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烈宪遇刺提醒我们“实名”很危险
2月14日,著名博客“钱烈宪发言”博主徐来在北京一家书店与读者见面活动结束后被两名歹徒刺伤腹部。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当时在现场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建龙介绍,事发时他在一楼,徐来和一些人在二楼聊天。郭突然发现人全乱了,他过了一会儿才发现徐来在二楼的楼梯口上,捂着肚子,倚着墙。据徐来的爱人后来告诉郭,活动结束后有两名男子将徐来架进了男厕,她感觉不对劲,硬是挤了进去看怎么回事,发现两男子一人持菜刀一人持匕首正在行凶。一个正准备用菜刀砍徐来的手,被发现后两人逃出书店,往长安街方向跑去,有人追赶但没有追上。
据另一著名博客作者“和菜头”从一张现场照片上看到,徐来被救出来后,手捂着腹部,倒在地上。当时有人听到凶手对徐来说:“这下知道得罪人了吧?”和菜头说,徐来为人低调,也只是一个科学记者,并不会招惹别人,但他的博客上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有刺激性的,可能有人因为他的博客而与他结怨。
目前凶犯在逃,作案动机不明。因此,徐来是因记者或博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与人结下梁子的,外界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徐来遇刺事件至少表明,做一个网民也有一个个人安全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人肉搜索”、网上时评使恶势力、腐败分子谈网色变,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样让网民闭嘴,千方百计想让网民“浮出水面”。这样事情就简单多了,与一张看不见、抓不住的网的搏斗,变成与具体的人的对决,胜算就大得多了。
让网民“浮出水面”做法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实行网络实名制。就是让网民以真实身份、真实姓名在网上活动,这类倡议还得到了部分正义感“强过头”的网民的响应。其实,这样的网民与传统媒体上记者、通讯员没有什么两样,其反腐反恶的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所剩无几。
二是把网民请进政府的办公室,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聘个什么的员,美其名曰“重视网民意见”、“问计于网民”,实际上是把“鱼”请上岸,听话的就养在水池里或鱼缸里,不听话的就是“死鱼”一条,再也掀不了风浪了。
三是逼网民上岸。那就是动用国家机器,制定限止网民的法律法规。这方面已经有很大的动作,也已经引起强烈反响。
现阶段,网民要耐得住做“深海动物”的寂寞,经得住现实世界名利的诱惑,这是国情使然,是党和国家反腐斗争的需要,也是保障自己生命的安全。
徐来遇刺事件可以说是一次“血教训”,提醒我们在网上“实名”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