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泽东对加强团结的问题
《周易》和毛泽东对加强团结的问题
团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出现了由官和民联合组成的武装组织,起名叫团结,也称团练。后人把这一名词引申为联合,结台,聚集,和睦相处,从此形成了今天团结这个词的含意。由此看来,团结一词的出现并不早,但团结一词所概括出的表现行为,在人类却早已存在,而且也很重视,这一点在《周易》中得到反映。到了毛泽东时,对这个问题就更加注重,并且在不少观点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周易》中的观点,或者说两者之间的观点有着一定的相似或相近之处。举例如下:
(一)对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周易》是通过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如在泰卦的初九爻辞中说:“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茹:相牵连貌。此爻辞的大意是说,拔茅草时,茅草的根虽然很细弱,但相互牵连在一起,它们之间像汇集在一起共同出征一样,从而形成很大力量,使你不能把它连根拔掉,从而也就使茅草得到保护,取得吉祥结局。以此说明团结的重要性。
毛泽东也曾举过类似的例子,比如他对工人讲:“路上有颗小石子,用脚随便一踢,就踢走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粘成一块大石头,就搬也搬不劝了”,这样就使“洋人、矿主、工头” (注i)再不敢欺侮工人了。以此说明团结起来的重要性。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一九一九年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时,在创刊号上首先就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台的力量最强。”《湘江评论》共出了四期,毛泽东都以“民众的大联合”这个题目,来“详细论述民众必须联合、团结、组织起来”(注2)的重要性。后来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毛泽东又强调说:“团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战争的胜利是无从说起的。”(注3)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之后,毛泽东又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注4)由此可知,毛泽东对团结问题的认识,一直和事业的成败联系在一起,认为团结则胜,不团结则败,舍此别无出路。
(二)团结的前提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周易》在同人卦的卦辞中说:“同人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实用六十四卦》认为:同人者,就是指既无私心,又能公正待人”的志同道合者。此卦辞的大意是说,如果能把生活在田野上的既无私心,又能公正待人的志同道合者都团结起来,并使这项工作亨通下去,在前进中即使遇到像大江大川拦住去路一样的巨大困难,也会形成利于涉渡的形势。但这种团结一定是建立在坚持正(贞)道原则的基础上,就是说,团结的前提是正确的思想原则,这就是“利君子贞”的含意。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注5)也就是说,要搞好团结,首先是坚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即坚持好正确的政治思想原则。
然而怎样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周易》中没有指出,毛泽东则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注6)。这里所说的斗争,就是斗掉不正确的思想;这里所说的退让,就是指丧失正确的思想原则。可见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实现坚持正确的思想原则,才能达到团结。在具体实践中,毛泽东又概括出一个公式,叫作“团结—批评——团结”(注7)。
然而怎样斗争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仍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问题,也是很难驾驭的一个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一方面必须对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注8)在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在当时为了能达到继续团结它们参加抗日战争的目的,毛泽东提出“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以这样的原则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并使顽固派不敢轻易向我们进攻,不敢轻易向敌人妥协,不敢轻易进行大内战”(注9),从而来达到和顽固派团结的目的。
总之,毛泽东解决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达到团结的目的时,既解决了认识上的问题,也解决了达到团结的方式方法问题,这也正是毛泽东超过古人的独到之处
(三)只有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达到团结群众的目的。
《周易》在豫卦九四爻辞中说:“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这大意是说,欢乐的由来是让人们得到了大有,能做到这一步,无疑大家就会把你当成朋友,而且和你团结的会像簪子把头发簪在一起那样亲密无间。也就是说,人们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团结,问题的关键是让人们得到了大有。说明实现团结的问题,必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大家得到利益时,大家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盐很贵,有时买不到。谷子秋冬便宜,春夏又贵的厉害。这些情形,立即影响到工农的生活,使工农生活不能改良。这不是影响到工农联盟这一个基本的路线吗?工农群众如果对于他们的生活发生不满意,这不是影响到我们的扩大红军,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工作吗?”(注l0) 也就是说,只有使工农在生活中得到实际利益,才能使工农群众团结在革命党人的周围。
从以上所举例子,说明要搞好团结,不仅要懂得团结的重要性,而且还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原则,并在实践中使人民得到实际利益。但在怎样实现团结的问题上,毛泽东从理论到方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古今中外都没有过的新问题,这当然是《周易》无法相比的。
注:
(1)竞鸿,吴华:《毛泽东生平实录》第368;367页,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二版。
(2)竞鸿,吴华:《毛择东生平实录》,第35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二版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4)《毛泽乐选集》第五卷,第36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4月北京第一版。
(5)《毛择东选集》第三卷,第1095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6)《毛泽东选集》笔二卷,第74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6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777年4月北京第一版。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2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 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44—74 5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10)《毛择东选集》第一巷,弟114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 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