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讨论:如果你是三鹿的知情工人

火烧 2009-08-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讨论三鹿工人面对牛奶问题时的四种选择,分析知情工人应如何应对,强调阶级意识提升与实际操作难度,探讨罢工与媒体作用,突出工人立场与斗争策略。

A:

如果你是san lu的知情工人……
这两天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是sanlu的工人,知道那些“内幕”,或者说知道牛奶有问题,应该怎么做?

1.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反正别的知情的工人也都没吱声,谁说谁傻帽,谁喝谁倒霉
2.换个地方,省得以后出了事自己变成替罪羊
3.告状,市里不行找省里,省里不行找中央,我得对消费者负责
4.发动工友,拒绝生产、加工对人体有害的牛奶

我觉得4号更进步些,在实际的斗争中更有利于提高工人们的阶级意识等等,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也最大,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但即便失败(很可能工人因为怕失掉工作而少有响应),也值得一试。

B:

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匿名上网谈谈内幕。但也完全可能被查出来。网上有一些各行业职工谈本单位内幕的帖子。

N4是4个选择里唯一符合“有利于提高工人们的阶级意识”的选择。但基本可以肯定是无人响应。发起者被开除收场。假如类似的倡议竟然得到一定的响应,那就是传说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出世了。这个无法事先猜测。

A:

被开除恐怕还是轻的,被追杀也不无可能。

操作方法4时,如果借助媒体来造势是否可行?毕竟食品是大家都要吃的,各方面的人都会关注。不过这个似乎不好把握程度,即便成功地扳倒一个造假企业,搞不好最后被戴上一个“诚信公民”一类的称号,味道就变了。

B:

操如果借助媒体来造势是否可行?毕竟食品是大家都要吃的,各方面的人都会关注。不过这个似乎不好把握程度,即便成功地扳倒一个造假企业,搞不好最后被戴上一个“诚信公民”一类的称号,味道就变了
——————————

假如真发生部分职工停工抗议“造毒奶、坑害下一代”,媒体或许会有所报道,但不会积极制造声势。即使南方都市那样积极寻找、培养阶级2道贩子的报纸,对任何罢工也是非常谨慎的。虽然不少职业谋士已经提出罢工立法,但现实中恐怕还得一个既成事实的巨大工潮,才会让立法和主流媒介认真改变一些统治和洗脑的手法。

假如职工自发停工,恐怕多半是有往日积累的大量劳资矛盾在打基础。毒奶只是一个爆发点。那么这个事情完全可以消化在企业内部。职工积累的怨气会有所释放。

假如东厂关注的——在企业里工作的——极端分子挑头停工,那么分子本身会被迅速隔离,一般参与者会被安抚与警告。主流媒体会非常配合国家。

假如1个极分子掩饰了真实面目,而被资方、国家、南方都市等等认定是一个普通小愤,他在领导或参与停工中完全可以使用法律、媒体,只要掌握斗争重心就行。即多次说过的:不必大谈主义、阶级、“井冈山”或“市民社会”“劳资博弈”,只要谈“我们工人”不可信赖“他们老板”以及“你们衙门”即可。当然,这类朴素的阶级宣传也完全可能不被容忍。但斗争总是有代价的。这样的灵活性已经接近极限了。

极分子或其它参与者无力制止南方都市转过身来对事件赋予“为我所用”的解释,这无法避免。只要把斗争重心放在群众一边,就算完成任务。

A:

明白了
立足现实,立场加策略

C:

也许还有个更现实的选项,就是借此契机收集内幕材料、组织讨论,在经过物色选择的小范围的san lu工人中提高工人的阶级意识,积累觉悟因素。这个选项如果不懈的积累,终将能够成为一个可能导向第4选项的因素。

B:

引用:
原帖由 C 于 2008-9-21 14:35 发表
也许还有个更现实的选项,就是借此契机收集内幕材料、组织讨论,在经过物色选择的小范围的san lu工人中提高工人的阶级意识,积累觉悟因素。这个选项如果不懈的积累,终将能够成为一个可能导向第4选项的因素。
——————————————————————————————————————

很不现实。危险的倾向。

普遍消极的情况下,“物色挑选”要么白费力气耽误干别的,要么成了东厂的义工,发展一帮海大富、韦小宝、冯稀饭。还以为自己有了“成绩”。美得冒泡……

假如存在停工、四邻存在持续的、有伏有起的工潮,存在一个开始不同程度上寻找集体出路的群体,则另当别论。暂且存而不论。

假如主流或部分主流支持的劳资调和NGO在企业内活动,无论是否受到资方欢迎,共分子可考虑在隐藏自身面目的前提下(这恐怕是必然的),有所参与或“X老师,俺很有兴趣!”。但目的不是为了挖NGO的墙角,寻找可栽培的“苗子”,而是抓住更多机会观察职工——当然还有资方及狗腿——的反应。先要善于观察。 “不懈的积累”首先要体现为观察的能力。

至于搜集材料,则企业内的共分子应时刻注意搜集职工——首先是职工——的各方面信息。不必拘泥于所谓内幕。

B:

引用:
原帖由 黔进派 于 2008-9-21 15:50 发表
物色选择这个词可能太直白,我的意思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自觉的分子逐步会促进形成那样一个群体。
————————————————————————————

本贴谈的恐怕是此时此刻的现实选择。

D:

去年访谈过的一位工友,是个维修工,也可算技术工人,就有很强烈的“也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净土啊……”的意识。这在工人当中不多见,但从绝对数目来讲,也不能说是少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