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殇
诗歌之殇。殇在哪里?半年时间写出了一部诗集(《悲悯集》)一部理论集(《思辨集》)后我才逐渐深有感触。
有网友于我发在“起点中文”网的《悲悯集》后留言:“我写传统武侠都备觉吃力和寂寞,佩服你还敢写诗歌,偶是老多年没敢玩散文诗歌了,那种寂寞,无人问津的感觉,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鼓励一下,希望你能够继续支持下去。”是的,无论怎样艰难,我势必会坚持下去。
翻一翻本国的报刊杂志,除了广泛受到责诟的如《诗刊》、《星星诗刊》等官方养着摆摆门面的刊物外,民刊即使不给作者一文稿酬,亦运作艰难。有些民间刊物靠“会员费”,“汇编诗集”靠“入选费”——一句话,诗人们殚精竭虑创作,末了还得自己给自己埋单。
诗人之苦,不去谈他;本国文学之保守,不给“先锋思想”之地位甚至生存空间,也不谈了。那么,本国上下,自“朦胧诗”乃至“汪国真”后,即从未对“诗歌”以应有之尊重——该不该谈?
就说这各大网站,极力推崇如武打、玄幻、言情类小说,主页推介、VIP(读者收费阅读)支持,而非小说类作品,明确规定不给以“上架阅读”之待遇。在这里,我们赤裸裸地看到了资本包装的对象:歌舞、影视;就文学而言,名家(优秀)的小说尚可以苟延残喘,再其次话就有些难听了。
早些时有人对我说“诗歌被抛弃是活该,因为是它首先抛弃了人民。”我说“诗歌没有抛弃人民。”就我本人而论,如《南京大墓》、我敢自诩从来不敢忘记“为天下苍生而歌。”有人说这是个大众娱乐的时代。是的,我承认。但我不相信公众、读者皆是只需要“艳舞”而拒绝高贵精神产品的庸者。而且,我早就在忧虑:如是被诓引的民族,早晚有一天会受到精神力量崩溃的责罚。
诗坛的怪异,看似八面玲珑其实一直在死亡中挣扎,我说不下去了。
本国传媒从来就没有给非小说以“地位”。小觑“思想”的价值,我已公开抗争。各大网站“武打”小说铺天盖地,却无如思想精英先生们一部著作,一部诗集、理论集立锥之地,这不正常,也不公正。好诗歌应该与优秀小说一样具有同等地位。譬如诗歌、散文作品被网站拒绝vip的不合理、不公正现象也应该逐渐予以改变。这不单是诗人们劳动成果的被尊重、被认可的问题,而且是诗歌的发展、大言之——体现一个民族“诗歌”精神力量、尊严及思想的价值。
让我们公共去努力。一切改变来自于大家的力量。
2,1于江城
《思辨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