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会换来华尔街?
中国建设银行会换来华尔街!信吗?
以目前的股价,一家中国建设银行,差不多可以换来花旗银行、美联银行、JP摩根,再加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谁会相信不久前还受中国同行顶礼膜拜的美国金融菩萨们轰然倒塌了,金身里面竟然是泥胎。贪婪、无度这些华尔街模式中的内在缺陷,不仅拖垮了自己,也为全世界带来了一场罕见的灾难性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
相比之下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银行业明显处于勃勃生机的状态,这就是当今不可否认的现实,在去年以前世界没人会相信。
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美国那些“有毒”证券、衍生产品,资金的跨境流动也有限。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靠资本管制躲过了百年一遇的浩劫。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值、现金持有量和盈利能力,突然跃居世界前列,颇有傲视同业的感觉。最近甚至有人提出了后发优势的概念。
现在华尔街的人们正在以一种异样的眼睛开始关注到以前不屑一顾的中国银行业的后发优势,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银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银行改革后,中国银行的商业意识有明显改善,风险防范行为渗透到基层每一个角落。这些是好事。
正是中国银行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幸运避过了以衍生品为主要传导渠道的金融危机。但以后不能这么幸运了,这不代表中国可以跳过金融创新的过程,便进入“先发”状态,也不代表现在的资本平台已能为实体经济中的集资、融资、投资、避险等需要,提供完整、优质、可靠的金融服务,更不代表目前的监管体制和风险规避能力,足以防止类似的金融危机今后在中国发生。中国必须做的是以前辙为鉴,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同时稳妥地推动改革和创新,加快市场和产品建设。惟有如此,资本平台才能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配合,才能将后发转变为后发优势。
回顾华尔街百年发展史,曾经的辉煌令世人赞叹不已。
华尔街,曾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的心脏,象征着精英和效率。所谓的华尔街模式,就是通过金融创新,在资本市场以最小的资金橇动最大的利润。金融业占美国上市公司不到一成,但却创造出40%的上市公司盈利。为了调动最大的积极性,华尔街向精英们许以惊人的报酬,其中大部分是以股票和认股证的形式发放的。为了令业绩不停地高速增长来支持股价,资金杠杆越压越高、产品设计走火入魔、风险控制成为摆设、信誉也变得可有可无。
这场金融危机不仅使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资本金遭到重创,需要政府紧急救援,华尔街的运作模式也变得无以为继。银行业过去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但是随着高端客户受金融海啸和衍生品泡沫破灭的冲击而失去市场。十年前风头甚劲的打造金融超级市场的尝试,随着花旗集团出售证券业务而宣告失败。投资银行收入中近七成来自自营交易,而且杠杆率平均超过30倍,可是今天投行既借不来钱也不敢再冒如此大的风险。投资银行的道德操守、风险控制能力已广受质疑,而信用这块金漆招牌已蒙上一片污迹。
华尔街的没落,正该崛起的中国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西方的太阳即将落山,喷薄太阳将在东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