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范曾先生的一封信
一封致范曾先生的信,探讨传统文化、艺术人生与社会责任,强调爱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呼吁关注社会问题与民生福祉。
|
尊敬的范先生 您好 我是一个对您敬佩有加的晚辈,在央视我看到了您谈中国的国画之美,书法之美以及诗歌之美,您不但通古博今,更可贵的是能将文化圆融贯通,运用自如。您向国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在这样一个西化泛滥的时代,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那些“唯西是从”的,失去文化自信心的人来说,也起到一定的警觉作用。 我相信对于溢美之词,您听得也很多了,我在这里也不多说了。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几点愚见。您在“艺术,人生,祖国”访谈中的言论,您认为目前中国社会是和谐的,也极力歌颂。我不知道您真的是这样认为,还是您口是心非,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那么我建议您到血汗工厂看看,到中国极贫穷的地方看看。如果您口是心非的话,讲这样违心的话意味着您颠覆了您的所知所学。晚辈是这样认为的:当中央大力提倡八荣八耻,要求大家知廉耻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这个社会已没有基本的廉耻观?当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宣扬要打造信用城市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这些城市已经没有信用?当这个国家天天讲和谐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这个国家还不和谐?我是否可以这样想:一个失去廉耻观,没有信用的社会,那来的和谐?什么叫和谐?从广义上讲:只要还有一个民工要不到工资就不算和谐,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失学就不算和谐,只要还有一个家庭看不起病就不算和谐。您作为一个大家,在小圈子讲讲没有问题,但在这样一些公开场合也这样讲,您是怎么想的?既然这个社会还不和谐,那么那些人那些地方不和谐?在我看来,您是和谐的,您不但自己在天地间有自己的立锥之地,您的宠物那些鸟儿也有栖身之处,可是还有多少人温饱都成问题,您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有天下的胸怀,您的眼光绝不应该是只看到:屋前的三分地,园里的几盆花,笼中的几只鸟,墙上的几幅画,以及桌上的文房四宝,您更应该看到世界的格局,中国的教育问题,民生问题,医疗问题,农民、工人的生活问题,您作为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国人,您是否想过:我能为这些做什么?而且是最大化地去做。假如连您都不考虑这些问题,连您都视而无睹,那还有谁可以担当?中国还指望谁?我非常认同您说一个大艺术家要具备灵、慧、智,但我要问:何谓大艺术家?大艺术家是为谁服务的?大艺术家应该有什么抱负?大艺术家具备的灵、慧、智难道仅仅是为了写好书法,画好画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充其量也只是自了的书法家、画家,而不是具备灵、慧、智的大艺术家,大艺术家正因为“大”,应该象大海一样知高处低,知白守黑,,知净守污,。大艺术家的作品不但为精英阶层服务,而且还为广大民众服务,即使大艺术家的作品本身不为民众服务,那么大艺术家自己的思想也是为最广大民众服务的。您在节目中既然敢担当灵、慧、智,那么您就应该让自己的智慧从您的胸间流出来造天造地,就应该欲中行禅,做一个火中之莲,而不是清水之莲。智者、仁者可能出自山水,也会畅游于山水,但绝不会疾恋山水,真正的智者、仁者也绝不是一方山水的自了者,否则,就是可笑的担板汉。大德有云: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所以,晚辈愚认为:真正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智者、仁者,就应该胸怀天下,不但为往圣继绝学,更应该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的安身立命之处绝不会是怡然的田园和美丽的山水,那晚辈问一下:范先生,天地之大,您打算在那里安身立命? 您在节目中还说:祖国是您生存的唯一理由,您提倡热烈地爱国。您说如果您还年轻的话,您会为了祖国奉献自己。我是这样认为的:为国奉献不分老幼,姜子牙七八十岁从政算不算老?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算不算年轻?爱国并且奉献还讲年龄吗?不是说老有所为吗?都说达则兼济天下,也没有说老了就算了。达者老了不兼济天下,穷者又没有能力兼济,那岂不是都独善其身了?所以我认为:既然热烈地爱国就没有条件可讲,心中不要起分别。您的作品只因为引人共鸣,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您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就是真实不伪的心,在您作品中出现很多小孩,是否表明您童心未泯,从这一点讲,您并不老,您永远年轻充满活力,所以您既然热烈爱国,又年轻有为,您不积极入世,您不在沧海横流中显英雄本色,那问天下谁是英雄?敢担当智慧的人从来就是敢担当众生之苦的人,您一个充满智慧的前辈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时至今日,对于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应该检讨和面对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偏离伟大,不再伟大?而不是仅仅陶醉于我们如何伟大,曾经有多伟大。 以上是晚辈之愚见,若有冒昧之处,望前辈担待。但晚辈也是一片赤诚,并无挑刺之意。下面附: 隐元禅师-说法
|
水到渠成,无限鳞龙齐踊跃。林成鸟聚,几多鸿鹄俱欢呼。鱼鸟既已知贤,山川必也献瑞。然则居于水者,以水为活命,生于水,长于水,乐于水,出没千波之中而不溺者,识水性也。居于山者,以山为活计,生乎山,长乎山,乐乎山,去来万峰之顶而不蹶者,识山之情也。学于禅者,以禅为大任,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生死到来而不乱者,得禅之命脉也。知山水之性情者,可以言游矣。得禅宗之命脉者,可以语道矣。若夫不仁而乐山,不智而乐水。徐六担板,各见一边,未免为智者所哂。争如老僧拄杖子遨游山水之间,不为山水所留碍,堪为山水之梯航。卓立人天之中,不为人无之所牢笼,可作人天之眼目。是以黄檗历沧波上扶桑,处处现灵彩,步步无踪迹。亦能透漏三世诸佛之顶颅,穿却天下衲僧之鼻孔,卓着四生九有万物之根源。又有云:有时一棒壁立万仞,有时一棒东涌西没,有时一棒赏罚分明,有时一棒不作一棒用。 |
|
顺祝安康
2009.4.3
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