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学了——小议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寒假结束了,那些个农村的孩子们又要来城里读书了。
明天是开学的日子,今天各个学校门口都围满了各色的车子,这是那些农村的家长来送他们的孩子来了。匆杂的人群,叫喧的小贩,车子的喇叭,一切都显得乱呼呼的。家长扛着各色的带子在前面走,那是孩子的被褥,十几岁的孩子在后面背个小包,屁颠屁颠的跟着,尽管是依旧寒风抖峭的早春,但他们的脸上却热得红扑扑的,有的孩子的宿舍在五六楼,那些没有上惯楼的农村人,加上人多拥挤,有的上了年纪的则一个劲的呼呼大喘。
农村来得孩子,都是要交借读费的,在加上公寓费,对于大多数在土地上混饭吃的农民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他们都很乐此不疲的样子。在他们的固有的观念里,让孩子接受更好更多的教育,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好好念书,将来是会有出息的,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这里边有他们客观的原因,更有主观的因素。这些年来,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资源大量流失,都一窝蜂似的跑到了城里来,没有好的师资力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怎么可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呢?
老师一窝蜂的来了城里,孩子们随后也跟了过来。
虽说这几年国家取消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但是对于这些个择校生来说,负担比以前则更重了。现在我们的教育也与时俱进,玩起了产业化,名目繁多的费用让这些个择校生苦不堪言。这就直接影响到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里的负担。
现在的农村,一年比一年萧条,农业更是如此。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家,整天跟土地打交道,是没有多少收入的,供一个择校生是很困难的。没有办法,只得外出打工,或是东借西凑,更有甚者,去银行贷款!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的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被迫的话,那么今天那些个千千万万的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则是被逼的!
家长辛辛苦苦的攻,孩子勤勤垦垦的学,咬紧牙关十几年,最后又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呢?国家的大学生,研究生是一个尽的年年扩招,而我们的就业压力则是一年比一年大。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为什么这几年来,出现了大学生卖地瓜,卖猪肉,有的读完本科再读技校,更有的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0就业!这让不让那些个0就业的大学生的农村里的父母心寒呢?本打算熬个大学生让孩子出人头地,找个稳当工作的,想想实在是不划算的买卖!
这些年,孔子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大地再次开花结果,人们普遍的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接受了这种“和”“贵”“忍”的薰染。有的大学生读书十几年,竟变成了一个个死气沉沉的书呆子!悲哉!
突然想到了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来,今天,又有谁还会有这样的志向?都还不是为了自己的明天?在现实的无奈中,在家长们的教诲中,这种思想无处不在。
望着匆匆的人流,一阵感慨袭上心头,扯得远了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