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欧美掀起银行国有化浪潮

火烧 2009-03-2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掀起的银行国有化浪潮,涉及AIG、诺森罗克银行等案例,探讨政府注资与国有化措施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荐者按:银行国有化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措施之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美下的药也是国有化,连AIG的国有股也达到了80%。转发几条消息供亨考。AIG国有化的比例也高于我国某些银行吧!我们该怎么办呢?还要一条道走到黑吗?

欧美掀起银行国有化浪潮 

 

2009-3-23 15:44:05 来源: 不详  

http://hyzc.net/qiyexinwen/2009-3/23/200903239783845_2.html

   

在不久的将来,英超球迷们会发现球场上的微妙变化:“红魔”曼联队员胸前的“AIG”字样将不复存在,纽卡斯尔联队赞助商NorthernRock铁定退出,甚至英超的主赞助商巴克莱集团近期也传闻将于明年退出赞助。

    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AIG在1月份宣布,在2010年约满后,将不会继续担当曼联的球衣赞助商。眼下,AIG正因高管领取高额红利触犯众怒,去年国有化之后糟糕的成绩单更是让其身陷舆论口诛笔伐之中。

  而英国金融公司NorthernRock(诺森罗克银行),则是金融危机中首批倒下的金融机构,在2007年已被迫国有化,今年英国政府又计划向其注资数十亿英镑。近期,英国金融巨头巴克莱银行也正在为避免国有化作出努力。

  英国试水各国跟进

    银行国有化浪潮最早由英国掀起。

  2007年9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遭遇百年来罕见的挤兑风潮。英国央行为此向该银行注资,以帮助其渡过难关。2008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暂时把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银行国有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之后半年多时间里,英国又采用类似方式,将英国第一和第二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莱斯银行国有化。
  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说,上述方案的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同时最小化对纳税人的影响”。他表示:“就像我们先前所做的一样,我们需要保护整个银行体系,使情况稳定。”

  从当年10月13日欧美股市走势看,这一由英国首相布朗率先发起的救市模式初步稳定了市场信心,美国政府因此大受鼓舞。由此,欧美国家几乎同时迎来了第一轮“集体国有化”浪潮。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各国银行开始面临普遍经营困境。当年10月13日,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宣布注资或担保各自金融机构,这些国家承诺用来金融救的总金额已接近2万亿欧元(2.715万亿美元)。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表示,国有化的先驱英国虽然在拯救初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现在英国首相布朗也正在见证自己的失败,欧洲已将国有化当作压箱底的救命招数,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动用,英国在尽力避免苏格兰银行国有化。

  此外,银行国有化还是无法解决资产泡沫破灭之后银行负债率过高的问题,政府总不可能救了银行不救基金,问题是如果大型基金垮台,银行同样会受到拖累。

  二次国有化此起彼伏

    进入2009年,还是由英国带头,以其出台第二轮金融救助计划为标志,全球各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充当了银行“救火消防员”的角色。

  今年伊始,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由于全球信贷危机仍在继续扩散,该行去年可能净亏损280亿英镑。作为 1月20日 公布的第二轮银行救助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在该银行中的股份将从原来的58%上升至接近70%,英国政府成为该行最大股东。

  仅一个月后,德国内阁批准了一项救市法案:允许政府将银行强制国有化,以防止大银行破产动摇德国金融系统。

  今年2月底,欧盟发布了处理银行“有毒资产”的通用方案,指导成员国统计、清理所有可能招致损失的银行“有毒资产”,以确保银行重组放贷。

  该方案要求27个成员国的银行交代“有毒资产”详情,基于市场汇率评估它们价值。政府可设立“坏账银行”购买并存放“有毒资产”,或者提供保险,承担银行因证券和金融衍生品贬值招致的潜在损失。具体救援方案因国而异。至此,主要西方各国银行对国有化手段基本达成共识,国有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3月7日 ,为避免第三大银行———莱斯银行集团破产倒闭,英国政府果断接手该行2600亿英镑不良资产,成为该行头号股东,这是继上月对苏格兰皇家银行实施国有化后,英国政府二次行动。

  冰岛政府上周也宣布,将接管该国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家大型银行Straumur投资银行,该行也将成为冰岛金融危机以来被国有化的第4家银行。德国为防范系统性危机招致银行倒闭,甚至批准了银行国有化选择法案。  

由于担忧资金不足而被政府国有化,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正在尝试各种努力。 3月16日 ,巴克莱表示将出售旗下全球最大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管理公司iShares,公司冀望通过这项交易令自己摆脱被国有化的命运。

  美国:难逃国有化命运

    在美国,直到今天国有化仍是一个敏感的词汇。尽管有一系列迹象表明,美国新一波银行国有化浪潮正呈现汹涌澎湃之势,但美国官方却一再否认将实行银行国有化。

  AIG(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巨无霸式金融机构,有的已经被国有化,有的则游走在国有化的边缘。这条路怎样走下去,取决于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AIG成前车之鉴

    从人人景仰的全球最大保险公司,到被世人认为无可救药的悲情主角,AIG半年以来的日子如同在坐过山车。

  当时光回溯到 2008年9月16日 ,美联储与AIG达成协议,AIG获得美联储850亿美元的过渡贷款,美联储将会获得AIG发行的权证,进而获得AIG的股权,而AIG的全部资产都将被用于贷款抵押。

  这是AIG国有化的开始,并由此掀起了美国和欧洲新一轮国有化浪潮。

  但是,迄今为止国有化并未带来AIG业务的丝毫改善,相反它正滑向另一个极端。政府希望通过救世资金可以帮助AIG公司回避由于信用违约交换合约所造成的困境,可以让该公司的其它业务顺利进展,然而这样的希望最终落空。

  3月初,AIG公布了高达617亿美元的季度亏损,创美国公司季度亏损历史记录。产生赤字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误涉足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该举动使得保险公司损失了259亿美元,这还导致了美林和花旗在第四季度的亏损,造成了美国史上银行最大的两次惨重损失。

  尽管政府对该集团管理层进行了更换,但在巨大的财务黑洞面前,政府显得不堪重负。据悉,在曝出巨额亏损的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会向政府申请更多救助,并且也在考虑将优先股转为普通股的方案。AIG案例表明,国有化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政府继续对其他金融企业采取类似的措施,其背上的包袱会更加沉重。

  近日,美国财政部又正式插手AIG“奖金门”事件。由此,美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由持股“国有化”延伸向运营层面。分析人士认为,政府这只手已经伸向了企业运营,美国市场的自由机制正在受到新一轮冲击。

  花旗模式效果待检

    或者关门歇业,或者国有化,如此尴尬的双选题,是当年疯狂扩张时期的花旗银行无论如何不会预料到的结局。可悲的是,如今的花旗已别无选择。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来看花旗已被国有化:此前,花旗银行已经获得美国政府450亿美元的注资,美联储亦提供了2500亿美元的损失担保。目前,美国政府在花旗拥有20%的股份,加上美联储拥有25%的优先股票,政府已经是其最大的股东。

  2月底,美国政府与花旗集团达成股权转换协议,政府在花旗集团中的股权比例将升至36%,变成花旗最大股东。花旗的现有股东持股则较为分散,持股比例最高的只有4.5%。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指出,现在美国政府要求权利,第一步是债转股,成为花旗控股股东,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直接成为花旗的持有者,参与花旗的管理。失去援手的花旗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讨价还价,要求政府减少持股量,但实际上这个没落贵族已经丧失发言权。

  美国财政部及其他几家联邦监管机构在2月份发表声明称,它们将坚定支持银行体系,并尽快开始实施新的金融救援计划,为重要金融机构注入更多资金。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压力测试”和“技术性转换股份”等措施,全力支持陷入困境的银行业。

  所谓的“技术性转换股份”,实际上就是花旗所采取的模式。

  不过美国媒体认为,尽管声明力图打消人们关于银行国有化的疑虑,但相关措施可能致使政府获得银行更多股份甚至直接控股,且计划细节模糊不清,投资者很难完全对银行系统恢复信心。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说:“我不认为这(转股)是治本之策。这一处理方法显得随意,仅是将不可避免之事推迟而已,还将有更多银行倒闭。”

  更大的疑问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如今仍囤积在花旗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上,持续快速萎缩的美国经济还会给花旗创造出新的不良贷款。   


  在此情况下,花旗能否走出困境以及可以由此衍生出的美国金融体系能在“非国有化”的外衣下得以安全运转,将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最大考题。(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责任编辑:方圓

   

   

   

AIG成危机悲情新主角 国有化噩梦难回天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http://invest.china.cn/information/wsdt/txt/2009-03/16/content_2790847.htm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栏文章指出:尽管对美国对AIG公司进行了又一轮救助,美国国有保险公司的问题依然受市场影响巨大越演越重。  

推荐阅读三八节美女举牌讨薪三八节这天重庆某商场出现了一名漂亮女子举纸条讨薪维权的场面,惊动了110。菲律宾总统签署侵占我岛屿法案[资讯]委员斥个别法官吃完被告吃原告[资讯]英国男子旷野上拍到“鬼魂”图[财经]十大独步天下的财经“女侠”(图)[科技]科学家揭开灵异照片神秘面纱[健康]必知:春季食用蔬菜六大禁忌[健康]最适合男性的超强催情食物城管争执中向老人眼睛撒辣椒面[旅游]惊艳!15位美丽女星旅行艳影[旅游]临死之前一定要去的10个地方[读书]杨宝庆:拉着一机舱银元起义[历史]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图)[汽车]降价就是这么张扬 17款热降车  

AIG:又一个悲剧主角  

在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AIG)扮演了一个失败的主角。上周一当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低收于近乎12年来最低水平6800点时,美国国际集团——这家曾被归入不败者之列的公司已经变得无药可救。  

AIG——这个曾经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因为犯下了所有能犯的错误已被载入史册。3月初该公司公布了自2007年第四季度53亿美元亏损以来,又一次高达617亿美元的季度亏损,创美国公司季度亏损历史记录。产生赤字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误涉足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该举动使得保险公司损失了259亿美元,这还导致了美林和花旗在第四季度的亏损,造成了美国史上银行最大的两次惨重损失。  

美国国际集团的损失虽然数目惊人,但情况本来可能会更糟。问题主要出在它给银行提供的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范围的结构过于复杂。根据一家叫Creditsights的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所谓的超高信誉信用违约交换合约(CDSs)所造成的损失比预想的还要高。  

美联储和小布什:无力回天  

但是这并没有遭到信贷评级机构的降级处罚。信贷评级机构本应要求美国国际集团给此投入更多的抵押资金。这使得在权威人士们费劲脑汁为美国国际集团寻找新的出路时,出现了如同布什政府最后的几个月里,又一周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救市狂潮。  

结果,自9月联邦政府以换取79.9%股权为条件拨给美国国际集团850亿美元以来,第四次对其进行资金援助。在AIG公司公布第四季度收入时,政府发表了声明,表示对一揽子救援计划条款的软化,同时又提供了300亿美元的救援资金。政府撤出了11月份对AIG公司400亿美元的政府参股,降低了美联储的信用额度的利率。新的计划暂时平息了客户信贷分类机构,给AIG公司的债权人和对家一些安慰,但是纳税人并不觉得经济危机以来最大这笔救世资金能够被收回。  

美国政府取消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345亿美元的贷款,用来换取两家位于亚洲的AIG分公司(友邦保险和美国人寿保险)的优先股份,和美国国内AIG公司美国人寿保险的利润。两家亚洲公司运营良好,但是最近要出售亚洲友邦保险的举动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可能是因为全球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投资者手中缺少资金。政府认为与其大甩卖不如等到经济市场好转后买个好价钱。  

AIG的国有化噩梦  

迄今为止,国有化并没有让其它业务得到改善。政府希望通过救世资金可以帮助AIG公司回避由于信用违约交换合约所造成的困境,可以让该公司的其它业务顺利进展,然而这样的希望最终落空。AIG老板Edward Liddy表示,他对公司的处境和总体的经济状况表示非常惊讶。他没有对今年新一季度作出预测。  

AIG公司的赤字创造了至今美国政府挽救受金融危机打击企业的记录,即使受到两届政府的资助,但情况却更糟糕。毫无章法的救世举动没有止住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的损失。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这两家大型抵押机构同样收到国家的保护,但依然不能止血。联邦国民抵押协会上周公布了第四季度252亿美元的亏损。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在宣布损失惨重之后表示希望募集350亿美元的公共基金。目前,上任6个月的David Moffett辞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这让人们又一次认识到,即使有政府的保护资助大型金融公司的问题仍在恶化。  

   

美"国有化"之忧蔓延 花旗AIG"巨无霸"沦为"垃圾股"  

   

如同之前被政府接管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一样,已经逐渐陷入政府掌控的美国曾经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在相隔一个月的时间里,股价相继跌破1美元,一举成为投资人纷纷抛弃的“垃圾股”和证交所特别关注的对象。
  上周四,花旗股价盘中跌破1美元,至每股0.97美元,是自1986年上市以来首次跌破1美元,并创下1998年由花旗银行(Citicorp)和Travelers Group合并为花旗集团以来的最低水平。2006年下半年,花旗股价曾达到每股55.70美元,公司市值达到2772亿美元。而短短两年多之后,如果按照 2009年3月5日 每股1.02美元的收盘价计算,花旗的市值只剩下55.96亿美元,公司市值缩水幅度达到98%。据彭博社的统计,花旗目前在全球银行业的市值排名已落至第184位。
  就在 2月5日 美国股市交易中,AIG首次跌破每股1美元的价位,最低跌至每股0.99美元。而 3月6日 ,AIG以每股0.35美元的价格收盘。这一价格较去年9月17日,AIG接受美国政府巨额资金注入时的股价,已累计下跌50%以上;而相比该集团股票在去年2月5日52.93美元/股的收盘价格,更是跌去98.5%。如果按照之前纽交所的规定,如果公司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1美元,股票将被摘牌。所幸的是,鉴于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纽交所几天前刚刚更改了规定,AIG和花旗集团的股票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暂时没有被摘牌的危险。
  从去年政府接管“两房”开始,美国金融机构在获得政府越来越多救助的同时,股价频频创出新低。AIG在连续获得政府三次救助的同时,其股份的80%已经落到了政府手中,而花旗集团也基本上失去了“自由身”,随着未来政府置换优先股为普通股的完成,36%的持股比例足以令政府成为花旗的新东家。
  而从投资人纷纷逃离这些金融股的行为来看,国有化预期已经成为市场对金融股的最大担忧,虽然之前政府发言人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都相继表示国有化不足以成为选择,以安抚投资人恐慌情绪,但“国有化”之忧似乎已经演化为美股的一场流感,时不时就会袭来。
  甚至有华尔街交易员悲观地表示:“金融股现在是卖空者的天下,没有买家敢于接手,如果不改变游戏规则,美国政府可能要考虑国有化所有的银行。”
  另一方面,由于对冲基金正在政府换股的空当里寻找套利计划,例如买进花旗的优先股,作空花旗的普通股,对冲基金的抛压同样是最近金融类股票重挫的原因之一,一如当初做空贝尔斯登、雷曼兄弟股票一样。但目前,奥巴马新政府似乎还没有顾及股市的不良表现,也没有出台类似去年保尔森对金融类股票的做空限制。因此,研究公司Schaeffer's Investment Research技术分析师Ryan Detric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扔掉技术分析,眼下“零股价”可能是唯一的支撑点。

http://www.ezcap.cn/News/200918017.html  

1500亿暗藏国有化博弈 美政府金钱绑架AIG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02:5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如果说美国政府的850亿美元援助计划让AIG两年内还清,尚可以使得它两年之后重新获得自由身,那么这次美国政府将救助资金一下提升至超过1500亿美元,恐怕AIG就要真正被国有化。虽然美国政府无意这样做,但事实上的救助行为将使AIG成为一家失去自由经营权限、并将长期接受美国政府监管的国有保险公司。” 11月12日 ,美国格林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11月11日 ,美国东部时间10日,AIG公布了2008年第三季度业绩,根据报告,截至 9月30日 ,AIG三季度亏损达到创纪录的245亿美元,合每股损失9.05美元,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单季亏损,但就在同日,美国财政部火速更改了之前对AIG的85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将救助资金一下增加到1525亿美元。   

  对此,国内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外方高层分析称,两次政府救助计划暗藏的实则是美国政府和AIG之间的国有化和反国有化的博弈较量。   

  AIG被政府金钱“绑架”?   

  所有能拿来当做救助的理由,都已通过两方渠道发布出来,看不到的只是美国政府加大援助背后的意图。   

   11月10日 ,AIG集团总裁爱德华·利迪在一份公告中以欣喜的语气宣称,这一计划将有利于稳定金融系统,并为未来投资人对AIG的投资提供了更好的盈利机会。而此前,本报报道美国政府巨资援助AIG的深层原因时指出,如果由于金融危机迫使AIG倒闭,将影响美国数百万投保人以及货币市场养老金,甚至可能危及整个美国的养老金市场,所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在9月底时出动对AIG的援助。   

  但是这项新救助计划,在市场人士眼中,看起来更像是美国政府用金钱“绑架”AIG,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AIG收归国有,但是给出的理由却是和之前的一样。   

  据了解,在新的1525亿美元AIG救助计划中,美国财政部决定将之前对AIG的救助方案进行调整,购入400亿美元AIG优先股票,同时美联储宣布将9月份对AIG的850亿美元贷款削减为600亿美元,同时购入525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对此,美国财政部给出的理由是,这一重组救助计划将有利于提高该公司的资产处置能力。  

   

   

 11月13日 ,劳合社(中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表面看,这个新方案将给AIG总裁爱德华·利迪更多时间以救助AIG,但是现在看来,利迪恐怕要将AIG大部分资产卖掉才能偿还美国政府的贷款,这个时间也将由原来的2年延长到5年,但是这5年内,美国政府就是AIG的最大股东,AIG甚至没有反驳的权利,它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它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的自由,但是至少AIG的股价在美国财长发布上述消息后闻声飞涨。   

   11月11日 ,AIG在纳斯达克股价一度暴涨34.6%至2.84美元,最终报收2.28美元,涨8.06%。   

  博弈国有化   

  “由于AIG集团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所以它现在接受惩罚和管制乃是应该的,但是,美国政府两次实施援助却也并非出于道义,在被看似国有化的过程中,AIG一直在和美国政府博弈,只是现在看来,AIG获得了时间,却失去了经营管理的自由,美国政府则获得了更长期的控制权和投资回报。” 11月14日 ,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博弈论专家埃里克·马斯金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时如是说。   

他指出,其实在 11月11日 美国财政部给出的AIG管制条件中,AIG就必须承诺遵守金融稳定方案中对高管补偿金和公司治理的要求,而且公司的70位高管依旧受“黄金(159,4.03,2.62%,吧)降落伞”计划的限制,不得享受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失业补偿金,公司的年度红利发放也将停止。  

  “这些都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强加给AIG的行政措施,谁让AIG借了政府的钱。”马斯金写道。   

  而记者了解到,为保障美国纳税人的利益,这笔600亿的贷款将以AIG全部资产为抵押。此外,美国政府将动用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中的400亿美元额度,用于购买2%的AIG优先股,这些优先股将给美国政府带来10%的年息。   

同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还同意向AIG提供至多225亿美元贷款,用于成立一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允许AIG将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从证券借贷担保组合转移至新建的融资工具。另外,纽约联储还将与AIG一起创建第二种融资工具,最多买入约300亿美元与其信用违约互换(CDS)合约相关的多领域担保债务凭证(CDO)。此后,AIG将中止美国证券借贷项目以及相关的信用违约互换项目。  

“看看上面的苛刻条件,至少到目前为止,在这场国有化博弈的游戏中,美国政府占了上风。”马斯金说。   

  待售资产面临贬值风险   

  目前,AIG正在亚洲紧锣密鼓地出售寿险资产,但在股价大跌之后,似乎也卖不到什么好价钱。   

   11月13日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正在进行资产重组的AIG宣布出售其日本寿险资产已经一个月,但是由于乏人问津,至今连正式的招投标手续都没能开始。   

  “AIG希望出手的AlicoJapan、AIGEdison生命保险和AIGStar生命保险三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达2.1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7日元),占AIG全球保险业务的1/4。此前,日本国内保险巨头日本生命保险、东京海上控股集团德国安联、英国保诚等公司的收购态度都很积极,但是现在看起来受巨亏的影响,原先高达百亿美元的出售价格吓到了一批收购者。”国内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如此分析。   

  而同时,AIG又准备以20亿至25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标售”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南山人寿95%的股权。   

  就在 11月10日 ,本报收到一份AIG亚太区总裁麦智信在香港发表的一份电邮声明,声明中称,尽管投资环境十分艰难,友邦保险继续保持赢利与强劲发展,今年前9个月,友邦保险已实现资本利得(税前)超过10亿美元,为保障保单持有人的长期利益,友邦保险在其投资组合中采取了保守策略,目前,权益性投资的比例低于5%。   

   11月15日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友邦的声明看似为金融危机作出的一种澄清的公告,但是在美国母公司三季报巨亏出炉以及美国政府的新紧急援助时发布这项通知,看上去更是为其在亚洲待售的资产喊价,也许只有AIG高层自己清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