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57) 2009-07-04

火烧 2009-07-05 00:00:00 时代观察 1034
文章分析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与腐败问题,指出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海外收购遭遇困境,同时对比印度成功案例,强调需警惕投资风险与内部管理问题。

网络时政文摘(57) 2009-07-04

中国海外抄底 拣芝麻丢西瓜
西方气候施压 中国两面受敌
上海楼房倒塌暴露官商勾结隐匿锁链
西方和第三世界 谁是中国的朋友

太阳报:中国海外抄底 拣芝麻丢西瓜

金融危机之下,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海外抄底的声音高涨,但遗憾的是,中国买甚麽亏甚麽,不仅没有抄到底,反而被人频频抄底。

中国海外抄底最大风险是政治风险,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中铝等龙头国企的海外投资,都是国家的战略部署,目的是为了拓展战略资源的进口渠道,这类抄底投入数额大,政治风险极高,极容易遇到政治壁垒。最近中铝投资力拓失败,便是典型一例,虽然中铝在力拓最危难的时候雪中送炭,而且开价不菲,但形势一旦好转,力拓便翻脸不认人。当年中海油购併美国优尼科公司,也遇到美国国会的强力狙击。

即便中资机构完成这类战略收购之后,能否实现自主经营并产生效益,仍然有很高的风险。以中石化日前以七十二点四亿美元收购的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为例,这家石油公司的主要石油资产在西非的尼日尔和中东的伊拉克,均处于社会极不稳定、战争风险高的地区,中国在当地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微乎其微,一旦这些国家变脸,中国的巨额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事实上,这些产油国家的反政府武装视中国工程人员为摇钱树,尼日利亚、苏丹等国的武装组织多次绑架勒索中国工人,中国公司每次都被迫交钱赎人。

西方打压 官商贪腐

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另一重风险就是腐败。很多国有企业一窝蜂式地到海外抄底,其企业老总如候鸟式的飞来飞去,今天巴西,明天澳洲,后天南非,马不停蹄,走马观花,以「考察抄底」为名,行旅游度假之实。

更有甚者,有些国企老总在海外成立一个所谓矿产资源的空壳公司,然后再以高价卖给国有企业,套取国有资产,从中大发横财。这个生财渠道目前在国有企业老总和高干子弟中极为流行,更是新形势下跑官买官的新招数。由于交易在海外,资产在海外,国内有关部门很难监督,即便事件曝光,也可以通过「经验不足上当受骗,被迫交学费」的理由,逃脱法律的制裁。实际上,目前曝光的多宗巨亏购併,当中就有不少腐败大桉。

同样是海外抄底,中国是救了别人坑了自己,投一家亏一家,而印度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抄一家赚一家。印度米塔尔集团靠不断的「蛇吞象」,在几十年内由一家小轧钢厂发展为世界第一的钢铁企业;号称「全面开花」的塔塔集团,近三、五年内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的重大收购项目达三十个,失败率为零。两相对照,值得中国深思。

中国海外抄底,还变成一种政绩工程,盲目出击,再加上一些贪官在其中上下其手,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行为。

东方日报:西方气候施压 中国两面受敌

气候议题正成为国际外交角力的新焦点,中国更成为欧美施压的主要对象,而中国内地固有的污染问题,又使中国在气候外交中举步维艰。

联合国准备年底在丹麦召开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就全球清洁能源及节能减排问题进行商讨,马上要在意大利召开的八国峰会也将讨论气候问题。中国在这两个会议中均是众矢之的,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日前表示,坚决反对利用应对气候变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他强调,中国将坚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用气候问题进行施压是欧美对华外交的新动向。奥巴马上台之后,气候外交成为其外交的重要支点,美国在国际外交场合频频出击,无论是国务卿希拉妮,还是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华,气候问题是她们与中国进行对话的主要议题,要求中国承担起改善世界气候的「大国责任」。奥巴马十一月对华正式访问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要与中国签订清洁能源条约。气候施压逐步取代了民主议题,成为美国对华外交中的优先项目。

环境保护与改善气候已经是当今的世界潮流,美国以此作为议题,佔据道德高地,中国因为过去三十年透支式的发展,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在今后的气候外交中极其被动。而且,西方国家还将气候问题当作贸易保护主义的挡箭牌。日前美国国会通过的清洁能源法桉,就明确规定从二○二○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徵收关税。

众矢之的 左右为难

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在搜集中国污染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始资料及其相关证据。最近,北京朝阳区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内,美国环保署设立了一个空气检测站,专门检测空气中可深入肺部的直径二点五微米悬浮颗粒的数据,并且每隔数小时就在其网站上公布一次。

根据该检测站的检测结果,北京六月份几乎没有哪天哪个时段可以称为「健康」,特别是自每晚八时至深夜,空气质量皆为「非常不健康」,完全不适宜居住。这个检测结果,令中国气象部门极为尴尬,因为根据他们的标准,北京六月还有多次「蓝天」。

让北京当局难堪的是,很多北京老百姓都视美国使馆的空气检测标准权威可信,而中国气象部门的预报则经过修饰,是政治需要的产物。中国气象预报的主导权开始丧失,而且政府的权威也随之受到挑战。

显然,作为世界上的污染大国,强硬拒绝改善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国有失国际道义,而且也将面临国际环保组织的炮轰,但如果按照美欧的标准,中国的发展将面临极大困境,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之下,经济复甦更可能成为泡影。左右为难之下,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联合早报:上海楼房倒塌暴露官商勾结隐匿锁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上海闵行区一幢刚建好的商品房砰然倒塌,撼动的不只是楼市根基,扬起的尘嚣暴露出官商勾结的隐匿锁链。

  文章摘录如下:

  上海闵行区梅陇镇一幢刚建好的商品房砰然倒塌,扬起的尘嚣暴露出官商勾结的隐匿锁链。后者曝光比高楼垮塌的威力更大。

  经中国媒体追问调查,一条利益关系链正在浮出水面:出事的莲花河畔景苑项目,其开发商上海梅都房产公司其中多名股东,都在当地政府中任职。第二大股东阙敬德在官方文告里赫然挂着“镇长助理、征地所所长”的头衔。 

  梅都公司1995年成立时,原本是梅陇镇征地服务所设立的集体企业,征地服务所占股80%。经过1997年与2001年两次改制,公司彻底变成了私营企业,曾经在征地工作的人分别成为企业负责人与股东。

  目前,卷入参股案的既有征地事务所工作人员,又有镇政府公务员,更有镇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人员,而且多人在数家企业之间重复交叉持股。

  房地产领域里官商勾结,权力与金钱结成利益共同体,早已不算是秘密。即便是如此,这起楼房倒塌案依然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权力与金钱结合的方式清晰展示在公众面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参股到企业,集体企业转化为私营企业,这里面可能存在猫腻看来已不像是联想。国内评论人士相信:这不是房地产界独有的现象。

  在莲花河畔景苑楼房倒塌案中,网络的影响力又再次得到证明。楼房于凌晨倒塌,上午照片就在互联网上流传。在追问倒塌原因的同时,开发商的背景吸引到媒体与网民的关注,因而查出企业内多个与政府工作人员同名同姓的股东。

  回想起来,网络的最大影响,不在于它能为社会问题提供更多解读,而是它将社会原本就有所感受与不满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提供了具体的例子。官僚“自利化”倾向似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央党校教授陈述最近形容,中共大力反腐成绩很大,也有尴尬,存在“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的局面。

  民间监督的热情、要求改革的呼声强烈。能否采取根治的办法,这是考验。(韩咏红)

西方和第三世界 谁是中国的朋友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评论员 田文林)都知道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是“全天候友谊”,好得不能再好。但许多人意识不到巩固这种友好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中巴友谊为什么重要?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战略利益、西部安全、经济合作等双边领域的合作和利益。实际上,除上述内容外,中巴合作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缩影,涉及到“外交思路重点何在”这一重大问题。

  都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中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发挥应有的国际影响,需要在国际社会多交朋友(尤其是足以肝胆相照的铁杆朋友)。中国的朋友越多,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就越大。而当前常说一句话:“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第三世界是基础”。话很好听,但也搞得人一头雾水:哪个都很重要,实际就意味着哪个都不重要。国家的外交资源总是有限的,不搞清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次要矛盾;不知道该主要反对谁,主要支持谁,有限的外交资源只能像撒胡椒面一样,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而一旦认敌为友或认友为敌,麻烦就更大了,由此造成的结果也将更为可怕。

  那么,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大国,究竟应主要与哪些国家交朋友?这里面大有学问。除了眼前利益外,还要考虑格局走向和感情立场。从格局的角度看,就是要促进多极化,还是纵容单极化;从感情立场看,是站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一边,相信和依靠他们的力量,还是站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一边,相信和依靠富国?

  有人说,中国当然应该多与西方交朋友,你没见凡是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关系好的国家都富了吗。真的是这样吗?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间关系确实不错。但他们可不是因为“傍大国”才实现的富强。这些国家早在与美国交好之前,已经步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了。而且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实现富强路途中,都受到其他强国的阻挠和遏制,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更是曾与美国兵戎相见。因此,与其说只要跟美国关系搞得好,就能实现富裕,不如说只有真正发达了,才有资格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如挤进类似G7(后来是G8)这样的富人俱乐部。倒是许多天真地以为只要跟着美国走,就会实现富强的国家,如菲律宾、埃及、巴列维时期的伊朗,以及许多拉美国家等,非但没有实现夙愿,反而日益陷入政治附庸、经济依附境地,有的甚至连国内政权也弄丢了(如伊朗)。

  对中国来说,这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是需要牢记的。人常说,“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算朋友,就是看它关键时刻表现如何。以此而论,很多西方国家显然不算中国的真朋友。中国一心向西方国家看齐,又是购买西方产品,又是努力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承担相应国际责任。但每逢危难时刻(如藏独、奥运、军售),跳出来诋毁、遏制、打压中国的,又总是这些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国际政治中的事,历来是立场决定态度,“屁股决定脑袋”。鲁迅先生曾讲过的:“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命”。当前,西方大国大多“正在阔气”,天性使然决定它们总是尽可能维持这种格局,避免出现新的掠食者。而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让这些国家感觉非常不爽,因此排挤、削弱和打压乃势所必然。问题在于,西方国家的胃口很大。他们明白,只要中国保持这个大块头,赶超西方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也就是当年拿破仑用“睡狮”形容中国的原因)。 

  因此,打压中国将是个长期性的事情。除非中国一直衰落下去,直至像奥斯曼帝国那样,被分裂成好几大块,各种“中国威胁”的论调才可能彻底消除。这当然是中国不可能允许的,由此也决定了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把这些国家当成真朋友,无异于猫与老鼠交朋友,天真而危险。如果中国在价值观、实力不对等情况下,非要向西方靠拢,注定只能成为其政治和经济附庸,而不可能是平等相待的朋友。

  而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则恰恰相反。这些国家大多经历过西方殖民压榨的屈辱历史,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前面临任务,也与中国类似,双方共性的东西远多于差异的东西。从政治上看,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是真心希望中国强大的,希望中国强大会使世界格局更加多极化,增强反霸力量和信心。此外,这些国家还提供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所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资源供给,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中国的天然盟友,是中国实现崛起可以真正依靠的外部力量。而巴基斯坦恰恰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合作的缩影和范例。

  中巴友谊是经过了时间和历史考验的“全天候友谊”。这其中固然有利益因素,但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因素。在这里访学的半年间,巴基斯坦朋友尽其所能,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方便:我们住的地方,巴方士兵24小时站岗,每次出门,总是前面警车开道,后面军车紧跟,生怕我们安全有什么闪失;别的公寓楼只要一停电,只能摸黑,我们这栋楼则专门配有发电机,保证电力供应。即使在饮食方面,尽管有人抱怨这里食堂口味和品种单调,但与巴基斯坦人自己的伙食标准比,已经算很不错了。走在路上,人们对中国人也非常热情,经常主动打招呼。中巴友谊已经贯穿到朝野各个角落。

  在国际政治中,以德报怨,以德报德本是一个国家应有的正常反应。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唯有如此,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震慑现实和潜在的对手,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受了些欧风美雨熏陶,一些人心态逐渐失衡,日趋变得嫌贫爱富:西方国家什么都好,甚至不惜卑躬屈膝,也要向其亲近靠拢;而类似巴基斯坦这样的第三世界兄弟则全是保守落后,因而在其面前趾高气扬,对加强双方友谊之类的说法和做法,更是不屑一顾。这种心态不仅短视,而且危险。

  若干年前,鲁迅先生曾批评某种中国人“对羊显凶兽相,而对凶兽则显羊相”,并认为这样下去中国一定要完结。而要想让中国得救,就必须将这两种手法反过来用;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80多年过去了,面对那些虽然富足,但对中国怀有恶意的西方国家,以及虽然贫穷,但明显态度友善的第三世界国家,某些中国人是否已经摆脱了“对羊显凶兽相,对凶兽显羊相”的奴性人格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