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道德
昨天看百家讲坛,主讲人说武松不应该站在道德高地谴责潘金莲,在他眼里,认为一个人不能轻易地以道德的立场批判另一个人。他还认为武松这样斥责潘金莲,磨灭了潘金莲对情感的美好向往。我倒认为主讲人应该有史说史,不应先入为主地下定论。前几天我还看到乌有之乡的一篇文章上说:针对郭敬明曾经涉嫌抄袭,不宜进作协一事,王蒙是这样回应的:我们推荐的不是道德楷模,我们推荐的是会写作的人。似乎说明作家可以没有道德,只要会写作,抄袭也可以。叶檀也说:若以立场和道德作为前提,那所有的经济研判都没有必要。她的意思是经济学家可以甩开道德。
……
我为什么将以上三件事串起来讲?因为他们都讲到道德的问题,并且他们都认为看问题不能站在道德的立场。既然这样的话,那按照王蒙们的意思,政治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家都可以没有道德,他们都可以套用王蒙的话说:我不是道德楷模,我只要会搞政治工作就可以了。我不是道德楷模,我只要将企业办好就可以了……道德成了“孤儿”,那谁来领养?那些个家家们都可以摒弃道德独立作业,那道德是给谁来遵循的?道德是不是只给普通的民众设置的?但是我看到,即使在美国,也有约束人的道德署。
叶檀这些人总是用西方的逻辑思维,别人一提出什么,她总是要标准,要定义。譬如她在凤凰卫视上向商务部要标准,问商务部:你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标准在那里?若叶檀们看到我这篇文章的话,肯定会问:那你告诉我,什么叫道德?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我不知道西方为什么凡事都要有个定义、标准,在他们的思维里,似乎凡事都应有个标准、定义,其实中国人是混沌思维,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是下不了定义的,如王小东问《新京报》的记者,什么叫代数?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艺术?什么叫良心?……同样,道德也没有标准答案,但不是说没有标准,你就可以不遵循。孔子曾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就是游戏规则,就是规矩,不逾就是遵循的意思。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逾矩,若你问“矩”的标准是什么?对不起,没有办法回答。道德两字用最简单的解释:所谓道就是游戏规则,所谓德就是遵循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道德的人,也没有绝对道德的人,人都是非道德的动物。什么叫绝对不道德?就是完全摒弃道德,完全不遵循规则的人。什么叫绝对道德?就是事事遵循道德的人。非道德的人群中,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道的,但他是在道上生活的,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象王蒙、叶檀这些人,是绝对道德吗?不是。是绝对不道德吗?也不是。同样是非道德的人,所以象他们即使这样力排道德,但一样得遵循道,一样逃脱不了道的影响。如只要是人,都是要吃饭的,这就是道,王蒙、叶檀能不遵循吗?既然他们在道上,那为什么要口口声声摒弃道德呢?是不是
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逃脱人们的指责:我从来不认为我是道德楷模。但王蒙们注意:不是道德楷模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遵循道德。每一种职业都应有道德约束,如作家不能抄袭,从政的不能贪污腐败,企业家不能唯利是图,经济学家不能只为富人代言,建筑师不能搞豆腐渣工程,教师不能在危险时,象“范跑跑”一样等等。这些个道德约束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也有约定俗成的。说到范跑跑事件,我在这里多说几句,因为也关乎道德的。很多人问:那条法律规定,范美忠就要救学生。对于问这个问题的人,我反问你:难道你生活中所有的举动都按法律规定来进行的?那法律条文中有规定的,你是否都严格执行的?问这样问题的人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还有一条说的很多的是:范美忠是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如果你亲身经历地震的话,你敢保证你会舍己救学生吗?如果你都不敢保证,你有什么权利批判范美忠?象这样的问题,也是落入西方式的思维,就是假设一个前提,然后让你回答,转移问题的焦点。像一女的问老公:若你母亲和我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像此类问题都很无聊,但就范美忠的事情我可以这样回答:范美忠在地震中不顾学生安危跑了,这是百分之一百的铁的事实,而你说如果我亲身经历地震这件事毕竟是个假设,我可能跑也可能不跑,各占百分之五十,就从这个角度,我都可以批判范美忠。
道不会因为人们的遵循与否而有所增减,无论人们如何,道在那里永远不多不少。而象王蒙、叶檀、范美忠们,无论你们在言行上循不循道,但你们都逃脱不了道,所谓天道恢恢,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当然,你可以暂时不循道,但最后你还是要回到道上来,道有时就象路,不管你开不开车,路都在那里。你也可以将车开到田里面,但你最后还是要回到路上来。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魔有魔道,人有人道。只要是人,都得遵守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道,至于怎么遵守?你自己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