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清查还有多少“王帅”蒙受不白之冤刻不容缓

火烧 2009-04-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聚焦网络举报者遭遇不公待遇,呼吁清查类似王帅案,保护公民表达与监督权,强调网络问政重要性及冤案纠正的紧迫性。

清查还有多少“王帅”蒙受不白之冤刻不容缓

文/石家友

2007年和2008年,内蒙古男子吴保全因网上发帖举报征地问题两度被鄂尔多斯市警方跨省抓捕,第一次被刑拘10天,第二次以诽谤罪被判刑1年。吴不服而上诉,结果,在没有新增犯罪事实的前提下,重审后刑期却从1年改判至2年。(4月20日京华时报)

前不久河南灵宝的王帅,因在网上发帖举报家乡的征地问题,遭遇跨省追捕,换来被囚8日,在网上网下闹得沸沸扬扬。“灵宝帖案”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开道歉、王帅获得国家赔偿、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暂时告一段落之际,媒体又爆出内蒙古的“王帅”吴保全,同样因网上发帖以诽谤罪被判刑的消息。这两件“帖案”的发生是一种偶然吗?还有多少“王帅”在蒙受不白之冤?

殷鉴不远。由河南灵宝的王帅被囚、内蒙古的吴保全获罪,不仅让人想起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同类案件: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河南“孟州书案”、陕西“志丹短信案”、山东“高唐网案”……把这些事件堆放在一起,普通人的感受恐怕只有不寒而栗了。难怪王帅“出事”后曾经感叹,他再也不想多管闲事了。我猜想,获罪后的吴保全应该更加感同身受吧?

互联网普及以来,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与网友在线交流,开辟了一条听民声、解民情、聚民智、帮民困的“网络问政”新通道。不在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纷纷邀请网民“灌水”、“拍砖”,主动与网民交流、沟通、互动,激发了广大网民“网络参政”的热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借助网络平台发力的“互联网政治”,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新生力量。然而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官员看来,“互联网政治”犹如洪水猛兽,网民通过网上发帖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冒犯了他的威严、抹黑了他的“政绩”,而对网络民意欲除之而后快。上述一系列案件的发生,就是明证。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民意从来都是政府施政的“准星”。政府决策要倾听民意,政府失误要民意纠偏,施政过程要民意监督。在这个意义上,政府需要对包括举报、批评在内的任何民意给予呵护、爱惜,尤其需要保护民众表达、参与、监督的热情。

行文至此,读到最高检与公安部于今年4月20日至9月30日,联合开展全国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活动,全面排查严惩“牢头狱霸”,逐一检查在押人员体表情况,以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消息。(4月17日中新网)我觉得,仿照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清查尚未公开曝光、已经或正在蒙受不白之冤的“王帅们”的案情同样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对那些因“网言网语”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深陷牢狱的“王帅”案件,逐一清理检查;对那些造成“冤案”的责任人给予严惩、问责,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最大限度保护公民表达、参与、监督的热情,保障公民“四权”的实现。

如此,对“王帅们”是一种公正、保护和鼓励;对那些肆意滥用公权力的官员,则是一剂“清醒剂”。

作者:石家友

地址:236200安徽省颍上县地方志办公室

电话:0558-4412541  13866254878

E-mail:[email protected]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