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半社会主义论>概念不能成立……》与“硬石头”切磋
文章围绕《半社会主义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展开,探讨无产阶级专政、官僚特权及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问题,强调半社会主义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与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
项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发表一个星期以后,2009-4-22 ,乌有之乡网友“硬石头”撰文:《<半社会主义论>概念不能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2009-4-23 ,“硬石头”意犹为尽,再发一文:《再驳<半社会主义论>》。
“硬石头”的热情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走进“硬石头”,了解“硬石头”,认识“硬石头”。我试着这样做了。
“硬石头”在《<半社会主义论>概念不能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中指出:
一、“半社会主义的提法不科学”。“硬石头”在引用了马克思、列宁大段的关于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以后说:“《半社会主义论》则恰恰相反,说什么‘现在看来, 复辟资本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到处都是正确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不得不暂时还要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里,复辟资本主义并不表示历史的退步,而是历史的要求,甚至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在这里,“硬石头”提到最多的是无产阶级专政。而“硬石头”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还停留在马克思、列宁的认识水平。显然已经落伍了。听我略说一二。
我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就其本身来说,是有问题的。原因如下:
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和实行了社会主义的民主管理体制以后,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权划归享有国家最高权力的全国人大,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不存在无产阶级的问题。既然不存在无产阶级的问题,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专政就自然不存在了。人民民主宪政而已。
但是,换了另一种情况,在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官僚主义体制下,情形又会怎样呢?
在这样的体制下,本该归全国人大的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权划归了政府,政府官员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官僚阶级就这样产生了。响应地,广大人民群众变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官僚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官僚主义体制下,存在的是官僚特权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是被专政的对象。所以,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接续革命”就是不恰当的。应该是官僚阶级专政下的无产阶级被专政。这就是毛泽东指出的党内存在的“比资本家还厉害”的体制根源。
毛泽东对“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深恶痛绝。作为官僚阶级中的统帅,毛泽东毅然站到了人民大众的一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着“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宣战了。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实质。遗憾的是,由于毛泽东没有深刻认识到“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存在的制度根源。终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这个“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
如今,三十年多过去了。我们依然沿用了毛泽东时代的官僚主义体制。毛泽东生前没有解决的“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问题,现在变得日益明显了。 官僚阶级专政下的无产阶级被专政的社会现实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不管上面给广大工人、农民带上多么高的漂亮帽子,都难以掩饰他们早已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既定事实。
这个根源,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看到了,重庆干部管理学院的崔文华教授看到了,留美学者陆寿筠、山东聊城的刘志达等都看到了。项观奇先生更看到了:所有制变更了,但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民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只是完成了一半。这是项观奇先生命名《半社会主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项观奇先生不仅看到了问题,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项观奇先生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所以,我评价项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评价。
现在返回头来看,“硬石头” 引用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还站的住脚么?显然站立不住了。
下面再看“硬石头” 引用的观奇先生的话“现在看来,复辟资本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到处都是正确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不得不暂时还要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里,复辟资本主义并不表示历史的退步,而是历史的要求,甚至是历史的进步。”
怎么正确理解这段话?我谈谈我的意思: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社会主义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是奴隶社会(如西藏)脱胎而来,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动态形态。那种貌似革命的一大二公的绝对社会主义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与现实实际也是脱节的。对此,美国侨网主人公论坛的“老汉1”网友讲得非常好:
“在社会主义整个过渡时期内,是要逐步地消灭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因素,逐步地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因素不光是经济、管理方面的,而是包括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经济上要逐步增加集体的和全民的因素;政治上要逐步提高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人地位,逐步削弱国家和政党的作用,最后达到消灭国家和政党 ;文化上要发展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上要不断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然后进入无阶级社会。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社会主义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共产主义的和非共产主义的成分同时存在。”
2、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对此,观奇先生在《半社会主义论》中有清楚的论述:
“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公有制上,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也集中体现在公有制上。 只有公有制经济才是真正社会主义性质的, 因而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动摇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经济带着其它经济成分走, 而不是其它经济成分、尤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带着社会主义经济走。 一句话,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主导,其它的经济成分是补充、是辅助。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不能只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强调一个毫不动摇。那就会走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了。 …… 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主导,是纲,是火车头。社会主义经济能否体现出优越性,关键在这部份经济是否搞得好。公有制经济搞好了,方向不会错,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它的经济成分就会顺应正确道路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带着资本主义走, 而不是资本主义冲击社会主义, 按照自发倾向走。一句话,搞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优势很大,大有文章可作,可以写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的漂亮的篇章。”
3、其它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是补充、是辅助。
社会主义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动态形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其它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是补充、是辅助。这就是对观奇先生那段话的完整解释。在此,观奇先生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坚持了社会主义,而且通篇文章贯穿了马克思、贯穿了社会主义。
本来,在《半社会主义论》的社会主义这一节里,观奇先生还有一些内容,批判那些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分化瓦解社会主义经济的错误政策。但是,出于种种考虑,删除了。因为〈《半社会主义论》的重点在于“立”,而不是“破”。是““破”在“立”中。“硬石头”,您现在明白了么?
二、 “硬石头”说:“新中国建国二十八年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是光辉而伟大的。我们决不会陷入错觉,也不会灰心失望。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三番五次地作出努力来改正错误。”
“硬石头”大段引用列宁的话:“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掩饰倍倍尔、卢森堡等人的错误,而是通过他们的错误例子,‘学会避免这些错误,应当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更严格的要求’”等等。
“硬石头”的这种态度固然是好的。但是,干革命光有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科学,需要理论的彻底。否则,就注定失败。
我问“硬石头”,新中国建国二十八年,我们成功在哪里?失败又在哪里?您看明白了么?从您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您一点都不明白。
可是, 观奇先生明白。不是一般地明白,非常明白。 观奇先生绝对不是您所说的修正主义者,而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既然如此,您引用的列宁引用了俄国的一个寓言讽刺修正主义者说,“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倍倍尔、卢森堡是“伟大的共产党人”,虽然他们犯过错误,但他们始终是“鹰”,而修正主义者,则是“工人运动后院粪堆里”的一群“ 鸡”是说给谁听呢?究竟谁是里面的“ 鸡”,谁是“鹰”,咱们还需要再鉴别么?
三、“硬石头”说:“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半社会主义概念不能成立”。
在这里,“硬石头”自己承认了“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并且引用马克思的话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480页)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再返回头来看在第一节里被“硬石头”批判的观奇先生的话“现在看来,复辟资本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到处都是正确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不得不暂时还要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里,复辟资本主义并不表示历史的退步,而是历史的要求,甚至是历史的进步。” “硬石头”又该如何感想呢?
对于“硬石头”前脚否定,后脚紧跟来个肯定。才知道“硬石头”自己煽自己嘴巴子的工夫还是满不错的!文采佩服得五体投地!
至于“硬石头”说:“这怎么可能有一个稳定的一段呢?”,那纯粹是“硬石头”对观奇先生《半社会主义论》的歪曲。观奇先生什么时候把半社会主义看成是稳定的一段了?水平如此低劣!不是抱着虚心的态度,好好向大师学习,而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又臭又硬,挑战大师,耻笑大师,真是羞煞人也!
四、 “硬石头”说“毛泽东的新的贡献是创立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读革命的论”。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开头说过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读革命的理论”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在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民主的管理体制以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有的是人民民主宪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也是不存在的。毛泽东这样说,正反映了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彻底。
其次,“硬石头”说“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马克思早就指出的,这不是毛泽东的超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有问题,这就是大官的特权。这是特权阶级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走资派还在走』的社会原因。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官僚主义,大官中有修正主义也不是毛泽东的发现。”
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可避免以及大官中有修正主义是否为毛泽东的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资产阶级法权是否不可避免以及大官中是否有修正主义。“硬石头”搬出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也搬出了列宁。想必也是承认的。这就够了。
可是。“硬石头”说:“ 社会主义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有问题,这就是大官的特权。这是特权阶级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走资派还在走』的社会原因。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这就已经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上升到理论了。
“硬石头”搬出了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搬出了列宁,谈到了资产阶级法权不可避免,谈到了阶级斗争不可避免,谈到了官僚主义弊病,谈到了无产阶级斗争。但是,官僚主义的弊病究竟从哪里冒出来的?从“硬石头”引用列宁的话中,显然看不出来。但是,毛泽东主席看到了,而且远比列宁深刻:
“ 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毛泽东一针见血,说对了。要点在于当权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要解决“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主席说:
“我们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充分注意识破“睡在我们的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充分揭露他们,批判他们,整倒他们,使他们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们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毛泽东只是看到了现象,终于没能看到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产生的根本:就是他从苏联列宁那里搬来的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官僚体制。这是毛泽东发动数次运动,终于没有把“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解决掉的根本原因。
可是,观奇先生看到了,也看透了。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继承了毛泽东,发展了毛泽东。在如何解决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问题上,观奇先生从根本的体制上大胆创新,提出了一整套方案。了不起!
可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观奇先生把这些成绩都归功于毛主席。观奇先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观奇先生的成绩就是观奇先生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我提出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为过。
“硬石头”的《<半社会主义论>概念不能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看完了。“硬石头”的文章除了对马列毛泽东话语的大段摘录,除了对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的歪曲批驳,我没有看到哪怕一丁点儿建设性的意见。等我耐着性子再看《再驳<半社会主义论>》,简直如同嚼蜡了!
走进“硬石头”,了解“硬石头”,认识“硬石头”,才发现“硬石头”前面少了一个字“臭”。这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需要“硬石头”的精神,但是香的。臭了,就不好了。我期待着早日看到臭“硬石头”变成香“硬石头”。
“硬石头”的热情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走进“硬石头”,了解“硬石头”,认识“硬石头”。我试着这样做了。
“硬石头”在《<半社会主义论>概念不能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中指出:
一、“半社会主义的提法不科学”。“硬石头”在引用了马克思、列宁大段的关于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以后说:“《半社会主义论》则恰恰相反,说什么‘现在看来, 复辟资本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到处都是正确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不得不暂时还要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里,复辟资本主义并不表示历史的退步,而是历史的要求,甚至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在这里,“硬石头”提到最多的是无产阶级专政。而“硬石头”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还停留在马克思、列宁的认识水平。显然已经落伍了。听我略说一二。
我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就其本身来说,是有问题的。原因如下:
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和实行了社会主义的民主管理体制以后,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权划归享有国家最高权力的全国人大,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不存在无产阶级的问题。既然不存在无产阶级的问题,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专政就自然不存在了。人民民主宪政而已。
但是,换了另一种情况,在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官僚主义体制下,情形又会怎样呢?
在这样的体制下,本该归全国人大的全民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权划归了政府,政府官员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官僚阶级就这样产生了。响应地,广大人民群众变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官僚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官僚主义体制下,存在的是官僚特权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是被专政的对象。所以,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接续革命”就是不恰当的。应该是官僚阶级专政下的无产阶级被专政。这就是毛泽东指出的党内存在的“比资本家还厉害”的体制根源。
毛泽东对“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深恶痛绝。作为官僚阶级中的统帅,毛泽东毅然站到了人民大众的一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着“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宣战了。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实质。遗憾的是,由于毛泽东没有深刻认识到“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存在的制度根源。终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这个“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
如今,三十年多过去了。我们依然沿用了毛泽东时代的官僚主义体制。毛泽东生前没有解决的“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阶级问题,现在变得日益明显了。 官僚阶级专政下的无产阶级被专政的社会现实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不管上面给广大工人、农民带上多么高的漂亮帽子,都难以掩饰他们早已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既定事实。
这个根源,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看到了,重庆干部管理学院的崔文华教授看到了,留美学者陆寿筠、山东聊城的刘志达等都看到了。项观奇先生更看到了:所有制变更了,但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民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只是完成了一半。这是项观奇先生命名《半社会主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项观奇先生不仅看到了问题,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项观奇先生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所以,我评价项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评价。
现在返回头来看,“硬石头” 引用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还站的住脚么?显然站立不住了。
下面再看“硬石头” 引用的观奇先生的话“现在看来,复辟资本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到处都是正确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不得不暂时还要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里,复辟资本主义并不表示历史的退步,而是历史的要求,甚至是历史的进步。”
怎么正确理解这段话?我谈谈我的意思: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社会主义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是奴隶社会(如西藏)脱胎而来,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动态形态。那种貌似革命的一大二公的绝对社会主义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与现实实际也是脱节的。对此,美国侨网主人公论坛的“老汉1”网友讲得非常好:
“在社会主义整个过渡时期内,是要逐步地消灭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因素,逐步地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因素不光是经济、管理方面的,而是包括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经济上要逐步增加集体的和全民的因素;政治上要逐步提高人民在社会中的主人地位,逐步削弱国家和政党的作用,最后达到消灭国家和政党 ;文化上要发展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上要不断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然后进入无阶级社会。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社会主义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共产主义的和非共产主义的成分同时存在。”
2、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对此,观奇先生在《半社会主义论》中有清楚的论述:
“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公有制上,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也集中体现在公有制上。 只有公有制经济才是真正社会主义性质的, 因而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动摇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经济带着其它经济成分走, 而不是其它经济成分、尤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带着社会主义经济走。 一句话,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主导,其它的经济成分是补充、是辅助。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不能只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强调一个毫不动摇。那就会走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了。 …… 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主导,是纲,是火车头。社会主义经济能否体现出优越性,关键在这部份经济是否搞得好。公有制经济搞好了,方向不会错,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它的经济成分就会顺应正确道路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带着资本主义走, 而不是资本主义冲击社会主义, 按照自发倾向走。一句话,搞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优势很大,大有文章可作,可以写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的漂亮的篇章。”
3、其它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是补充、是辅助。
社会主义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动态形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其它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是补充、是辅助。这就是对观奇先生那段话的完整解释。在此,观奇先生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坚持了社会主义,而且通篇文章贯穿了马克思、贯穿了社会主义。
本来,在《半社会主义论》的社会主义这一节里,观奇先生还有一些内容,批判那些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分化瓦解社会主义经济的错误政策。但是,出于种种考虑,删除了。因为〈《半社会主义论》的重点在于“立”,而不是“破”。是““破”在“立”中。“硬石头”,您现在明白了么?
二、 “硬石头”说:“新中国建国二十八年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是光辉而伟大的。我们决不会陷入错觉,也不会灰心失望。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三番五次地作出努力来改正错误。”
“硬石头”大段引用列宁的话:“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掩饰倍倍尔、卢森堡等人的错误,而是通过他们的错误例子,‘学会避免这些错误,应当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更严格的要求’”等等。
“硬石头”的这种态度固然是好的。但是,干革命光有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科学,需要理论的彻底。否则,就注定失败。
我问“硬石头”,新中国建国二十八年,我们成功在哪里?失败又在哪里?您看明白了么?从您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您一点都不明白。
可是, 观奇先生明白。不是一般地明白,非常明白。 观奇先生绝对不是您所说的修正主义者,而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既然如此,您引用的列宁引用了俄国的一个寓言讽刺修正主义者说,“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倍倍尔、卢森堡是“伟大的共产党人”,虽然他们犯过错误,但他们始终是“鹰”,而修正主义者,则是“工人运动后院粪堆里”的一群“ 鸡”是说给谁听呢?究竟谁是里面的“ 鸡”,谁是“鹰”,咱们还需要再鉴别么?
三、“硬石头”说:“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半社会主义概念不能成立”。
在这里,“硬石头”自己承认了“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并且引用马克思的话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480页)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再返回头来看在第一节里被“硬石头”批判的观奇先生的话“现在看来,复辟资本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到处都是正确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不得不暂时还要实行资本主义的领域里,复辟资本主义并不表示历史的退步,而是历史的要求,甚至是历史的进步。” “硬石头”又该如何感想呢?
对于“硬石头”前脚否定,后脚紧跟来个肯定。才知道“硬石头”自己煽自己嘴巴子的工夫还是满不错的!文采佩服得五体投地!
至于“硬石头”说:“这怎么可能有一个稳定的一段呢?”,那纯粹是“硬石头”对观奇先生《半社会主义论》的歪曲。观奇先生什么时候把半社会主义看成是稳定的一段了?水平如此低劣!不是抱着虚心的态度,好好向大师学习,而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又臭又硬,挑战大师,耻笑大师,真是羞煞人也!
四、 “硬石头”说“毛泽东的新的贡献是创立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读革命的论”。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开头说过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读革命的理论”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在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民主的管理体制以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有的是人民民主宪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也是不存在的。毛泽东这样说,正反映了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彻底。
其次,“硬石头”说“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马克思早就指出的,这不是毛泽东的超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有问题,这就是大官的特权。这是特权阶级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走资派还在走』的社会原因。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官僚主义,大官中有修正主义也不是毛泽东的发现。”
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可避免以及大官中有修正主义是否为毛泽东的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资产阶级法权是否不可避免以及大官中是否有修正主义。“硬石头”搬出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也搬出了列宁。想必也是承认的。这就够了。
可是。“硬石头”说:“ 社会主义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有问题,这就是大官的特权。这是特权阶级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 是『走资派还在走』的社会原因。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这就已经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上升到理论了。
“硬石头”搬出了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搬出了列宁,谈到了资产阶级法权不可避免,谈到了阶级斗争不可避免,谈到了官僚主义弊病,谈到了无产阶级斗争。但是,官僚主义的弊病究竟从哪里冒出来的?从“硬石头”引用列宁的话中,显然看不出来。但是,毛泽东主席看到了,而且远比列宁深刻:
“ 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毛泽东一针见血,说对了。要点在于当权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要解决“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主席说:
“我们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充分注意识破“睡在我们的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充分揭露他们,批判他们,整倒他们,使他们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们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毛泽东只是看到了现象,终于没能看到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产生的根本:就是他从苏联列宁那里搬来的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官僚体制。这是毛泽东发动数次运动,终于没有把“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解决掉的根本原因。
可是,观奇先生看到了,也看透了。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继承了毛泽东,发展了毛泽东。在如何解决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特权问题上,观奇先生从根本的体制上大胆创新,提出了一整套方案。了不起!
可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观奇先生把这些成绩都归功于毛主席。观奇先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观奇先生的成绩就是观奇先生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我提出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为过。
“硬石头”的《<半社会主义论>概念不能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看完了。“硬石头”的文章除了对马列毛泽东话语的大段摘录,除了对观奇先生的《半社会主义论》的歪曲批驳,我没有看到哪怕一丁点儿建设性的意见。等我耐着性子再看《再驳<半社会主义论>》,简直如同嚼蜡了!
走进“硬石头”,了解“硬石头”,认识“硬石头”,才发现“硬石头”前面少了一个字“臭”。这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需要“硬石头”的精神,但是香的。臭了,就不好了。我期待着早日看到臭“硬石头”变成香“硬石头”。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