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道德理想国的永生

火烧 2009-12-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30
掌握SEO优化技巧可有效提升网站流量,本文提供搜索引擎排名策略及内容优化方法,通过关键词布局技巧增强网站可见性,助力提高访问量与用户转化率。
道德理想国的永生
辛若水
(一)是覆灭,还是永生?
朱学勤先生有部著作叫做《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单是从这名目就知道,朱先生对道德理想国是持否定态度的。法国大革命是有道德理想国追求的,只是与之相伴的,却是雅各宾专政。当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讲雅各宾专政的必要性,而只去指责它的恐怖了。然而,在哪个大革命的时代,没有恐怖呢?用恐怖去指责革命,虽然可以披上人道主义的外衣,但实在非常幼稚的。我们要看的是,道德理想国究竟好不好?而要判定道德理想国的好坏,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道德理想国。道德理想国的人们自然拥有非常高尚的道德,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等等;总之,人们关于道德的一切美好理想,都将出现在道德理想国里。但是,道德理想国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它用崇高的道德来约束所有的人。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达到非常高尚的道德境界呢?我想,这是很难的。也可以说,达到高尚道德境界的只有少部分人,大多人的道德未必就坏,但是若说非常高尚,也不见得。我们知道马克思是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的,那么追求道德高尚,是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呢?很显然,道德高尚只是人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追求道德高尚有号召力。因为若讲人的全面发展,那必然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而若追求道德高尚呢,那就有了学习的榜样。所以,只有追求道德高尚,政治家才能大有作为。虽然政治家未必有多么高尚的道德,但是他们总是号召人们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大家都去追求高尚的道德了,那这个社会的道德就会高尚起来。但是,我讲过,大多人离道德高尚的境界是非常遥远的;他们即便使出吃奶的劲儿,与那些树立起来的英模,还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此以来,大抵只有自惭形愧,无地自容,要深刻反省了。其实,对道德理想国的追求,会导致对心灵的专政的。你不崇高,我偏让你崇高;你不高尚,我偏让你高尚;你不大公无私,我偏让你大公无私;你不舍己为人,我偏让你舍己为人。其实,崇高、高尚、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并不错,但一旦成为强迫,那我们就失掉了最为宝贵的自由。其实,道德理想国在法国大革命的实践中确实失败了。一方面,它导致了对心灵的专政,另一方面,它也毁灭了道德理想国的追求者。对心灵的专政,当然不会为以思考为天职的知识分子欢迎,也不会为人民群众欢迎,因为道路以目,毕竟是很可以悲哀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追求道德理想国的人,也会为道德理想国所毁灭呢?我想,这和对心灵的专政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被专政的滋味并不好受,既然你对人家专政,人家也会反过手来,对你专政。而专政本身,是不管你有没有崇高道德追求的。当罗伯斯庇尔把丹东推上了断头台,他自己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也许,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所谓覆灭,只是事实,而不是价值判断。如果说这里面有什么价值判断的话,那也是负面价值。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道德理想国的价值。也可以这样说,道德理想国,不是覆灭了,而是走向了永生。如果说道德理想国覆灭了,那就是说它已经没有丝毫的价值,而只能充当反面教员了。但若让道德理想国这个反面教员讲课,它讲的全是正面的东西。所以,用覆灭,去否定道德理想国,不仅得不偿失,而且显得非常滑稽。道德理想国,会永远存在于我们的信念里,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如果有谁否定了道德理想国,那就意味着否定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愫与最崇高的追求。即便主张人性是自私的人,大抵也找不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有什么不好吧。我觉得,朱学勤先生《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所研究的是法国大革命,但意思不只在法国大革命吧,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也是追求道德理想国的;那么,文革中的道德理想国覆灭了吗?我的回答,同样是,不是覆灭,而是永生。我们现在不讲彻底否定文革吗?可为什么不否定它所追求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呢?我们不但没有否定它,而且现在还是讲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不证明否定文革的徒劳吗?
(二)向虚伪开战
如果要问道德理想国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虚伪,或者说伪善。伪善是所有罪恶中最大的罪恶。因为它披着道德崇高的外衣,但做的却是卑鄙自私的勾当。道德理想国并不惧怕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因为罪大恶极的人会引起人们的道德义愤,而这更成就了道德理想国的崇高。但是,伪善就不是这个样子,它是道德理想国的蛀虫,而且是从内里蛀蚀道德理想国。我们知道,伪善可以享受最高的荣誉;因为在伪善没有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之前,在人们心目中何等的崇高啊。就像文革中的林彪,整天“三忠于”、“四无限”,谁又能够想到他就是在背后捅刀子的人呢?如果没有林彪的自我爆炸,中国的当代史是什么样子,恐怕还真不好说。文革时期的林彪,确实拥有了伪善的性格,而伪善又是最可憎恶的。为了印证一下这种伪善,我们看一下梁漱溟先生在“批林批孔”时所放的狂言:
“我的批林,与众说不大一样。我认为林彪没有路线,谈不上路线,无路线可言。所谓政治路线,应该有公开拿得出来的主张,如刘少奇的主张就很多,不管怎么错误,但他敢于说出来,公开提出,并自信是对的,这才够得上路线。而林彪的路线又是什么呢?不但我看不出,回答不上来,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因为他公开说的全部是假话,用假话骗取信任,是说假话的第一能手!谁能找出林彪的公开主张呢?我认真找过,没有发现。有是有一点,比如设国家主席、天才论,是他拿出来的,但仍然是个幌子,是假话。他自己想做主席,故意说必须让毛主席当主席。这还是不敢见人,不能见人的黑话。就是‘571’工程纪要,也是藏着的事,不敢见人,见不得人,这算什么路线?无路线可言!如果林彪直接对毛主席讲,要设国家主席,你不当,我来当,才象一个光明男子!那也还算一个主张,一种路线。现在这样算什么,能算什么路线?林彪的一套都不是关于中国前途的公开主张,他的一些理论、方法、手段,都不是他的真意所在。他的真意是想自己当主席,而自己又不公开说。林彪是个阴谋家,他没有人格。所以事发后毛主席告诫大家: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在林彪破坏毛主席正确路线这个意义上,我也可以承认中共党内发生了一场第十次路线斗争,但林彪本身我认为不存在什么路线,够不上路线。一个政治家为国家、民族之前途设想而提出的公开主张,才够得上路线。路线是公开的,可以见人的!不敢见人的,不是路线!从做人的角度说:光明是人,不光明是鬼!林彪就是一个鬼,他够不上做一个人,没有人格,这就是我对林彪最严厉的批判!而刘少奇、彭德怀不是这样。刘少奇的主张很多,都是公开的。彭德怀也有公开信给毛主席,他对党的路线、政策有怀疑,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的错误只是所见不对。但他们都有为国家、民族前途设想而提出的公开主张,是明明白白有路线,够得上路线的。说林彪有什么路线,那是抬高了他。”
“我不能说屈心话,不能象林彪那样,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耍两面派没有比林彪装得更像。《语录》是他编的,在没有败露之前,似乎马列主义没有人比他学得更好。林彪欺骗了毛主席,毛主席错认了林彪,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林彪叛党叛国,要谋害毛主席,自取灭亡。至于林彪是不是要走孔子的路,行孔孟之道,我却不敢相信。我不认为林彪是受害于孔子。”
“多年来,我是一直与中共领导求大同,存小异的。我的思想恐怕要比林彪复杂,不是那么简单,但我是公开的,光明的,而林彪则利欲熏心,专搞阴谋诡计的。我堂堂正正是个人,而林彪身败名裂,不够做人的资格!”
(摘自汪东林《梁漱溟问答录》)
文革是要向虚伪开战的,没想到却造就了林彪这样伪善的人,这大抵是有违初衷的罢。梁漱溟是在人格上否定林彪的,这自然极为深刻;如果有林彪这样虚伪的人存在,那道德理想国,恐怕永远都是虚花泡影。但是,对于林彪,又是不能完全否定的,因为他毕竟有功于中国革命,至于文革中变坏,那只是被权力欲腐蚀了。人并不是生来就坏的,林彪虽然善始,但却没有善终。
(三)走向真诚
道德所以自立的基础就是真诚。可以说,没有真诚,就没有道德。一种道德,在开始确立的时候,往往是非常真诚的。但随着这种道德的确立,虚伪的因素就开始不断地渗入。虚伪是真诚道德的最大蛀虫。而一旦虚伪占据了这种道德的主要方面,这种道德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我们知道,有所谓的新道德、旧道德。新旧道德自然是有本质区别的,甚至新道德在许多层面颠倒了旧道德。我们对封建旧道德的攻击,可谓是深入骨髓,在五四时代,就讲吃人的礼教。礼教吃人,也就是封建旧道德吃人。封建旧道德何以吃人呢?也就是用所谓的忠孝节义去束缚人。忠是愚忠,孝是愚孝,愚忠、愚孝实在会毁掉这种道德的信奉者。《二十四孝》,这在封建时代是何等的美德,但在反封建的浪潮中,却只会让人想到血淋淋的画面。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血淋淋的画面居然消失了,《二十四孝》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封建时代,自然是以孝治天下的,而我们现在呢,也发现所谓的“孝”实在是好东西。如果说旧道德是吃人的,那新道德会不会也吃人呢?有人说了,这是什么话呢,既然是新道德,那自然好得不得了,又怎么会吃人呢?所谓的道德吃人,那不过骗人的鬼话罢了。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五四的传统就被否定了。其实,不只旧道德吃人,就是新道德,也未尝不会吃人。人们建立一种道德,自然有极大的真诚,但谁能够保证这种真诚,不会蜕变成虚伪呢?况且,即便最伟大的道德,也会成为一种枷锁,一种束缚,而且还是精神的枷锁,灵魂的束缚。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那些为道德所表彰的模范,虽然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似乎崇高的道德反倒淹没了他们的真性情、真血性。也许,他们并不具有这真性情、真血性吧。以前,我非常欣赏一个说法,那就是以真性情、真血性重建道德。但现在却知道,所谓的重建道德,确实天真了些。重建道德是道德家的事,可历来道德家几乎都是伪善的别名。道德,不道德的,大抵并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人有真性情、真血性。也只有真性情、真血性才是真的。什么都能伪,但性情不能伪;什么都能假,但血性不会假。在道德虚伪的时代,最容易出现真诚的反道德者。有的人听到“反道德”这个名目,很可能要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反道德”,并不意味着没有道德,更不意味着道德败坏。因为真诚的反道德可以成为一种新道德,虽然它拒绝成为新道德。魏晋时代是非常迷人的,而所以迷人,就在于它那真诚的反道德倾向。嵇康是“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汤武、周孔是儒家道德的神圣人物,非薄他们,实际上就是非薄儒家的道德。不过,说实在的,儒家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渐渐失掉它的真诚。没有真诚的道德,别说非薄,就是彻底打倒它,都是可以的。当然魏晋时代不可能像五四时那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只要讲“非汤武而薄周孔”,那已经让人非常欣喜了。实际上,也是有一个通例的,那就是真诚的反道德者往往会成为道德的英雄。我们知道,法国的卢梭,并没有极好的道德,甚至许多行为都是可以指责的,但是他却成为了道德的英雄。这是为什么呢?那就在于他的真诚。他是真诚地向着虚伪的道德开战的。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乐于自表为大罪人,往往在这方面渲染夸大了;不过,倒也有丰富的外在证据说明他欠缺一切平常道德。这件事并不使他苦恼,因为他认为他永远有着一副温情心肠,然而温情心肠从来没有阻碍他对最好的朋友有卑鄙行动。温情的心肠再加真诚,简直可以无敌于天下。也许,卢梭正是凭借着这,向虚伪的道德开战的吧。不过,这也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一个人即便没有多么好的道德,甚至有许多道德的污点,只要真诚地向虚伪的道德开战,那就可以成为道德的英雄。如果说道德的英雄,竟没有平常的道德,那又如何让人信服呢。当然,卢梭太伟大了,他的伟大可以让人们忽略他道德的污点。也许,他的真诚,足以掩去一切污点吧。一种道德的新生,有赖于真诚;道德理想国的建立,同样有赖于真诚。所以,为了道德理想国的永生,就走向真诚吧。
(四)自由的钟声
道德理想国是用崇高的道德来约束所有的人。那么,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具有崇高的道德吗?从潜在来讲,自然是可以的。我们古人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又说“圣贤满街走”。但这,又只是潜在,我们不可能要求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原因很简单,崇高的道德,只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恐怕古往今来圣贤都不曾到达过。连圣贤都不曾到达的道德境界,我们却用来约束普通人,这岂不是太过分了么?说到底,道德理想国本身就是一种乌托邦主义。但是,有太多人执著于这种乌托邦主义了。道德理想国,并没有什么不好,可以说完美无比;但是,这种完美无比的东西,是可以带来灾难的。具有崇高的道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上加难的。然而,那些执著于道德理想国的人,又是使尽浑身解数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如果实在做不到,说不得,也只有棍棒伺候了。我痛苦地发现,所谓的道德理想国很容易滑向专制王国,甚至可以说道德理想国本身就是专制的王国。崇高的道德理想何尝有错,但用专制的手段去推行崇高的道德就错了。有人说了,目的崇高,手段不妨卑劣。而实际上,并不是那个样子,卑劣的手段会亵渎崇高的道德。因为执着于崇高的道德,而不惜采用卑劣的手段,那就会从根本上败坏崇高的道德。而对崇高道德的败坏,势必引发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你自己可以讲卑劣的手段是服务于高尚的终极的。但大家只会看到你卑劣的手段,却看不到它所服务的高尚的终极。即便是大家能看到它所服务的高尚的终极,却也未必原谅这卑劣的手段。如果道德理想国成为或者就是专制的王国,那它本身就会变得非常可怕。我们是反对专制的,无论这种专制有多么崇高的目的。我们并不反对道德理想国,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崇高的道德有什么错,甚至让每个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也不失为一种善心。但是,我们却憎恶由此带来的专制。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雅各宾专致,何尝不是为了实现道德理想国呢?但是,在所谓的道德理想国中,难道只有绞刑架和断头台么?法国大革命的初衷,不是追求自由、博爱、平等么?绞刑架、断头台是不是背离了这种初衷呢。有一幅名画,叫做《自由引导人民》,但是在为自由而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鲜血。这也并不是说,我们被流血、恐怖吓破了胆,而只是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在革命的时代,崇高的道德与人道主义往往是相互冲突的。革命者要有崇高的道德,要有伟大的献身精神,但是道德高尚、献身于革命,就可以完全不顾及他人的生命么?人道主义情愫,许多时候被描述为假惺惺的,但是在假惺惺中,同样有人类最善良的愿望。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革命者,才是道德高尚的人。如果道德高尚,淹没了人本身,那这种道德高尚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并不是道德理想国,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高尚并不是一个概念。可以说道德高尚只是人之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如果只单纯地追求道德高尚,那就不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成了片面发展。但是,我们又必须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的片面发展在大革命的时代,又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在艰苦的革命条件下,它就是要求革命者具有崇高的道德,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甚至革命者的崇高道德、献身精神会成为革命胜利的最大主观因素。我们知道,革命是与专制尖锐对立的,但在革命反对专制的过程中,它却渐渐地与专制同构了。如果讲道德理想国是专制王国,那无疑会让革命者伤心的,但是许多事实,又似乎无法否认。我们当然渴望道德理想国的永生,但是我们更渴望听到自由钟声。如果说在大革命的时代,人们不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而只能片面地追求道德崇高。但在和平的年代,人们就有理由摆脱追求道德崇高的片面,而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自由的钟声,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有理由把前人的追求,变成今天的现实。但是,人真的能够全面发展吗?这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疑问。
(五)民主的号角
近代民主的号角是谁吹响的?毫无疑问,是由卢梭。本文并不想讨论,卢梭所谓的民主究竟是什么,也不想理会什么众意、公意。但是,有一点却是很明白的,那就是民主并不等于正确,民主所凭借的是人多势众,但是人多势众又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古代就有“三人成虎”的说法,三人都能成虎,那人多势众,又会成什么呢?我并不想否定民主的合理性,民主当然是合理的,但我们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勿因群疑而阻独见”。人多了,自然七嘴八舌,各说各的理,但这样又能做什么事呢?所以,除了讲民主,还有所谓集中。集中并不是取消民主,而是为了把民主贯彻下去。即便最完美的民主,也不可能使人人满意。使人人满意的民主,大抵是不存在的;真正的民主,只能使大多数人满意。民主是内容,还是形式,实不好讲的。古希腊的雅典不是讲民主制度么?可为什么却处死了并无罪过的苏格拉底呢?而德国的希特勒不也是通过民主上台的么?我们现在虽然追求民主,但事实上并不迷信民主,因为我们知道,所谓民主也是有污点的。民主不过一种政治的形式,当人们对政治本身失望的时候,标榜民主又有什么用呢?清末的预备立宪,搞出的不过是“皇族内阁”,这不是骗局,又是什么呢?而文革时代讲的是“大民主”,所谓“大民主”,实在是把人民群众凌架在官僚机构之上。有人民群众的大民主,还有官僚机构的民主么?于是,在一些人眼里,文革实是最没有民主的时代。不过,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的大民主确实会导致一些人民主的沦丧。人民群众的大民主实际上等同于暴力革命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官僚机构是民主的工具,它是人民群众用来履行民主权力的。而所以要把人民群众凌架在官僚机构之上,那只有一个缘由,即官僚机构不再是人民群众履行民主权力的工具,而走向了民主的反面。既然走向民主的反面,那只好不使用这工具,绕开这工具,而实行直接的“大民主”了。当然,我们现在是否定“大民主”的,也许否定“大民主”不是否定民主本身,而是否定过了头的民主吧。过了头的民主,就是暴力革命。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暴力革命都值得肯定吧,譬如文革,既然大家都否定它了,那就是不值得肯定的。我们所要求的自然是真正的民主,而真正的民主都是有一定程序的。用暴力革命去取代民主程序,显然不合适。我在想,所谓的道德理想国和民主的追求是不是相互冲突的呢?我们知道道德理想国是用崇高的道德来约束所有人,而这似乎无可避免地导致专制,甚至可以说,道德理想国就是专制的王国,而与专制的对立项就是民主。如此说来,所谓的道德理想国和民主的追求是相互冲突的了。但是,道德理想国,就不需要民主吗?民主本身就排斥崇高的道德吗?道德理想国是一种乌托邦,而乌托邦的美好又是确信无疑的;于是,乌托邦的设计者便要不惜一切代价,让所谓的道德理想国变成现实。这个逻辑是非常强捍的,也许强捍的逻辑正是专制的学理根源。崇高的道德有什么错?道德理想国,更是美好无比。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道德理想国有点民主的精神呢?有人说了,民主的精神会消解崇高的道德。我们知道,并不是人人都可能拥有崇高的道德,因为太过艰难,而拥有崇高道德的人,只是极少数人,甚至只是那些圣贤。也就是说道德崇高的人在民众中是占少数的;如果实行民主,那这些道德崇高的人,势必会被孤立起来。我们知道,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所以道德崇高的少数必然服从道德不怎么崇高的多数。道德崇高的命运,只是服从道德不崇高的人,那这道德崇高还有什么吸引力呢?如此以来,不正是民主的精神消解了道德的崇高么?所以说,道德理想国真要建立,它所依赖的不会是民主,而只能是专制。道德高尚的人,成为统治者,只有这样,道德崇高才有吸引力。中国古人讲内圣外王,而希腊的先贤也讲,让哲学家成为国主,即哲学王,这不是没有缘由。我所以讲道德理想国的永生,而不是覆灭,这自是别样的价值判断。当然,我决不是讲伴随道德理想国的专制的永生,而是道德理想本身的永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