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怎样才能让老上访者有精神而没有“病”?

火烧 2009-04-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北大教授孙东东对老上访者的偏见言论,认为其观点不合情理且不道德,强调上访者多因冤屈和问题未解决而坚持,呼吁精英嘴下留情,避免对上访者进行武断诊断。

怎样才能让老上访者有精神而没有“病”?  

   

北大教授孙东东最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肯定地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把他(们)送到医院就是(对他们人权的)最大的保障。”对此,已经有上千民众签名要求他澄清并且致歉。大洋网、信息时报 4月4日   

此奇谈怪论出自北大教授之口,难怪北大在世界排名中处于200位以后。要知道,上访人员大多是有冤屈的,至少95%以上都有冤屈。这些冤屈绝大多数是地方政府官员的错误行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还有的是一些官僚恶势力故意造成的。奥运期间,中央规定县委书记大接访,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专业上访户”这个词带有明显的偏见和歧视性,不应该在政府官员或者高级知识分子的口中出现。中国的老百姓本来就老实,一般情况下是逆来顺受,敢于坚持到底的是只是少数,上访人员中也许确有少许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人,但他们之所以“变老”,大多是因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得不在无数次被踢皮球的推诿扯皮,变本加厉的折腾中“偏执”而成。      

如果按照孙东东“精英”的观点,我们国家的信访制度就是一种形同虚设的制度;如果按照孙东东“偏执”的观点,上访者就应该关起来,不允许他们申诉;如果按照孙东东“极右”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李四光、钱学森、李政道等等人物,都是有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人;如果按照孙东东“砖家”的观点,喝咖啡烫了嘴要上法院打官司的美国老太婆应该判死刑!
   因此,孙东东的话既不合情理,也不道德。他和另类精英嘴下的“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廉租房不能建厕所”等荒谬雷人语言一样,在于哗众取宠,蛊惑人心,沽名钓誉,达到让决策层误判的目的。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高度的警惕。
    而要让“老上访专业户”有精神,而没有病,首先拜托我们这些精英嘴下留情,积点德,不要武断诊断乱开药单子,这样会使这些“老上访专业户”很没“精神”的,倘若固执己见,人家会认为老上访者没病,说这番话的精英才有病。换言之,如果引起众怒,就不只是“签名要求澄清并且致歉”,而是叫你吃官司,找你讨要“精神损失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