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以来中国人都被概念游戏玩弄
30年以来中国人都在玩文字概念游戏,我们先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起。
特色社会主义,怎么理解?既是社会主义,也不全是社会主义;或既是社会主义,也是资本主义;或什么主义都不是,你认为是什么主义就什么主义,等等,或许后面还可以罗列更多的或。。。
那么,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主义呢?正确地说应该没有答案。有趣的是,这个理论的奥妙之处就在于,“特色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活络的概念,也就是说,你想说它“是”,则它就“是”,你想说它“不是”,则它就“不是”。
于是在经济建设、国家战略决策、社会教育等领域,便有了千奇百怪的现象,以至于杀人放火、贪污腐败、忤逆不孝、祸国殃民等等都被人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若以理论分析之,则“一言以蔽之”——“中国特色”,干净利落,恰到好处。
于是,“中国特色”便成了中国人民的潜意识,人们似乎感觉这“中国特色理论”莫非就是真理?
那么,“中国特色理论”究竟有没有理论依据?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依据,为什么在以“特色理论”为主导的改革开放30年却在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若以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思潮为依据,为什么又为社会主义旗号而恋恋不舍?
还有,“中国特色理论”究竟是不是真理?中国不是还有个理论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30年了,难道还没有检验出是非来吗?而且,“中国特色理论”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如果,“中国特色理论”是真理的话,难道真理也是可以拿来设计的?或设计师能够随意设计出一个真理?
所以,我们敢问苍天,“中国特色理论”究竟具有多少的真理成分?“中国特色理论”的出发点、目的性、社会意义、历史价值是什么?“中国特色理论”如果不是在玩概念,那玩得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改革开放”一词,“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30年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谁反对改革开放谁就是反动派”,“允许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等等都是十三亿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题。
那么,这“改革”究竟是一回什么事呢?所谓改革,即指改良、革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科学的变革过程。但是,我们的所谓“改革”是指什么呢?我们的改革是建立在“特色理论”基础之上的,实则指“变戏法”“想办法“谋出路”“找理由”“打擦边球”“搅浑水”“躲猫猫”“抓耗子”等等。
于是,在这样的“改革理论”指引下,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永远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正在改革的过程中,“在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就必须要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有改革的精神就是一种负责的态度”,“要改革就允许有失误”。
于是,“改革”不但是一项基本工作的问题,似乎凡是“改革”就是一项伟大、光荣、正确、天经地义、福泽万民的大善事。
于是,千千万万贫困家庭学子接受教育的权利被“改革”掉,千千万万工人阶级的就业机会也因此被“改革”掉,亿万低收入群体被“改革”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机制以外,国家被“改革”成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社会矛盾异常激烈、民族自信心丧失诒尽、内外危机交困之国度。
所以,我们要问“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立场、依据是什么?把“改革”挂在嘴上不是在玩概念、玩忽悠,那又会是什么?
要讲30年来我们所玩的、或被玩的概念游戏还很多,我们真的很新奇,华夏5000年文化积淀,居然会是一个这样的结局——整个民族竟然被文字概念游戏玩弄得如此不知所措、不辨东西、不识好歹、不明是非。同时我们更佩服演绎这段历史的“总设计师”,他的睿智、空灵、盖世的歪理邪说竟然被一个时代所迷信、所折服而不能自拔。
这是一个多么富含想象力、富含刺激欲、富含嘲笑感的游戏,也难怪在小品娱乐行业同样出了个武功盖世的大师——赵本山大叔。有道是,时代造英雄,因而,本山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30年以来中国人都被概念游戏所玩弄,你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