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看赵本山的小品
“应该怎样看赵本山的小品”,是我的博友写的。本人早就想写此方面贴文,但终因家务、上班、手头活多而作罢,今日看博友道出了我想写未写的话,便将其博文转载于此,并吐出我久抑之情感。
其实赵本山的小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角色,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不仅有中国社会农民的影子,也有小市民的影子,他真实地把中国社会中一大群人的狡诈,唯利是图,虚伪忽悠的特点给刻画出来了。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他在小品中刻画的善良朴实的农民的形象。之所以他的小品广受欢迎,是因为广大的观众感到他塑造的角色并不陌生,也没有夸张。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比比皆是。看看现在的社会和人心,赵本山所丑化的人性和一些人的狡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博友的观点和看法,也是我一贯的意思,如果说那是“下里巴人”,我倒是非常喜欢,他贴近生活,贴近真实;最为难得的是大家来去匆匆、春种秋收,一年辛苦下来,到了年三十晚,难得地被其逗得人开怀大笑。应该讲,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最不需要或希望的是矫情、做作、虚伪、说教;因此,从某个角度说,它比“阳春白雪”要高尚、永恒的多!
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化艺术作品——此说,非常经典、精当。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太缺乏、也太需要此类作品,因为人们两眼一睁看到的多是虚伪的,双耳一竖听到的是好听的,舌头一伸吃到的多是有毒的。我年初曾经说过:“歌颂或记载光明、成就、强者的,时下不乏其人,政府有总结,地方有志书,而且不提跑不掉;可阴暗面、普通人、弊病等,不说则始终或永远没有人知道。”这种时候,人家竟然给你奉上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大餐,让你在笑声中得到心情舒畅,使你压抑的情感自由宣泄,心理平衡回归自然。我们理应感谢人家才对,为人家拍手叫好才是!从此层面上讲,一些贬低说者只怕不仅有看别人红火醋劲大发的毛病而且还有容不得百姓欢笑的龌龊世界观。
大家都不改变就不要抱怨今后等着我们的苦日子——最后一句话,更是说到了我的心里。人家在用另类方式演出当代版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学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杂文唤醒华老栓、阿Q、孔乙己等民众做法为榜样,其爱祖国爱人民的良苦用心何等深啊!
附:应该怎样看赵本山的小品(文/阿彌)
目前对赵本山的小品褒贬不一,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的小品仍然广受欢迎。是像有些朋友说的那样,大众的欣赏水平和趣味越来越低俗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这麽看。
其实赵本山的小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角色,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不仅有中国社会农民的影子,也有小市民的影子,他真实地把中国社会中一大群人的狡诈,唯利是图,虚伪忽悠的特点给刻画出来了。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他在小品中刻画的善良朴实的农民的形象。之所以他的小品广受欢迎,是因为广大的观众感到他塑造的角色并不陌生,也没有夸张。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比比皆是。看看现在的社会和人心,赵本山所丑化的人性和一些人的狡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我想赵本山这麽做的真正目的:就是希望人们在开怀大笑之余,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呢?如果我们能把小品中所刻画的角色当成一面镜子,反过来多照照我们自己,照照自己的灵魂。我想才不负于时代给我们的馈赠。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在社会变革的时代所产生的文化,对当代都起着引领想想潮流和社会潮流的积极作用。当下我们正处在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伟大变革时代。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他的出现绝非偶然,是社会文化发展中必然要出现的。如果不带任何个人的喜好和偏见,便可准确的给赵本山的小品一个公正的定位,应该叫“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化艺术作品。”如果我们都能以此为镜,赵本山小品的意义就会凸现出来。
最近暴红的小品《不差钱》,似乎给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小沈阳不用那么巧取钻营,老毕就是去发掘他的。鸭蛋和他老爷也无需用心良苦的去讨好老毕,去拉近乎。只要真的有自己的绝活,有一定得艺术水准和天赋,机会的大门会对他们敞开的。记得温家宝总理有句名言:“我们的使命就是推行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应该相信这确是党和政府的愿望和初衷。也是人民群众的良好期盼。但这一期盼的早日实现是等不来的,如果我们都怀疑这一点而不去努力,那就永远都实现不了,对子孙后代我们就是罪人!社会风气的好转,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多为别人考虑一点,人人都能改变一下自己,把人性中的自私、贪婪多扔掉一些,我想将来我们的环境一定会变得纯洁美好的。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想改变自己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总好过每天吃富含农药残留的蔬菜、吃注水的鸡和肉。比办任何事都要受到贪官的盘剥要好得多吧?大家都不改变就不要抱怨今后等着我们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