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憋不住的心声

火烧 2009-08-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反映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在工改规范津补贴中待遇不公,补贴标准低,收入差距大,引发退休人员对政策执行的不满与关注。

憋不住的心声  

——对工改规范津补贴的意见和要求  

   

在2007年实施的以规范公务员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为内容的工资改革中,对基层机关退休人员的待遇很不合情理,使其直接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伤害。直面生活的未来,尽管大家生活在同一社会环境中,但因经济待遇不同,必将导致生活水平的差异日益扩大。  

众所周知,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在退休时,其退休金已在工资中按比例扣除了一部分。2006年工改前夕,基层机关退休人员二年一调的档次工资被取消;在2006年工改中,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只按在职人员增资的一定比例参调。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实施的这次规范津补贴中,贵州省遵义市规定机关退休人员按在职人员的70%发给。据有关人士解释,中央规定退休人员只按60%发给,因我们贵州的干部工资基础偏低,省里增加了10%,才达到70%。可是,在实施中将原有补贴全部扣除之后,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实增的部份只占在职人员的1/3至1/6。不仅如此,而且在规范津补贴后,原在年终增发给基层机关退休人员作一次性生活补贴的半个月工资也被取消,代之以由原所在机关单位年终目标考评人均所得奖金的一半;省、市级机关早就兑现的住房增量补贴(这项补贴的数额较大)仍继续保留,而县及县以下机关,却不能享受此项同等待遇。  

这一连串的不幸都落在基层机关退休人员身上,令人大惑不解,经走访相关部门,被告知是上级政策规定所致。然而从1996年工改至本次津补贴规范,相关部门和原单位均未向退休人员传达过任何文件精神,到头来,只能是上头给多少就算多少。基层机关退休人员认为,如果这次规范津补贴对退休者是慈善之举,无论给多少,都无可厚非,但是规范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延续和完善,是改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政治和经济待遇的重大措施,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这个核心问题的具体体现。对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层的这项决策,因事关切身利益,不能不引起广大基层机关退休人员的关注和思考。规范津补贴为什么会给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带来这样的恶劣结果?我们认为,这是上面对基层机关退休人员执行的补贴标准太低、抵扣太多而造成的。从走访中得知,这次规范津补贴执行标准,贵州省省级机关为年人均22000元,遵义市市级机关为20000元,遵义县分两个半年执行,前半年为年人均12900元,后半年为18000元,综合平均为年人均15450元,退休人员按70%计算,实际年人均执行标准为10815元。由于规范津补贴分两步走,加之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在第一步调整中,已使绝大多数人收入倒补,经第二步调整才略有增加。如果不分两步进行,而全按人年均18000元计算,退休人员的情况会稍好一点,但执行标准和实际收入仍与省、市机关和本县在职人员差距甚远!  

由于一连串不合情理的相对调减收入的规定都落在基层机关退休人员身上,使其收入增幅一次次缩减,与在职人员收入增幅不断加大,形成了强烈反差,二者实际增加的收入大相径庭,尤其是工龄长、退休早的与之反差更大。现在基层机关退休人员的实际收入,一般都低于同级在职人员的30%以上,比省、市的差得更远。这不能不使广大基层机关退休人员深感有失公允。而这次规范津补贴留下的低收入基数,将使基层机关退休人员长期蒙受经济和心灵上的负面影响。离休干部的津补贴因与在职人员等同,故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实,离休干部为共和国的诞生沫尽枪林弹雨,退休干部为共和国的建设承上启下、历尽艰辛,在职干部在为国家未来尽职尽责,他们同样为国家建设与安定作出贡献,应该受到同等珍视!公平、公正、合情、合理解决他们的待遇,乃事所当然,情理之中。而这次规范津补贴给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带来如此不公的结果,使我们深切感到:  

第一,这种分配不科学。上层决策者不甚了解这些年来基层机关退休人员收入较低这一实况,不甚了解眼下大中城市收入高、物价低,小城镇收入低、物价高这一倒挂现象。由于缺乏对基层机关退休人员生活现状和精神现状的调查了解,所制定的这一补贴政策,便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  

第二,这种分配显失公正。它漠视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在长期低工资状态下已经为党和国家工作了几十年,漠视他们已付出了几十年的辛劳这一事实,把他们等闲视之,中央领导曾多次指出,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种漠视退休干部的行为,岂不使“退休干部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成了一句时貌空话?  

第三,这种分配有违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国家要发展离不开社会安定、环境安定、而更重要的是人心安定。盲目决策和实施这种办法,在不经意间会带来某些矛盾,导致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影响到人心背向,影响安定团结。  

第四,这种分配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离休干部、在职人员、退休干部同是国家财富,为国家的创立与建设,历尽沧桑,付出辛劳,他们同是血肉之躯的人,有同样的基本生存要求,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待遇等同。既然同为国家宝贵财富,为何有厚簿之分?  

毋庸讳言,规范津补贴是一项民心工程,它体现“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这个科学发展观理论核心的贯彻落实,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切不可采取显失公正的盲目决策。机关职工人人都会老,都要相继退休,都会面临我们这些退休人员今日的处境,因此,公正对待已经退休的人员,不仅能让退休者静心安度晚年,也能使在职者解除后顾之忧,有利于推进勤政廉政建设。我国已步入老年国家,有老人一亿三千多万,其中已退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少于2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对全国人口而言是小数,但就绝对数而言,又不是小数,做好2000万机关退休人员尤其是基层机关退休人员的安定工作势在必行,这是关注民生、抓好民心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不可小视其对全社会的影响。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的要求是:  

第一,关于津补贴计发,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应与机关在职人员等同享受。虽然这些人现在没有工作了,但他们已经工作过了几十年,他们已经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血汗,他们绝非坐享其成者。只有如此,才显示出党和国家对人的公正、公平,处事的合情、合理。尤其是象贵州省这种基层干部职工工资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的省份,公平善待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尤显重要。  

第二,关于年终一次性的生活补贴,应予继续保留。贵州省黔人通字(2001)142号文件规定,离退休人员发给当年12月份离退休费的一半,称为年终一次性生活费,没有说它是奖金。2008年2月,遵义市委办公室下发的(2008)一号文件规定离退休干部参与机关年终考评奖金的分享,称之为离退休干部年度生活补贴。近几年来,年终对在职人员增发一个月工资,称为一次性奖金,对离退休人员增发半个月工资,称为年度生活补贴。现在对在职人员年终继续增发一个月的工资,却把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年终半个月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取消,而代之以目标考评奖金的分享,这显然有失公道,有失规矩。须知年终一次性生活补贴是相对固定的,而目标考评奖金是流动多变的,二者性质不同,根本不可以相互替代;取消固定而采用多变的作法,又使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在经济上受到损失。基层机关绝大多数退休人员,除退休金之外,别无其它经济来源,且多数已年逾古稀,生命旅程在一天一天缩短。在面对物价上涨、生活费用不断增加,又年老多病、医药费用日益剧增,而收入增幅却渐次减缩的情况下,剪刀差的收支将给其生存带来不少困难,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他们又从何去实现呢?按照贵州省黔人通字(2001)142号文件规定,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年终半月的工资应该坚持发放。按照贵州省老干字(1997)28号文件和遵义市委办下发的(2008)1号文件规定,机关年终考评奖金,基层机关退休人员也应同等享受,而不可以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奖金代替年终半月工资作生活补贴发放。  

第三,关于住房增量补贴,应按照省、市机关的标准及时发放。县以下机关退休人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数参加了住房改革,他们应该享受住房增量补贴,但没有得到享受。贵州省省厅字(2000)64号文件规定,在职的省级干部增量补贴为工资总额的40%,离退休的省级干部也按同样比例计算增量补贴。黔委厅字(2005)17号文件规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正厅级以下在职职工住房增量补贴标准提高到30%,离退休人员提高到40%,省级干部的标准维持不变,却没有明文规定县以下行政事业单位也应享受住房增量补贴。基层机关退休人员们很不理解:一样参加住房改革,一样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县以下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为什么不能享受住房增量补贴?同在一片蓝天下,待遇为什么就这样天差地别?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差别必然带来人心的不平,带来思想的不安定,中央提出的缩小东中西部收入差距,缩小上下之间的收入差距又从何谈起?这种不平等让人怎样去理解和贯彻中央的政策呢?我们认为应该得到切实解决。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么我们想问:就上面所反映的问题是不是民生问题,该不该得到关注?从两补实施起,我们就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书面反映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任何回复的音讯。国家对人民的信访是有条例规定的,从我们反映的情况看,这个条例对小老百姓难以产生它的效用。下情难达上听,底层难见青天啊!百姓之艰难就艰难在这里!  

最近风闻贵州省级机关退休人员的两补比例有所改动,变为按在职人员的待遇执行,但不发文件,实行暗箱操作,也不传达贯彻到下面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其退休人员;遵义市的离退休人员早已发给2008年年终半月工资的生活补贴,然而处于县以下基层机关退休人员却无人关心、无人过问,无人解决。同一个省、市,上下之间差别就如此之大,这印证了老百姓的口头语:“冬天的火炭,各刨各的。”这叫基层机关退休人员怎样去看他们的各级地方党政父母官呢?怎样去领会和理解中央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和关注民生呢?又怎样去实现社会的和谐呢?基层机关广大退休人员现在处于庶民的地位,靠谁来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呢?对此,期求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予以关注解决。  

   

   

贵州省遵义县党政机关退休人员  

周圣德  雷  健  徐龙光     

杨必先  王运才  钟立荣     

二OO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