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世界
失落的世界
有时候——尤其是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总在疑问究竟是我背叛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遗弃了我。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本被赋予神圣、光荣而且伟大的意义,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丁点问题却经不起推敲,有时甚至感到使命也成桎梏,不但不会激发前行的动力还竟成为一种负担。
意识始终左右着人类,有一种叫做“主流”的东西更是主导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只是我常常对这种主流的东西生出疑惑,它到底反映的是时代的趋势还是少数人的那种以利益体现出的所谓意志?对于这样的疑惑,或者把其称作抑郁症,近些年我犯病日见频繁,也许是这个我曾经认为美好的世界以其后来的表现给我造成了我太多的刺激,或是年龄的增长让我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已经步入一种正常、必然的状态。真希望是后者!
高中的时候一位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对于无法超越的东西就努力去适应它”,就这样他漫不经心地生活着,以致让我这个当时对未来满怀希望的学生在听到那种消极的言辞后至今还记得那位老师的名字,并且我一直认为他都是在并不快乐地活着。离开高中的十年间,我也曾积极地生活和学习过,秉承过努力去超越某些东西的想法,可是当大学毕业后遇到工作难找的第一道障碍后就让对这个世界有些无所适从,接着是房子问题,加上这一年半越发让我感到紧迫的上一代人的养老问题。我想超越的东西也没能允许我超过,包括那种曾被我视为消极的人生态度。
对于经历过的这段社会生活我更感觉像是在做挣扎,尽管有过很多的快乐,但痛苦总是多过前者,为此我也曾掂量过生和死的意义。生,除了是本能还是一种责任,不能就这样“洒脱”地离开了可以不考虑活着人的感受;死,虽然让活着的人难受,但如果确因活的痛苦让他选择放弃了这种本能,于我而言对于爱他的人让他这样离去会比活着更幸福。
在死的逻辑中,有一种意义比活着伟大,如屈原不愿苟活于世而葬身汨罗江的做法。——我没有屈原那般境界,这个世界也还没有到让我感到绝望的地步,为了养育过我的父母和那些爱过我的亲人,我会像狗一样地活下来,继续残喘在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人世,我会在我的内心为屈原这样的人立个不朽的碑。
——近些年,我同时注意到在我们这个理想饱受摧残的年代,还有一些仁人志士在为了那曾经的渴望正同各种不公和罪恶做斗争。如时寒冰、冉云飞、杨恒均以及很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让我感到并不孤单,同时也让我对这个社会多少感到一点希望。
……
在我赖活的日子里,我会每天祈祷“逝者安息,好人平安!”
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