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我国经济增长代价高昂

火烧 2009-03-02 00:00:00 时代观察 1033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资源消耗巨大,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重化工业发展导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引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运“荒”声一片。   重化工业海量消耗资源
  重化工业阶段日趋完备的生产体系,产业链条的无限延伸,使资源需求呈现为一种全面性、爆炸式增长。2004年1~9月,中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43%,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用电量增幅都在20%以上,成为推动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2004年10月,中国煤炭价格较9月上升2.8%,较上年同期上升42.5%;焦炭价格较9月上升4.2%,较上年同期上升21.2%;原油价格较9月上升2.3%,较上年同期上升20.8%;成品油价格较9月上升0.9%,较上年同期上升21.7%。

    除了煤、电、油,重化工业阶段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相当惊人。美国一本名叫《B模式》的书,就对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同农作物争地的现象进行了系统剖析。作者断言:如果中国有朝一日达到日本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拥有率,那么中国汽车的总量将增加到6亿多辆,仅新修道路和停车场两项,就需要占地1300万公顷,折合1.95亿亩,占中国现有耕地总面积10%以上。这对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资源供给链条断在哪里

    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预测,中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能够保证2010年供给的只有24种,能够保证2020年供给的只有6种,其中最短缺的是油、气资源。以石油资源为例,目前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20亿吨,但可进行工业开采的储量只有65亿吨,人均5吨。与美国年消耗石油总量9亿吨、人均年消费4吨相比,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将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1年零3个月。

    如果说现有资源“家底”让我们无法乐观,那么更让人担忧的则是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浪费惊人。当前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 倍、德国和法国的7.7 倍、日本的11.5 倍。以建材为例,目前中国主要建材产品的能耗都大于世界先进水平:水泥高出50%,平板玻璃高出68%,陶瓷砖高出150%,卫生瓷高出200%。以水资源为例,资料显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城市里的“节水”标语已经贴到了小区的垃圾桶和学校卫生间的水龙头旁。但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城市里的顽症。“当全国许多地区为南水北调作出牺牲的时候,北京人还在用自来水浇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对这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很难理解。

    此外,环境污染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速度。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我国已有约1/3的国土遭受酸雨侵蚀。土地荒漠化也日趋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还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