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重温《论持久战》 解读中美货币战争

火烧 2009-04-1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结合《论持久战》分析中美货币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互换协议的战略意义,探讨中国如何通过金融游击战挑战美元霸权。


重温《论持久战》 解读中美货币战争


    最近有两条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问中国,在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的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履行之前中委两国签订的相关经济协议。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与委内瑞拉之前已经签订了两国有关货币互换的协议,因此,本次履约的内容中,大部分以互换货币的形式进行,也即是,抛弃以美元结算的传统方式进行经济活动。这是中国在G20国伦敦金融峰会后,第一个大规模以非美元结算方式进行的国际间的经贸合作项目。
    众所周知,委内瑞拉是著名的“反美斗士”,中国在这个时候,选择委内瑞拉展开对美元霸权地位挑战的合作伙伴,耐人寻味。
    另外一条新闻是:应泰国总理阿披实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4月10日至12日出席在泰国帕塔亚举行的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等系列会议。引人注目的是,会前,东盟各国家纷纷提出与中国进行人民币的货币互换结算的要求。此举无疑将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流通货币的步伐。
    进入2009年以来,中国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加快了人民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进程。4月2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互换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380亿阿根廷比索。至此,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目前中国央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在起到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的同时,也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基础,长远来看,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系列的大动作,揭示了中国与美国之间展开的这场争夺全球金融话语权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G20国伦敦峰会上,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较量,最后以美国获胜、中国铩羽而归结束。周小川会前提出的“建立超主权全球货币”建议在峰会上未获认可,王歧山提出的新兴国家要获取IMF更多话语权的要求未果,美国坚持的挽救经济政策获得了通过,美国在IMF特殊的话语权并未受到动摇与削弱。表面看来,美国胜了,中国败了。某些人甚至讲“中国在G20伦敦峰会上遭受到了滑铁卢”。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中国已经在这次峰会上实现了自己的国家战略目的,吹响了向美元帝国进军的号角,这次峰会注定成为扭转全球经济格局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虽败尤荣。
    按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论述来讲,中美之间的这场货币战争,目前正进入了“相持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将这段话套在今天中美货币战争中看,目前,这场战争正处于第一阶段末期,第二阶段初期。也就是进入了“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我们都知道,美元帝国已经横行了六十年,美国倚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实力,纠合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制订了种种“合理”盘剥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资源和财富的国际金融法则和国际贸易法则,这六十年来,在全球形成了“既得利益者与丧失利益者”两大阵营。不公平不合理的这些国际金融、贸易法则不断拉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可以讲,以美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的经济繁荣、国民富裕是建立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断被盘剥、人民依然贫苦的基础之上的。
    以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作为分界线,前六十年正是《论持久战》中阐述的“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但是,从2009年开始,中国率先向不公平、不合理的全球金融贸易法则发起的挑战,并赢得了新兴经济实体、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与响应。所以,2009年可以讲是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点,两大阵营的战争开始正式进入了相持阶段。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有关抗日战争第二阶段的论述是这样的:“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此言将现在美国的情况刻画得一清二楚。由于美国金融大亨们多行不义,终于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时,美国及西方反华势力集团不得不停止了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转而向中国表达他们所谓的“善意”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美国对我们暂时的“善意”,更多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企图再次借中国人的钱,为他们脱困,这与当年日本鬼子“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何其相似!
    现在,我们高层已经基本认清到了这一点,这次G20国伦敦金融峰会上,由于中国的意图未获共识,因此,中国拒绝向IMF注入更多的资金,而是仅仅注入了400亿美元,也即是与目前中国在IMF中拥有的票决权相符。“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中国人比以前聪明了。我们有钱,为何不建立自己的经济联盟呢?为何不趁势将人民币推向世界呢?
    那么,在战争相持的第二阶段中,中国应该如何应战呢?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此已经有了战术安排:“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规军,不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因中国技术条件一时未能完备,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家实力与美国相比,差距尚远。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以“金融游击战”来展开对敌的扰袭。中国现在推行的“货币交换”政策,正是“金融游击战”多点出击,全球开花的战术之一。我们先与中国香港、东盟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先巩固了自己的后院。然后与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等于派出游击队,到美国后院放了两把火。胡哥先后访问非洲五国,习近平访问拉美国家,进一步巩固了我们以前建立起来的“敌后根据地”,为我以后的战略反攻奠定基础。温总理访问欧洲五国,等于是深入到敌占区开展离间、分化敌人力量的工作。
    战争相持阶段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是考验人的意志力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关于战争相持阶段的困难作了详细的分析:“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眼下,美国正在外围纠合英国、日本等铁杆同盟,对中国的金融游击战进行疯狂的反扑,另外,美国豢养的那些潜伏在国内的“精英学者”们,也不时跳出来,妖言惑众,企图影响政府的决策力。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防止现代汉奸与敌人里外勾结,破坏中国的金融反击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对第二阶段的战争结果作了科学的预测:“第二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应该重复地指出:所谓变劣势为优势和完成反攻准备,是包括中国自己力量的增长、日本困难的增长和国际援助的增长在内的,总合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国的优势,完成反攻的准备。”并指出:“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看穿美国这只外表庞然大物,但内部空虚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当年对日本命运的预言,完全可以应用在今天对美国命运的预言上。
    〈中国经济周刊〉最近一篇署名钮文新的文章《美国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破产》给美国的债务算了一笔账。该文介绍说,美国国会接受的国家名义的债务是11.2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3.8万亿美元。美国的外债每12-15个月,又上升一兆。如果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的社保欠账等所有隐形债务加在一起,2007年,美国的实际债务总额高达53万亿美元。但这还不是美国债务的全部,如果把诸如"两房债券"那样的抵押债券,加上美国各大财团发行的公司、政府、市政债券,美国的总债务约73万亿美元。按照2007年市场公允价格计算,美国全部资产的总市值约76万亿美元。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全部资产已经缩水,现在最多还有50万亿美元。换句话说,美国目前欠债76万亿美元,全部资产只有50万亿美元,把美国拍卖光,也是资不抵债。美国之所以还没有破产,无非是依靠美元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它让全世界都离不开美元,其他国家不得不掌握了大笔美元债权,如果美国破产,其他国家也将跟着一起破产。因此,美国事实上是绑架了全世界。美国如何能够做到绑架全世界?还因为它有巨大的武力,逼迫全世界不得不共同接受美国的借条--美元。
    面对这只疯狂的庞然大物,中国的应战对策只能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广泛联合新兴国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采取“游击战”“阵地战”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这场长期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必须要有勇于牺牲的思想准备。中国是目前持有美元国债最多的国家,如果美元帝国垮台的话,首当其冲遭受最大损失的将是中国。但是,要奋斗就要有牺牲。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胜利与牺牲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我们说,基本上为着消灭敌人的进攻手段中,同时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这里。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的防御,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这场与美国进行的货币战争中,中国人民必须要有付出巨大经济损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许在战争中,中国的几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灰飞烟灭,但是,从长远来看,从战略层面来看,如果我们以几十年的国民财富的牺牲,能够颠覆旧的经济秩序、颠覆美元霸权、换来世界金融、经贸秩序的重新建立的话,我想,这种牺牲是中国人民可以承受的、也是愿意承受的。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还批评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纵观目前国内,已经逐渐有部分专家学者们出现了类似的两种观点,这将对我们非常不利,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因此,毛泽东的语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货币战争,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论持久战〉最后结论中说:“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我想,今天我们联合新兴经济实体国家,团结东盟国家,巩固非洲传统友好国家等等举措,正是建立全球反美统一战线的行动。待到全球反对美元一超独霸的统一战线组建之日,那就是中国人民吹响战略进攻号角、敲响美元帝国丧钟之时。
  易之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