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国”的故事--读《能源战争》
“出租国”的故事
作者:飞翔云间
http://hi.baidu.com/鎏恒色专卖店/blog/item/9c830d35d742681791ef39e3.html
非洲的石油储藏丰富,但长期以来到这里开发的仅仅是极少数几个欧美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油价飙升使非洲“出租国”富得流油。这一切对非洲国家和国民意味着什么?为了寻找答案,美国人约翰·伽思维尼恩从苏丹到刚果再到安哥拉穿行12个非洲国家,与各色人等交谈,向世界贡献了《能源战争:非洲石油资源与生存状态大揭秘》一书,其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因埋藏于地下的黑色财富而改变,而这种改变并非都是好的。
因为“出租国”的主要收入为从外部获取的租金,几乎全部直接进入政府的腰包。亦即,“出租国”政府的收入不再依靠国民生产力,相反,政府自己成为国内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国家有钱了,人民自然要求分得一杯羹,但政客们可不想劳神去开展什么发展传统农业和工业基地的复杂项目。他们决定采取一个谁都不会抱怨的法子——新设大量政府职位”,这些国家也由此从一个“生产国”(政府将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视为稳定税收的基石)——转变为“分配国”(政府的作用就是大把大把地撒钱,兴建自以为重要的项目)。“出租国”官僚腐败问题由此发育得更加严重,这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已经严重腐蚀了非洲不少石油等资源丰沛国家国民的心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放弃了自力更生、勤奋致富的理念。
“出租国”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非洲,但类似的国民心理、价值与行为取向却同样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一惯号称勤劳勇敢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沉淀:政府公务员始终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职业,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普通升斗小民,都削尖了脑袋往政府机关钻,且越是贫穷落后地区这种情形越甚;人们越不愿自我创业和到社会上寻求岗位,社会上的就业空间就越狭小,“就业难”又进一步逼得人们往政府机构挤;政府机构改革和精减搞了几十年,每一次“瘦身运动”的结果是越来越见其庞大和臃肿,从无例外。同样,对于腐败,也有一个巨大的国民心理认同,人们一方面痛恨腐败,一方面又羡慕腐败,只恨自己没有腐败的权力和机会;一旦有了腐败的权力和机会,不少人都前仆后继变本加厉地争相腐败。
为什么会这样?指责国民心理或者国民素质是无济无事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着与非洲“出租国”极其相似的财产和税收关系:当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和税收都共同指向于政府掌握和拥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时,上至政府下至民间,整个社会的价值和行为取向必然倾向于分配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扩充政府职位、向政府机关挤,甚至通过腐败行为挖掘财富,就是一个几乎必然的选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