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在经济增长数字上纠缠不休呢?
何必在经济增长数字上纠缠不休呢?
“保八”——保住2009年度经济增长率达到8%;保八就是保民生、保就业,等等,这样的字眼和问题,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不时见诸各种媒体,并吸引着人们去思考,去分析。前不久,央视还组织过有关调查,结果是近7成民众对中国经济“保八”有信心 。
如果说,去年确定“保八”目标之时是因国际金融危机刚刚来临不久尚无法预测其经济形势的严重性的话,那么到了今天仍乐此不疲地热衷于研究讨论什么“保八”,似乎就有点不顾事实、言不由衷了。
其实,预测经济增长是可以的,但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既不科学,也没必要。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而政府作为“无形的手”,对于市场的调控,仅仅是宏观的,有限的,甚至是力不从心的。
然而,经济增长数字,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依据,业已被各级党政要员所认准,“保”增长,已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势。不保增长,工作则失去了目标,谜失了方向。因此,如果取消经济增长目标的话,各级主要官员们是接受不了的,因而也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经济增长的幅度,却值得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也就是说,即使是这样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30年,年均实际增长也不过9.8%,何况还有增长率不到8%的年份。也就是说,没遇上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的正常年景,也有增长率不足8%的情况。
那么,今年的情况又是怎样呢?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令很多国家对今年经济并不抱任何乐观态度,世行甚至做出了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4.5%,而日美欧等“高收入国家”将出现0.1%的负增长的预测(当然这也是前一段时间做出的,若眼下在作预测或许还要悲观一些),有的国家甚至国家破产或濒临破产,而中国的经济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出口额占GDP的35%,说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很强,与中国出口关联度最高的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经济体,经济已现十分萧条,有的甚至预测负增长。在此情况下,中国能超然物外、独善其身吗?显然不能。出口不行,那么长期一直不景气的内需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就能够迅速激活吗?我们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四处蔓延的城镇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等现状,就不难做出回答:人们绝对不会大胆花钱。像家电、汽车下乡等所谓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内需的举措,效果究竟能有多好,是可想而知的,城里人不敢花钱,农民就敢?农民毕竟不是财主。而在投资方面,先不说巨额投资从何而来,是否为画饼充饥,即使4万亿投资顺利实施,又能拉动多少增长率呢,何况这样的针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也颇令人质疑。
如果说,面对许多工厂在倒闭,许多行业在萎缩,就业情况在恶化,实际意味着负增长的时候,却视而不见,还愣要说它高增长,那又是何苦呢!当然,如果盲目地、不顾一切地一味追逐高增长率,或许也能做到,只是怕会导致诸如重复建设,虚报冒算等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无法令人信服。过去多少年经济数据的水分有多大,相信明眼人都是心知肚明的。2008年全国的GDP已超过30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三——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为什么有些地区、有些城市增长率总是高出平均很多,那里的领导也经常因增长率突出而被提拔,重用,可是等你打听一下居民的收入,就恍然大悟了。
其实,真正的政绩是什么?就是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稳健提高,仅此而已。真正遇上像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样的天灾人祸,人们的生活水平或实际收入,不用说增长了,就是保持不变不下降,恐怕就心满意足了,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要求不高的。但是,你非要硬搞出个很高的经济增长率,行政开支,国防开支等等都跟着水涨船高,大幅增长,而下岗失业率明显增加,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职职工收入不变,甚至减少,反而就不好解释了。
“实事求是”,乃党的思想路线。国民经济增长问题,离不开实事求是。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也是讲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而不是在增长数字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十七大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要求在“好”字上下功夫,把发展质量放在第一位,发展速度放在第二位。因此,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增长观,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而大可不必在增长数字上纠缠不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