一次生命不息从而前行不止的多站点旅行吗?在我们的一生之中,我们从生命诞生出发,经过无数个站点,最后步入死亡这一终点。您说:人生的目的能是什么?  

德林:哦,明白了。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投入这一人生旅程的目的,无非就是实践这一人生旅行——可以这样说吗?  

亚夫:非常准确!除此以外,我看不出人生还有什么其它的目的。  

德林: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错在什么地方呢?  

亚夫:就像您刚才说的,旅行的目的就是旅行。所以,旅行就是为了去旅行,而不是为了走进旅行的终点——走到终点旅行便告结束,终点对于旅行者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是这样吗?  

德林:当然是。  

亚夫:可是在我们人类却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死亡。理由是:存在无论如何辉煌,最后谁都避免不了死亡,谁都得走进死亡。您想想看: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一切投入旅行的人不就变成好像不是为了旅行才去旅行,而是为了进入终点才走这么一趟的吗?。  

德林:这的确太荒谬了。  

亚夫:是呵,有此观点的人应该在其出生时就让他的父母掐死才对,因为这才为他省下了一场既无意义也多此一举的人世苦差呀。  

德林:没错!  

亚夫: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虽然他们实际上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甚至还竭力想拖延旅途的时间,深恐终点来得太早。但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来到人世,就是为了实践这趟人世旅行,让它无愧生命,而是把旅途中的诸多“站点”当成了生存的所要,当成了入世的目的,好像人活着就是为了要得到那些站点似的。就如同把您那自A至F间的B、C、D、E当成了您之所以外出旅行的所要一样。这显然是对人生意义和人生目的的又一种误解。  

德林:呵,怎么讲?  

亚夫:不是吗?比方说,您在前半生为了发家致富没少努力,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您是以“财富的占有”为目标,由此连接出了一系列的向外争取财富的活动;您最初赚到的可能是十万,后来可能是二十万、三十万,再后来可能是百万、千万、亿万——这一组不断增进的财富量,以及您在不同时段对于这些不同量财富的占有,不就构成了您那致富过程可的各个站点吗?您想:按刚才所述原理,您真正要得到的是这不同量的财富占有呢?还是在您的努力下使财富占有量不断增进的这一“前行的活动系列”呢?很显然,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为这个不断前行的活动系列不是别的,就是所谓的人生旅行。人们实际所要的,或者说,人生的真正目的,是这个不断前行的活动系列,而不是连接这个系列的诸多目标呀!  

德林: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财富或其它什么之所以被我们需要,只是因为我们需要用它们来连接我们的活动,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却不是它们,而是由它们连接出来的那个前行的活动本身,对吗?  

亚夫:完全正确!这也就是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说的:“道路的目标就是道路本身”这个道理。可是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之所以来到人世,好像就是为了要去占有财富,就是为了金钱、权力、荣誉、地位这样一些身外之物。这就把人生的意义给完完全全颠倒了,即:把路标当成了目的,把旅行的站点当成了旅行的所要——您说这不荒谬吗?!  

德林:哦,哦!  

亚夫:我们这个世界是无比丰富多彩的,人们在不同的道路上实现着彼此不同的人生追求,建立起不同的活动目标。有人以财富的占有为目标,有人以权力的占有为目标,有人一生的努力就为了文学的造诣、或者哲学的造诣、或者艺术的造诣、或者自然科学的造诣,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崇尚物质生活的人,也有崇尚精神生活的人,有安于平凡者,也有不安平凡而力欲超越者。然而尽管追求的目标各有不同,真正目的,或者说,内在于本性之中的目的,无疑全都是要在这个显象万千的世界,寻找他那本性所要的活动。因为活动才给了他生命跳跃的场所,才让他的生命能量得以发挥和实现呀。这不就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道理吗?如果在不同的生活之路,人们全都充分地实现了自己的生命能量,找到了自己的前行的活动,你还能比较出来:哪一种生活会比哪一种生活更让人幸福、更给人快乐吗?可是,只要把人生的站点当成人生的目的,例如把财富,那就变成只有有钱才给人幸福,才给人快乐,而其它一切就全都苦不堪言,不该追求了。您能同意这个结论吗?  

德林:呵,照您这么一说,我肯定要反对这个结论了。但是您把这个结论说出来究竟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亚夫:意义可大着呢,德林兄弟。且不说这将给个人带来多大痛苦,我们只来谈谈社会吧。您仔细想想:本来,如果这个世界的人们都能彼此有别地各自专心于自已的追求,你专心于精神的追求,他专心于物质的追求,你全身心致力于学问,他全身心致力于实践,也就是,人们各守本位,守住他自己那条特殊的人生旅行线,而不互相干扰和彼此超越,社会是可以和谐共存、互为弥补的,很多令人头疼的矛盾也是可以避免的。  

德林:这是当然。  

亚夫:然而,只要人们一旦把财富(或其它外在之物)当作人生目的,以为人就是为它而活着,上述各守本位的现实可能就别想存在了。因为,当人们谁都认为活着就是为了财富的时候,谁不会挖空心思竭尽全力地去争夺财富呢?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把社会原本具有的多条道路,那种让人们各守本位从而予社会以和谐的多条道路,变成了仅有唯一的一条路,即争夺财富之路,使得所有个人都将不约而同地超离本位,一窝蜂拥挤到这一狭窄的人生旅途。您说,这能不打乱社会和谐,破坏它那互为弥补的多重结构吗?  

德林:对!肯定会这样。  

亚夫:您看,现在当官的不好好做官,凑到老百姓一块争抢财富;搞教育的不好好从教,搞什么“产业化”,说穿了同样是在争抢财富;做医生的不好好行医,想尽法子从病人身上剥皮;就连向来受人崇敬、让人感觉高深莫测的各种科学研究,也变成了不过是用来弄钱的把戏——难怪有人会问:现在究竟有多少人真在搞学问研究?我想,只要研究与金钱一挂上钩,你就不要指望他们还能研出个什么像样的东西来了。  

德林:唉!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就像滴血一样地痛!社会的财富终归是有限的,它能经得起这么多人去争去抢吗?造也造不来呀。  

亚夫:本来,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人生旅行线,只要守住了这一条线,在其中充分地实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思想、才华以及应该担当的责任,也就是,让自己这趟旅行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着至少能让自己满意的不断发展的成就,无论是谁,他就已找到了人生幸福。人们只要深入反醒自己的经历就会发现:这绝对是一个真理。可是现在,当人们全都摒弃这一真正幸福不要,一哄而上地扑向社会去掏金,结果当然只会既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灾难。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证明:当人们全都贪得无厌地去争抢着世界的财富,必然有限的财富终于就在08年这一临界点,迎来了最终被抢劫一空的灾难。这个灾难无疑要加到每一个地球人头上呀。  

德林:呵,亚夫君,我相信您的确说出了人生的一个真理,而且,让人们明白这个道理确乎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亚夫:人们常有“人性迷失”一说,殊不知,把人生的站点当作人生的目的,这才是最深层、最根本的人性迷失呀!而且,我们如果再认真地来做一个联想,我还会发现:其实,五百年的资本主义就是人类史上一个最大的人性被迷失的结果呀!因为,资本主义从其一开始不就是以金钱、以获利为目标才推动出来的一场场世界性金钱抢劫运动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