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战略学闲谈

火烧 2009-03-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与库图佐夫的战略对抗,分析战略与战术的差异,强调战略的总体性与长期性。重点讲述库图佐夫如何运用边打边跑、坚壁清野、全力反击等战略部署,最终击败拿破仑大军。

  拿破仑以优异的战术指挥能力,使得他的大军所向披靡。俄罗斯人不屈服于他,他就率大军远征。拿破仑原本以为这次会与以前一样,对方不求饶,就把对方灭国。然而,这次在俄罗斯等待着他的,是杰出的战略家库图佐夫。较量的结果,拿破仑远征军大部分被歼灭,拿破仑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本人最终被流放孤岛。这是战略优势战胜战术优势的经典战史。

  战略到底是什么?给它下定义很难,至少有二十种定义,不懂战略概念的人,看了这些定义还是不懂。我们干脆不谈定义,从与战术的相对关系来理解这一概念。如果战术是局部,战略就是总体。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在争论哪些是战术问题?哪些是战略问题?例如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构想。是战术部署?还是战略部署?这种争论没有必要。因为战略战术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与“先德后日,避免两面做战”相比较,就是战术。如果我们与各军各师的指挥相比较,就是战略。

  我们讨论战略问题,并不是要做书面研究,而是为了在实践中使用。库图佐夫的战略应用得很棒。我们就以这位前辈为例吧。我们先看一下库图佐夫的战略部署。库图佐夫的战略部署可以用三句话总结。1、“边打边跑”,2、“坚壁清野”,3、“全力反击”。边打边跑的“跑”是为了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入自己的地区,地形、气候等都对自己有利。“打”是为拖延时间,等待敌人最不适应的俄罗斯冬天的到来。坚壁清野中的“坚壁”也是为了拖延时间,使用要塞,堡垒在一定时间内阻挡敌人。“清野”是为了让敌人挨冻受饿。经过这两项部署,当俄罗斯冬天到来,双方情况对比发生了变化。拿破仑方面: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剩下的也被饥饿、严寒折磨得半死不活。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大下降。大批战马冻死、摔死。剩下的也不能正常工作。因为拿破仑大军的战马与俄罗斯战马不同,它们不适应俄罗斯的严寒。尤其是拿破仑大军的战马没有防滑马掌,冰天雪地,一动就容易摔伤。当时,战马不仅是骑兵的运载工具,还是主要的运输工具,火炮牵引工具。战马不好用,就象现在的机械化部队缺少燃料一样。库图佐夫方面:将士们养精蓄锐,斗志昂扬,给养充沛,种种装备适于严寒中作战。这时的拿破仑大军,其战斗力只相当于几万俄军。这正是库图佐夫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光让敌人半死不活还不够,要把敌人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掉,否则恢复起来,还要惹麻烦。库图佐夫下命:“全力反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唯一目的。拿破仑的五十万大军,最后只有几万人逃回法国。

  要理解战略问题,必须懂得如下四点:

  1、战略是高度理性的产物。匹夫之勇与战略是格格不入的。退却,不一定就是软弱,可能是为了更大的胜利。作为下属,不要因自己一时想不通,就认为上级胆怯、无能。上级的一些做法,完全可能是深谋远虑的。而且上级也不会多解释,战略核心机密有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知道,甚至只有最高统帅自己心里明白。如果诱敌深入的时候,库图佐夫的下属认为他软弱而不服从他,就不能一起创造辉煌。如果这时库图佐夫多解释,就可能泄密,拿破仑可能不会中圈套,战略目标就不能达到。至少有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身居高位,掌大权的人,无论他们外表怎样,绝不会是软弱,愚蠢之人。

  2、战略,需要全面地了解情况,综合地考虑。库图佐夫当时至少考虑到如下几点:其它国家对敌、对已的态度,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双方兵力、兵器情况,双方的军风军纪,双方的后勤情况,双方的战术特点,拿破仑的个人性格上的优缺点,能力上的优缺点,自己个人性格上的优缺点,能力上的优缺点,拿破仑各个主要下属性格上的优缺点,能力上的优缺点,自己各个主要下属性格上的优缺点,能力上的优缺点。统帅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前线指挥员要广泛得多。如果只能考虑到前线作战,肯定理解不了统帅的部署。有些热爱自己事业的军人,整天想打,这我充分理解。但要识大体,顾大局,才是真正的好军人。

  3、战略,不要定得太精细。当时,库图佐夫只知道冬季反攻,并没确定哪一天,冬季三个月,具体什么时候反攻,要看双方情况。毛主席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布置。毛主席教导我们:“当时知道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缓不得,但不知道抗日战争是打八年还是十年;不知道解放战争是打两年还是三年。如果事先定下来,就是唯心主义。”我们是人,不是神,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对未来只能估计个大概,不能精确预测。正确的战略,只能建立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因此,战略要正确,就不能精确。

  4、战略,是可以调整修改的。最初,库国佐夫制定的战略并不包括把敌人诱进首都莫斯科。后来形势发展与自己的构想有差别,他立即尊重现实,修改自己的构想。毛主席最早也是个城市中心论者,秋收起义后,带兵攻城,死伤很多。这时毛主席不是硬拼,而是深思,确定城市中心论是错的,后来以农村包围城市,就成功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