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市场经济是货币收敛系统

火烧 2009-03-2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市场经济作为货币收敛系统,分析货币集中与经济危机的关系,强调信用链断裂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指出政府干预与市场信心在危机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货币收敛系统

(以下内容是和一个朋友谈经济危机时的内容,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关于经济危机,我也写过几篇帖子,只是意见不成熟,而且多是概念化的去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没有做具体的分析,所以也谈不出什么好的见解。本质来看,“市场经济”是一个货币收敛系统,市场上货币通过市场交易,货币逐渐集中少数人手中,通俗点说就是有钱人会用钱赚钱(投资),变得越来越有钱,从而将货币集中他们手里。这个过程的快慢,取决于市场分配机制,如果市场的“利润”率高(市场经济体系下,最重要也是最广泛的交易是在资本家用“工资”购买劳动力),用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就是剩余价值过高,或者说叫剥削过度,那么货币收敛速度就会很快。相对的,如果国家采取了一定的干涉措施,比如通过高税收将资本家们的集中起来,然后通过社会福利返还给劳动者,那么会缓和剥削程度,货币收敛的速度就会减慢。但无论快慢,市场上的货币迟早会集中在少部份人手中的,当货币集中度达到某一个阈值时,社会就出现了“相对过剩”,于是经济危机就发生了。

  “货币”是市场经济体系的上帝,这个“上帝”的力量来源于信用。如果“信用”丧失,那么这个上帝也就死了。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交易环节都需要“信用”的支撑,在金融机构主导下,交易的实质其实是“信用”传递,如果某一个环节突然“失信 ”,那么“信用”传递也就断链了,从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后面一环扣一环相应的全部都断,于是金融危机也就发生了。这次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而次贷的烂帐只有几千亿,但现在美国已经投入了一万多亿,还将再投入差不多一万多亿,而据说中国还会继续加大购买美国国债的力度,也就是几万亿都补不了次贷几千亿的窟窿,原因就在于一旦某个环节的“信用”丧失,后续关联交易的信用全部丧失,关联环节越多,丧失的信用就越多,然后每个环节都需要用货币这种“实体信用”去补,所以信用链崩溃很容易,但要重建信用就很难。按照货币战争宋鸿斌的说法,美国的实际的账面债务是几十万亿美元,如果都需要用实体货币去弥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危机将向何处去,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

  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处于国际金融资本的控制之下,属于实体经济的环节,通俗点说就是中国是干活的,“老板们”经济周转有困难,我们这些打工仔还会等一段时间才知道的。所以危机传递到我们身上,还需要一定时间。至于现在的股市反弹,楼市复燃,其实是政府“信心”的表现,有点“走夜路吹口哨”的意思。他们害怕全民金融恐慌,如果大家都捂住钱袋子,内需更没有办法振兴。所以现在的市场仍然属于“政府市”,政府主导的市场活跃能活跃多久,就得看老百姓是否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转,更重要的是资本家们也真的觉得形式一片大好,积极踊跃投资实体经济,他们真的出钱了,那么危机或许就被我们哄骗过去了也说不定。我个人对这场危机的看法是,什么时候看到李嘉诚又在大肆买地了,那么危机也就快要过去了。现在要谈危机已经过去,还太早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