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经济危机:生产性过剩与流通性过剩

火烧 2009-03-3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本文分析经济危机在不同社会经济时代的特征,指出工业时代为生产性过剩,信息时代为流通性过剩。通过次贷危机与全球影响,探讨金融工具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危机应对。

经济危机:生产性过剩与流通性过剩  

----读《资源战争之谜》  

2009年一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资源战争之谜》。书中提出人类社会经济时代将经历五个时代:游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和后信息时代。社会经济时代的不同,面临的经济危机的特征也不相同。工业时代经济危机的特征是生产性过剩,而信息时代经济危机的特征是流通性过剩。这次自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只是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社会经济时代不同而反映不同的特征。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过程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危机的特征体现为流通性过剩,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银行的大量倒闭。而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完成工业化过程,反映出来的就是特征就是工业时代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二年来华尔街与发达国家的银行倒闭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产能过剩都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  

工业时代生产性过剩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一方面体现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调整,另一方面是供给与需求方面信息不对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过程的破坏是极大的,而且会造成资源毁灭性的浪费,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就是例证。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及衍生品,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经济危机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看到了金融及衍生工具对配置资源和发展经济的促进作用,屡屡加以使用,而且屡屡见效。美国财政部用其来不断发债,美联储通过升降息调控经济,这些措施保证了美国经济几十年长期稳定的繁荣。美国经济尝到甜头,就大力发展金融及衍生品,并且向实体经济渗透,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这一发展的产物。然而,一旦当实体经济无法承受如此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衍生品时,资金链条就断裂了,于是,“二房”、“五大投行”“AIG”等许多银行都出了问题,周期性的经济调整就显得不可避免,这次金融危机说明人们还没有完全能够驾轻就熟地应运金融及衍生品工具。但是,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广,可确实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遍及全球如此大的经济危机却没有对社会的物资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这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功不可没的金融及其衍生品,这也是我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的基础。  

在这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金融体制受到的冲击较小,原统计局长李德水在2009年3月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称,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中国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早在2008年9月,沙特阿拉伯央行行长就曾表示,雷曼兄弟的破产保护引发美国金融系统危机,但沙特银行业并没有因此面临系统风险。近期公布的中国各大银行的年报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中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能过剩的危机凸显,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时代特征不同,所以呈现出生产性过剩与流通性过剩这二个不同的层面。  

“高管年薪”是现在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美国政府拿出数千亿美元救助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却拿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美元发放奖金。民众群情激奋,高官严厉斥责,一时间这些“高管”似乎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社会平均利润”的概念,意思是说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将获取的是社会平均的利润,当某一个部门需要发展时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包括高薪吸引人才,促进这个部门的发展。当这个部门的收益一旦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就会表现为过剩。金融及其衍生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门,虽然它不创造价值,但对资源配置与风险分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次美国“高管年薪”风波,银行倒闭,白领下岗,说明社会已经不认可这一社会成本,也反映了这个行业发展的“过剩”,这一现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流通性过剩特征是相吻合的,一旦美国的金融领域的收益回归“社会平均利润”,挤掉行业包括美元的全球泡沫,金融危机就彻底的解除了。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为什么所受的伤害程度相对较轻呢?我们这可以从几年前二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的一场争论中得出启迪。  

这二位经济学家一位是林毅夫,一位是杨小凯。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后发优势。2002年7月,林毅夫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文章说:“杨小凯教授在最近的一个讲座中提出了后发劣势的观点,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因此,他认为后发国家有‘后发劣势’。他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由难而易,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要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并认为后发国家在模仿好先进国家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林教授不同意杨教授的观点,认为:“一个后发国家虽然不必先进行英、美式的宪政体制改革才能成功地发展经济,但并不是一个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必进行经济、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就像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派所主张的那样,经济发展了,经济基础变了,要素的相对价格改变,市场交易的密度和复杂程度提高了,上层建筑也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发展,这样上层建筑才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这场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来看,发展中国家受的伤害相对较少,就是因为“后发优势”在起作用。  

当今,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了金融时代。在金融时代大规模实物商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已经不存在了,让位于虚拟经济的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工具的运用,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了实物商品大规模生产过剩。虽然有市值的大起大落,只是在虚拟的转移,防止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金融时代进步的标志。而我国目前处在工业时代后期和金融时代开始时期,受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风险的威胁。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实物商品生产过剩的危机,将被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化解。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场所,而且还是经济风险释放的场所。对工业时代特有经济危机防范,首先不断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效率;其次辅之政府的行政调控手段,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金融资本市场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全球资源配置的主流形式,金融衍生品工具的运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了大规模实物商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到来时,虽然有市值的大起大落,数字财富的缩水,资产的重新定价,但只是在虚拟的市场进行转移,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类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信息时代比工业时代进步的标志。经济周期也与工业时代有本质的区别,人们利用金融手段通过资本市场,防止和调整经济周期高涨与衰退的过渡背离,维护实体经济和人类资源,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相对平稳和发展。”(摘自《资源战争之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