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我的堂叔

火烧 2009-06-09 00:00:00 文艺新生 1043
文章讲述作者与堂叔之间的亲情故事,回忆四叔的坎坷人生与家族历史,包含家族成员的离散与命运,以及传统家庭关系的变迁与情感纽带。

我的堂叔  

   

我的堂叔

(一)  

工作在外的我  

自然牵挂  

我的母亲和姐弟,  

此外,  

我还有些儿想着四叔。  

我说的四叔  

并非是  

我父亲的亲弟弟,  

他是我的二爷爷的小儿子。  

这是一个  

人情淡漠的时代。  

我有些想着他,  

却有些感到  

不太自然。  

(二)  

我的祖父  

是其兄弟们中的老大。  

据我的奶奶说,  

他死于气恼伤寒,  

距今已六十多年。  

我还记得,  

三十多年前,  

我的二爷爷  

戴着毡帽的模样。  

他活到了老年,  

算是寿终正寝。  

因为贫穷,  

我祖父的三弟  

闯了关东。  

他没能发财致富,  

最后给人拉帮套,  

死后被埋葬在了东北大地。  

据说,  

他们的四弟  

曾经荒唐,  

离家流浪,  

很可能也去了东北,  

人们不知他  

最后埋骨何方。  

(三)  

按照中国的传统,  

四叔和我  

还是很亲近,  

俗话说,  

还没有出五副。  

相互关照和惦念  

也算是家常正理。  

据我的奶奶讲  

她与我的二奶奶  

妯娌之间也曾有  

恩恩怨怨。  

她们都早已作古  

二十多年。  

我的父亲和  

他的堂叔兄弟们之间,  

可能也有过  

磕磕绊绊,  

但他们的确曾经  

在同一口锅里盛饭吃,  

有些摩擦  

也没什么了不起。  

(四)  

一九四九年之后,  

我的父辈们被组织了起来。  

他们比较安定了,  

虽然他们必须苦干。  

没有艰苦奋斗,  

怎能享受甘甜?  

新制度的确立,  

没有立即带来  

思想的彻底改变。  

在集体中,  

还有许多人是  

貌合神离。  

人的思想转变  

真是很难!  

在集体里的时候,   

我的父亲与三大爷  

也少有共同语言。  

由于性格的差别,  

他们不能心心相连。  

……  

(五)  

在家的时候,  

曾经听四叔讲故事,  

既有神仙鬼怪,  

也有艰难历程。  

解放战争时,  

在共产党部队  

围困长春之前,  

我的二爷爷、二奶奶  

和四叔得以逃出。  

他们步行  

回到了山东老家,  

用时一个半月还多。  

他的两个大的兄长和  

两个姐姐  

留在了长春  

解放后都做了工人,  

成了城里人。  

四叔他们回到了老家  

做起了农民,  

在热火朝天的岁月里,  

干了大半辈子。  

(六)  

由于身体的些许缺陷  

四叔难以正常娶到女人。  

曾经有人为他搓合了  

一个不太精明的女人。  

他真得难以适应,  

他最终把她放弃。  

他成了孤身一人。  

(七)  

在生产队时,  

四叔在队的牲口棚里  

挑水、挑土、  

捞草和出粪……  

他与他的爹娘在  

一齐生活,  

他能挣不少工分,  

还能得到余粮。  

没分队之前,  

我家缺少劳力,  

只有我的爹娘干活。  

他们挣不够工分  

我们就会缺粮。  

我还记得,  

父亲会把缺粮  

兑在四叔的身上。  

我还记得  

小时候,  

我在他的房后  

用石块投枣儿,  

结果,把石头掷到了  

他的院里。  

他就气呼呼地出来  

把我责骂。  

那是一个  

羞涩的记忆!  

(八)  

分田之后不久,  

我的二奶奶  

就在睡眠中去了  

那一个世界。  

没有人再为四叔  

烙饼煮饭,  

他不会蒸馍馍,  

更不会包饺子。  

他蒸窝窝头,  

在夏天也贴饼子。  

他把贴饼子称为  

老鳖靠河岸!  

(九)  

分田之后单干的四叔  

也是弱势的人。  

我的父母就和他  

商量着一块儿干。  

弱势的人   

不互帮互助,  

怎能生存于人间?  

在我上学读书时,  

母亲曾对四叔开玩笑说,  

把我的弟弟过继与他。  

他却说他想要的是我,  

或许是因为  

他看我不太呱话,  

读书又好。  

他有一个亲侄子,  

那是我三大爷的儿子。  

按说,  

养四叔的老  

得要靠他。  

所以,  

母亲说过继的话  

只能是笑谈。  

(十)  

放假之前我想  

回家之后  

去看一看四叔,  

因为他是我的家族的人,  

也因为他是单身一人。  

作为一个近门的侄子,  

我感觉有些必要。  

每次回家都是  

匆匆又匆匆。  

已经好几年  

没有见过他,  

因为十多年前  

我们家盖起的新房子  

已离老住处很远。  

现在的我  

在大学里教书,  

虽然忧心忡忡,  

但还是过着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算是比较安定。  

我就想  

在回家的时候  

去看一看他。  

近门近院的  

不相忘记,  

也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  

一项传统。  

(十一)  

四叔的两个兄长  

已经长眠于  

东北的大地上。  

我的父亲是  

我的爷爷的唯一的儿子,  

他也早已回归土壤。  

到今天,  

他们堂兄弟几个中,  

只剩下四叔和  

他的三哥两个  

存于人间。  

人就是这样  

一辈接一辈,  

一茬接一茬。  

花开花落,  

来去匆匆!  

四叔和他的三哥  

都已是老人。  

他的兄长  

已七十又三,  

他也已经  

年过七旬。  

(十二)  

当我说道  

想去看一看四叔,  

我的弟弟和弟媳就说  

四叔不识可怜。  

原因是  

偶尔留他吃饭的时候  

他对我侄子的狼吞虎咽  

有些看不惯;  

洗过的筷子  

他还会再洗一遍。  

他可能有那种习惯,  

但也不是非常怪诞。  

当他们说那话的时候,  

我就会想到  

在我的奶奶和爹爹  

临走的时候,  

都是四叔  

为亡人净面。  

我的父亲死后,  

每年春节过后都是四叔  

把请回来的“老人”  

再送往坟茔。  

(十三)  

母亲说四叔已经很聋,  

别人的话很难听见。  

他还在干活,  

为对面井仓村  

某人的养鸡场出鸡粪。  

他每天早上去干,  

直到中午  

才能回来吃早饭。  

鸡场主人  

每月只付他  

一百五十元,  

也就是  

仅够吃油打盐。  

他也抱怨钱少,  

但他只能忍受,  

因为他人微身贱!  

我的弟媳曾对  

四叔的亲侄子说:“  

为何不给  

养鸡场说一说  

多付给四叔一些钱?”  

我的堂兄说:“  

我说什么说,  

他多挣了钱又不给我!”  

他有些生气,  

因为四叔把钱  

都让他的侄女  

拿着为他攒。  

我的堂兄,  

也就是四叔的亲侄子,  

会木匠手艺  

常给人搞装修  

也能给人拉买卖  

赚了不少钱。  

在靠近老公路的地方,  

他已经盖起了新房子。  

他的新房子很是宽敞,  

足够把他的爹爹和叔叔  

都接过去住。  

然而,  

年老的和年少的  

总不能说到一块去,  

所以,就只能是  

你住你的大堂屋  

我住我的趴趴房。  

(十四)  

在弟弟的带领下,  

我到了四叔的家,  

手里提着几斤白酒  

和几斤鸡蛋。  

四叔的房子是  

曾经是别人的房子。  

那家人把四叔的  

老房子的位置占了,  

就留给四叔  

他自己的两间旧房。  

那个院子的门  

朝向那偏僻的  

曾经是夏天走水的水沟,  

很少会有人光顾。  

那门完全用葛针编织起来,  

威严地护着四叔的财产。  

一听到我们的脚步声  

那院子里面的狗儿  

便叫了起来。  

它是那么尽职  

维护主人的安全。  

四叔首先看到了我的弟弟  

便唤了他的小名,  

他有些惊讶,  

我也听出了  

他很有些激动。  

他看到了我之后  

也唤了我的小名,  

我也听出  

他又非常激动。  

他说  

那只小狗  

是他拾柴时  

从东南峪里拾来的;  

他说  

他耳聋  

听不见了;  

他说  

干完活  

浑身累得慌,  

但是不干不行。  

他还抽烟,  

却经常咳嗽  

上不来气。  

我听着  

都觉累得慌。  

四叔给我看  

他正在读的  

《水浒传》,  

以展示  

他也知道地北天南。  

以前就听说  

他能读书认字,  

据说他是自学的。  

他看了不少古书,  

还知道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叔悠悠地说着  

别的院里的人没文化  

所以成不了气候。  

说这个的时候,  

他说起我的曾祖父。  

我的曾祖是识文断字的人,  

一辈子靠教书为业。  

我也听别人说过他是  

白胡子的老头,  

穿着长袍马褂  

显得很清秀。  

四叔说  

我的曾祖死后,  

他的许多书被烧,  

那是在五八年  

破四旧的时候。  

他说起了我  

考上了大学。  

他说他的侄孙女  

也在去年考上了大学。  

对他的炫耀,  

我很有些怅然,  

但我也明白  

那是他对家族的  

一点儿自豪感!  

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山村,  

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吗?  

我的确  

没有什么  

值得骄傲,  

我也不能狂言。  

我们要走了,  

四叔把我们送出那个  

深一脚浅一脚的院子。  

四叔说:“到明天晚上  

我过去看你们。”  

(十五)  

四叔来了,  

手里提着  

他为孩子们买的  

旺旺礼包,  

还有我比较喜欢的  

东平糟鱼。  

他花的钱肯定不少,  

我真是很愧疚。  

我的弟弟  

为四叔下了面条,  

炒了一些牛肉,  

还有鸡蛋,  

然而,他已经坏了牙口,  

只能吃一点儿鸡蛋。  

他吃了一碗面条,  

就说饱了。  

他劳累了一天,  

也吃不了多少饭。  

他看着电视上  

那花花绿绿  

蹦蹦跳跳的世界,  

很是不习惯。  

在不经意间,  

孩子们把电视  

调到了戏曲频道。  

他称赞那才是  

真正的有意思。  

他以为孩子们  

会把那戏看完,  

没料到那只是  

孩子们的随手一翻。  

没过几秒钟,  

他们就把频道改换。  

四叔要走了,  

我要他把他拿来的  

糟鱼带回去自己吃,  

他说什么也不肯,  

说如果那样他就不走了。  

我没有办法  

只得依他。  

我真得好惭愧!  

他说  

他不能  

送我们离家启程。  

我说  

我们年轻  

不用送。  

他年老了,  

对年轻的我们,  

还讲一些老的礼仪。  

(十六)  

母亲说:“  

一个人,  

也真怪可怜。”  

我说:“  

如果不改变路线  

不分田单干,  

四叔就不会这般惨。”  

家中的人说  

村里曾把四叔送到养老院,  

但他只在那里呆了两个月,  

再也没有回返。  

他嫌那里多是憨蛋,  

他在那里挺厌烦。  

母亲说他应该在那里呆着,  

而我明白那样的环境  

类似疯人院。  

(十七)   

混蛋们有言:  

千年大局  

始自分田。  

那真是  

厚颜无耻  

胡搅蛮缠。  

真要是那样,  

千年大局早已  

开始于秦始皇年间。  

被组织起来的人们  

曾经改天换地,  

祖国各地  

曾旧貌换新颜。  

再等几年,  

就能看到  

花果满园。  

无儿无女的人们  

可以得到五保,  

在集体的关怀下  

颐养天年。  

然而,  

即将结果的果树  

被拦腰砍断。  

曾经合在一起的人们  

又四散五裂,  

老弱病残,  

有谁人管?  

曾经充满希望的乐园  

已被毁于一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