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太阳报:中国特色贫困线 实现和谐困难重重

火烧 2009-04-11 00:00:00 时代观察 1041
文章揭露中国贫困线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显著差异,指出官方数据与实际生活脱节,反映政府政绩考核与民生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公众对扶贫政策真实性的质疑。

  太阳报:中国特色贫困线 和谐盛世是假象

  中国官方多次宣布,内地目前的贫困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但这件皇帝的新衣,日前被世界银行所捅破。世行日前公布,按照当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中国仍有二亿五千四百万人每天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所谓的和谐盛世,其实不过是牛皮盛世。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主要是贫困线的标准不同。中国官方划定的贫困线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一千一百九十六元人民币,但依据世行的人均一点二五美元一天的贫困线标准,两者相差近一半。

  毫无疑问,中国的贫困线标准远远低于现实的生活需求。人均年收入一千一百九十六元,相当于每天不到四元,这点微薄的钱,在百物腾贵的中国,连柴米油盐等基本生活费都不够,维持基本生活相当困难。

  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缺失,比如高额的医疗、养老、育、住房等民生支出,使很多收入即使高于一千二百元的群体,也生活在贫困边缘。「脱贫四五年,一病回到从前」,「药价高,医疗贵,一病回到旧社会」。这些民间顺口熘,便是最好的现实写照。

  官员像大款 农民像难民
  中国当局之所以坚持贫困线划分的中国特色,主要是为了彰显政绩。贫困线愈低,贫困人数愈少,政府的政绩就愈大,所以,当局便以所谓的中国特色为由,根本不顾现实情况,人为地压低贫困线标准,使中国贫困人口一直徘徊在一千五百万左右。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数字,实际上是荒唐透顶,一捅就破。如今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官员像大款,农民像难民。

  贫困线之争,也折射出当局的愚民政策。当局在制订政策的时候,手有两套法宝,一套是「中国特色」,一套是「与国际接轨」。当制订不利于人民的政策时,如房改,要求大家自己掏钱购买商品房,就说是「与国际接轨」,理由是外国都是自己买房子,没有福利分房的说法。

  但如果要政府出钱,比如医疗、育,很多国家是免费的,当局又不与国际接轨了,强调中国国情了,举出诸如财力不堪重负等藉口,结果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中国设定的贫困标准并没有与国际接轨,看似符合中国国情,实际上这是有选择性地与国际接轨的真实写照。正如公众所诟病的,涨价接轨,降价不接轨,对政府面子有益的就接轨,有损政府面子的就不接轨。中国GDP人均达到两千美元了就想接轨,谈到贫困人口就不接轨,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官字两个口,爱怎麽说就怎麽说,怎麽说就怎麽有理,但老百姓却遭了殃。

  国富民强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但如今的现实是国富民穷,最可悲的是,很多原本贫穷的人,却被当局视为富人,连做穷人的机会都被剥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