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的一点思考
何为文学,每个人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探求,有人认为文学高高在上,亦即高不可攀,也有人认为文学与生活最近,在生活的故事上披上一层彩色的语言外衣,就成了一种文学。而笔者不才,一直固执的认为文学即不虚无,也不高高在上,让人觉得无所适从,并很坚决而又无悔地认为文学只不过是文人骚客所用文字的形式所传达出的一种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是具有彻底的阶级属性的,任何观点所认为的文学只关乎风月,亦不涉及政治都是极其荒谬的。它的荒谬之处在于文学是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因为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有人就一定会有其阶级属性的存在,而文学创作者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认识、评价和反映生活,并始得这些以生活为基础的文学作品不自觉地流露出相对应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上面谈了文学的实质,即代表作者意识形态的一种语言作品。下面来谈谈当今中国文学中对“伤痕文学”及其它的一些看法。“伤痕文学”始见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容大多数是表现知青的上山、下乡与文革中的遭遇。“伤痕文学”所写的故事看似让读者是为动容与落泪,但实则不然,“伤痕文学”的本质是一种反动的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意识形态,“伤痕文学”的一个特征是巧妙的编造一个悲惨的故事来吸引众人的目光,而这个子虚乌有的悲惨的故事往往发生于文革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点充分暴露了“伤痕文学”的反动本质,它是借文学之名,而实质上却干着是对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无耻的诬蔑、造谣与控诉,“伤痕文学”表面上是一些右派的知识分子利用文学这一形式来对文革、对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专政进行的一场诬蔑、造谣、大泼脏水、控诉的文化进犯。而实际上是
国内外反动派雇佣了这批文化上的打手与刺客,而这些刺客与打手则利用“伤痕文学”这一形式与本质,在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吹起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复辟的号角。从最近所流行的“伤痕文学”系列的小说就可不难理解上文所说的意义,反观最近所流行的该类小说,在内容的结构上都大体相同,具体如下:小说的主人公出身微寒,在压迫下走向了革命事业,从红军、从抗日再到抗战都屡建奇功,一下子从百姓到英雄,从士兵到将军,然而到了文革之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却成了一名反革、成了一名大奸大恶之人,关牛棚、受批斗等事向他围来。从“伤痕文学”的故事内容框架不难“伤痕文学”有一重要特征就是渲染文学当中的主人公在文革前与文革中截然不同的遭遇并打着对文革受难者同情的虚伪旗号去极力地去控诉文革、控诉真正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控诉无产阶级专政与我党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以达到这些右派知识分子及其主子们在我国思想领域复辟资产阶级思想的目的。
从上述的论段不难看出“伤痕文学”这种文学确是一颗思想上的毒瘤,是藏匿在鲜花中的一片毒草,是真正的革命者所不为容忍的,是要依靠广大革命者握起自己手中的廉刀,将它彻底的根除。
谈完了“伤痕文学”,下面再来说说中国文学中的资产阶级文学大规模复辟的现象,自从一场“以笑贫不笑娼,笑真不笑耻”的解放思想运动开始后,中国的思想领域开始出现了一大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这种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大多数以文学、以小说的形式予以表现出来。而这种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实质的小说、诗歌、散文,在内容上强调金钱、美色、权力、享乐的重要性,而把人类固有的真、善、美说成是种一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胆小愚钝的表现,在这类小说中它把一切正确的价值观来了一次彻底的本末倒置,在实质上在这种文学载体中它强调人的兽性,淡化人的人性,突出人的奴性,削弱人的刚性,它着重强调享乐、赚钱对人生的重大意义,认为对物质的追求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对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却只字不提。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本身固有的贪图享乐、金钱第一、物质第一的思想在作怪。这种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的文学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复辟,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伤痕文学”之流如雨后春笋般逾出逾多,则说明了资产阶级对我国思想领域大举进攻与妄图复辟资产阶级的思想,那么近年来风糜流行的这些的这些以小资情调、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地小说、诗歌、散文,则说明了资产阶级及其为其卖命的文化打手正举着杀人不见血的精神之刀开始剿杀我国的无产阶级思想与麻痹国人思想中的刚性、民族心、爱国心、善良心。
敬爱的革命同志们、战友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以笔当刀,笔向刀丛斩毒瘤,共树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大旗,将一切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粉碎在无产阶级的铁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