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试论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理想、途径与意识形态的三者的统一性

火烧 2009-04-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本文探讨毛泽东革命人道主义理想、途径与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分析其如何转化为国家意志与政策,体现革命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试论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理想、途径与意识形态的三者的统一性  

  探险勇者原创  

  在首章已经论述了旧人道主义的矛盾性和虚伪性,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继承旧人道主义的核心理论即“关于追求幸福,享受快乐是人的天性”,表达了统一性和真实性。毛泽东的一生是饯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一生,成功地将他的革命人道主义理想演绎成为国家意志、制定全面的革命人道主义政策,以及国家制度、法律、工作方针方法等途径,并且成功地在全社会里确立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保障下,使理想、途径、意识形态三者达到统一,互相保障,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从而形成革命人道主义的整体。  

  第一,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理想的一贯性。毛泽东人道主义理想向新中国的国家意志演进过程中表现了同一性、连贯性。毛泽东生长在中国农村,受到农业社会的纯朴民风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中人道主义成分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浓重的人道主义色彩:墨子的崇尚劳动,提倡互助互利,兼爱;儒家的仁爱)在少年时代,帮助乡亲,平等地对待乡亲,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人道主义精神。青年时代一旦接触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升华为革命人道主义理想。1927年8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了与旧军队完全不同性质的人民军队,“三湾改变”确立了革命人道主义在红军建设中的地位:官兵平等,军队民主(建立士兵委员会、民主生活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在战场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攻心为上。红军以及以后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贯的革命人道主义传统,是保持旺盛战斗力的主要原因。解放战争初期,论装备,军队的数量,国民党军队占据绝对优势,而我军在革命人道主义民心基础,正义性和军队的战斗力占有绝对优势,最终,新中国在国民党的溃败中诞生。在民主革命期间,无论建党,建军都是充满平等、民主以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延安时期,毛泽东陆续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闪烁革命人道主义思想光芒的重要文献,培育了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毛泽东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和革命的生死观;赞赏白求恩为了谋求中国人民的幸福,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既是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崭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毛泽东的《论新民主主义》、《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文献,所阐发的民族独立、平等和尊严、全体人民的平等、民主和尊严的革命人道主义理想转化为国家意志:《土地法大纲》、《共同纲领》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这些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文件记录了革命人道主义的胜利。  

  在五十五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理想和实践始终如一,尽管存在严重缺憾,未能处理好革命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未能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二,实现革命人道主义理想的途径。将理想转化为现实,转化的过程称之途径。本文“他为人民谋幸福”章节中描述了通过法律、制度建设、方针政策、工作方法等使理想变成了看得见,模得着的人民幸福生活。在步步演进中,去实现理想。毎当人民群众获得现实幸福,更富积极性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地艰苦奋斗,争取下一个具体理想目标,使革命人道主义理想变为人民群众的行动。  

  第三,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新中国的诞生,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相应发展。在新中国的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两条主线,以谋求人民利益的继续革命和建设事业;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展的政治运动。与此相应的两条意识形态的主线是: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文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文化。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中,既有维护工农大众利益的革命人道主义一面,也存在着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存在着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的不恰当的斗争方式,以及错误对待部分革命的思想文化,民主主义思想文化的非革命人道主义的一面。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各自两条主线共同为着人民利益而展开延续,总之,革命人道主义在毛泽东时代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非人道主义毕竟占次要地位。这是不容抹杀客观的事实。  

  毛泽东长时间培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含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平等观、集体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三大核心思想。三大核心思想具有一贯性、连续性。虽然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内容是具有时代的针对性,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为人民服务”内容是解决民族矛盾,打击日本侵略者,减租减息,动员民众,武装民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新中国建立以后,不断谋求人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眼前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连续不断政治运动,出发点都是消除官僚主义、打击犯罪、巩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维护劳动人民民主权力和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毛泽东所培育的“为人民服务”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是处于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灵魂不断得以净化,各行各业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与人的关系准则。  

  由于毛泽东培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明确地代表工农大众和劳动知识分子利益,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势不两立。因此,被消灭了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残余势力、新生的资产阶级、买办阶级、国外垄断资产阶级都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死敌,不择一切手段进行诽谤、攻击、污蔑并不奇怪。只有彻底摧毁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摧毁毛泽东和共产党的人道主义民心基础,剥削阶级才能长期奴役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永久不得翻身。  

  工农大众和劳动知识分子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用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作为普世价值观,才能最终摧毁一切封资修的意识形态,才能最终把颠覆的社会再颠覆过来。重新过上尊严、幸福、自豪和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生活。  

  探险勇者的博客[编辑]   

  http://blog.sina.com.cn/belongstoctq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