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否定之否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当年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指明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到了列宁时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还应该存在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确定了这样一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现了一条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在于,前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旧社会,后者是无产阶级统治的新社会。
如果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看作是无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则可以统一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资本主义社会可以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是无产阶级统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共产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被公有制彻底否定。
除此之外,我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否定,那就是按劳分配否定按资分配。对此,在马克思主义者内部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按需分配的社会,而不是按劳分配的社会。
其实,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著名论断——劳动创造人。马克思主义者的阶级立场是坚定的,那就是坚决站在劳动者一边。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劳动者至上的社会,而按劳分配则是体现这一原则的当然形式。
我认为,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指的是生产资料极大丰富;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按需分配”的社会,指的是生产资料按需分配。对于劳动产品,则实行按劳分配,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至上原则。
但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并不是一次社会变革就可以实现的。
三、社会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和继承
社会主义社会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有否定,也有继承。
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内容?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内容?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按资分配,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继承了按资分配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但继承了按资分配。这是我的观点,争议很大,但我坚持这一认识。因为,已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实行按劳分配很容易滑入“物质刺激”的错误路线,只有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资分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共产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和继承
共产主义社会是直接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去的,共产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有否定,也有继承。
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否定了按资分配,继承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前面已有相关说明,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五、几个问题
1、按资分配和平均主义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资分配,实际的表现是人均一份的平均分配,因为每个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都是相等的。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按资分配实行的是一种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呢?这个问题讨论了几十年了,最近[数学]在强国论坛也常论及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论述了。总之是争议很大。
2、按劳分配和“物质刺激”
在共和国前30年,按劳分配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上的“工分制”和其它产业的“八级工资制”。关于“物质刺激”的问题,在高层争议很大,并上升到了路线问题的高度。这方面的一二手资料可以在网上找到。毛泽东不主张搞“物质刺激”,他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他主张逐渐减少按劳分配所占的比重。
3、税收、福利、“口粮”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的用途主要是三个,一是行政开支,二是事业开支,三是福利开支。
税收的来源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税收来自于“剩余价值”。实业资本家从产业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并不能独享,金融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等其他资本家都要分一部分“剩余价值”,同样,政府也以税收的形式分得一部分“剩余价值”。其他资本家把他们从实业资本家那里分得的实业“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进行运作,形成社会的金融、商业等虚拟经济。政府则使用来自实业“剩余价值”和虚拟经济“剩余价值”的税收维持政府的运作。
福利是政府所搞的“二次分配”。福利的来源是政府税收,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口粮”是人民公社的一个重要分配项目,1976年之前,中国大多数人民公社的“口粮”是不论男女老少平均分配的。而人民公社是从土地革命(平分土地)、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人民公社实行“口粮”平均分配带有历史的印迹,主要是土地革命的印迹,因为土地等生产资料当初是不论男女老少而平均分配的,发展到人民公社阶段,“口粮”平均分配是可以被农民理解和接受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4、生产资料极大丰富
原始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在原始社会,特别是早期和中期,地多人少,土地相对于种地的人来说是极大丰富的,土地私有制搞不起来,因此,那时搞的是“原始共产主义”。原始社会为什么实行共产制?因为生产资料极大丰富。
现代社会,工业为主,农业也机械化了,许多农业原料来自工业,生产资料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能源不足。能源问题也是现代战争的一大诱因。
自从人类发明氢弹以后,和平利用核聚变能量就一直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和共产主义社会一样,很美好,也很漫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如果人类掌握了核聚变发电技术,并在全球普及了核聚变发电站,那么,能源极大丰富就不再是一个梦想了。
在能源极大丰富的基础上,生产资料极大丰富也会成为现实,共产主义社会也将成为现实。
5、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多远?
科学家预计,如果顺利的话,一百年后,人类就可以普及核聚变发电站。由此估计,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的梦想有可能在二百年后实现。在此基础上,生产资料私有制将从垂死挣扎走向灭亡,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需要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6、共产主义道德
人不只是最高级的地球生物,更重要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物,有生命运动;人是最高级的生物,有意识和思维运动;人相互联系组成人类社会,从事着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运动——社会运动。
道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道德的作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但是,我们坚信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道德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必须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发挥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力量的推动,高尚的道德可以锦上添花,但不具有第一推动作用。
共产主义道德是一种高尚的道德。高尚的道德自古就有。我们重视高尚道德的培养,但不夸大和依赖道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