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你看过《罂粟果》吗?

火烧 2009-03-24 00:00:00 读书交流 1040
《罂粟果》是一部融合罪案、官场、心理等元素的小说,通过多个犯罪案件展现人性与社会现实。小说以深刻剖析人性弱点和现实弊病为核心,引发对毒品、腐败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巅望新著的长篇小说《罂粟果》(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一面世,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并非没有原因。这些年来,领导干部出书的很多,但出小说的却并不多,而能以“春秋笔法”来写小说的就更少。作者身居庙堂之高,对江湖之事竟能洞察入微,对社会人生颇多真知灼见,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小说以三个刑事犯罪案件(强奸、贩毒、邪教)和一个职务犯罪案件为主线,巧妙地设置了这几个犯罪案件之间千丝万缕的纠葛,交织着父子、夫妻、朋友、情人,乃至黑白两道之间的生死恩怨和爱恨情仇,集中了侦探、言情、心理、官场小说等经典流行元素,悬念丛生,情节曲折,引人思考,扣人心弦。既真实地塑造了郝平、贺坚等公安干警英勇智慧的正面形象,形象地刻划了过江龙、李洪保、马茹等败类贪婪纵欲的丑恶嘴脸,又着力揭示了华媛媛、马驷这样一些复杂人物的矛盾心理,同时创造了徐良朋、于水生两个传奇人物的离奇经历,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众生相。由于作品的这些特点,有人说它是一部中国版的《基督山恩仇记》,有人说它是又一部中国官场反腐败小说的力作,但也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部类似于《沉默的羔羊》那样的犯罪心理小说……也许,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人们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真正要想看透一部小说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用一两个概念就说清楚其中的奥妙更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一点也不遗憾,因为一部好小说的魅力也许正在于此。“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如果作者“巅望”的笔名真的如我猜测是取自《黄河颂》中这一句的话,那我们也许就能够感受作者非凡的胸怀和眼界,或不难想象他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了。

  罂粟是一种称得上美丽的植物,它外形纤柔、色泽缤纷。当它的果实还未完全成熟时,在那绿色果皮的些微裂纹中会不断渗出一种汁液来。这些液汁渐渐成为胶状,颜色也慢慢变深,把它刮下来就是臭名昭著的鸦片。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罂粟果壳上都能刮下鸦片来。罂粟种类不少,有东方罂粟、玉米罂粟、加利福尼亚罂粟和鸦片罂粟等,其中只有鸦片罂粟才能生产鸦片。即使是鸦片,它本来也不过只是自然界中物质的一种,合理地利用,它就是有效的药物。它的危害在于人们往往不恰当地使用它,为了追求片刻间摆脱现实苦闷的虚幻快感,或为了牟取暴利,而明知其害却不顾其害地去贩卖它、吸食它。因此,鸦片的毒害应该说并不在于鸦片而是在于人本身,在于人性的弱点和现实的弊病,在于人们抵抗诱惑的无力。以此而言,人世间的一切东西,包括所有本性上美好的东西,其实都是有可能成为“鸦片”的。它们的“烟瘾”丝毫也不逊色于鸦片烟瘾,只是往往不象鸦片那样外露、那样夸张、那样猛烈罢了。

  联系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无论是过江龙、李洪保还是于水生、徐良朋,也无论是马茹还是马驷,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他们自己。在“自己”面前,于水生们真正找到了“自我”;而过江龙们选择的却是逃避,任“鸦片”一点一点侵蚀并扭曲自己的心灵,他的生活中也缺少足以促使他反观自己的镜像,无法使自己脱离梦魇,从而最终走上了不归路;马驷们则选择了面对,他借助一个反例来解释并克服自己心中的迷失与正在滋生的邪恶,最终在阳光的沐浴下走向了新生。

  这是一部需要极为仔细阅读的小说,因为其中处处都蕴涵着悬疑与线索,在一不经意间就会错过。小说的跨度长达二十余年。这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也是终于识得罂粟及其果儿真实面目的漫长过程。作者通过复杂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人物冲突,通过内心“灵与肉”痛苦斗争的煎熬,以及“善与恶”的鲜明对比,从“受体”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摹写了现实中在青少年教育、公安司法、招商引资、抗洪抢险、反腐倡廉等等方面许多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人生活剧,以“春秋笔法” 不动声色地向读者提出了许多严肃的值得反思的深层次问题。而那些伴着故事情节自然流出的饱含哲理的点睛之笔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

  当然,《罂粟果》也并非没有不足之处。或许是因为情节故事太多而篇幅有限,因此有些事件的描写难免粗糙,一些陪衬人物也有概念化、脸谱化之嫌。但这些并不影响这部小说总体上的成功,不会降低这部小说的阅读价值。

http://blog.sina.com.cn/yq520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