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教师的历史使命与个人素质

火烧 2009-01-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探讨教师的历史使命与个人素质,强调教师作为社会精英的职责与要求,分析其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及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一、引言  

     

    作为提供公共物品的教育制度与作为提供私人物品的市场制度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容的矛盾。因此,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必然给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市场体系中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并且,业已过去的三十年的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实践也表明,市场对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形成相当重要的影响。从对教学质量形成影响的直接原因方面看,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是这种原因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仅就教师方方面而言,教师制度、教师对其使命的认识及其素质对教学质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制度问题虽然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但本文并不准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建立在对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所存在的普遍教学质量下降及其教师对这一问题所形成的负面影响的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历史使命和个人素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教师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种塑造人类灵魂、倡导社会理想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职业团队,教师的基本历史使命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传道乃传播社会理想和崇高信仰,以改造人类社会的愚昧无知和落后观念,这是促进人类文明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途径,是任何时代的教师均无权放弃的一项历史和社会赋予的基本的、神圣的使命。授业是教师所从事的知识传授,这种知识传授不仅包括教师对知识(科学、经验、艺术和技能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创造、传播和更新,还包括对知识的鉴别、修正和发展。解惑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释和阐述,其内容广泛地包括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问题、社会理想和社会进步问题、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问题、知识学习及其技巧问题等。  

从教师的历史使命可见,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一种事业。或者说,教师首先是一种事业,其次才是一种职业。这种性质体现了人类社会中精英存在方式的“以发展求生存”的逻辑,而不是一般社会成员的“先生存后发展”的逻辑。显然,教师与一般职业者的这种区分决定了教师不是一般职业者那样的生存型人,而是一种发展型人。由此,社会无论是以强制性方式还是以自发性方式安排的教育制度,都应当能够让那些具备不必为其生存担忧的社会精英进入教师阶层,而不是让那些整日为其生存操劳的人来从事他们本无法胜任的思想传播和教书育人的工作。  

   

三、高校教师的个人素质  

   

那么,有资格进入教师阶层的那些作为社会精英的发展型人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既然,大学生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人则显然应当是社会中精英的精英。其基本素质应当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一是终极关怀精神:即教师应当能够站在一个全民族、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高度(而不是仅仅从个人私利作为其行事的出发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关注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方面,真正脱离低级气味、庸俗和物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是高尚的人格:作为社会道德和文化精神的楷模,教师的人格形象和人格力量在每一个即使是相当小的行为细节方面都会对学生和社会(主要是通过学生间接地)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维护正义,坚持真理,不阿谀奉承,不投机钻营,不屈从于权力和利益者,乃为高尚之品格。此种人格,不但为学生之楷模、社会之榜样,而且是倡导社会正气的先驱、体现民族精神的标兵。  

三是完美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品性:道德不仅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灵魂,而且是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准则。作为训导社会精英的教师缺乏道德修养显然不能想象其民族的未来: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的美德遗产不再是社会整体的财富,而仅仅成为个别精英的一种生存空间;教学腐败、学术腐败、经济腐败、司法腐败、政治腐败乃至一般人的生活腐败也成为世人司空见惯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现象;法律也会在道德的沦丧中蜕变为维护当权者利益的工具,整个经济体系将会在失去其道德和法律基础的半空中等待倾覆时刻的到来;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将陷入混乱和黑暗的境地。当今社会中普遍化道德沦丧的教师不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吗?!  

四是杰出的天赋和才华:来自于自然赋予的天赋和后天培养的才华是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我们无法承认“人的天赋是相同的”论断,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智力不全(例如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全)的人如何胜任传道、授业和解惑之任务。但是,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记忆力不全、思维混乱或者口吃的教师是怎样耽误年青人的生命的!  

五是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职能,二是研究职能。传授职能是教师在其职业和事业活动中发挥的传授思想、知识和技能的作用。显然,无论是思想传播,还是知识和技能传授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否则,思想传播或知识传授都将是一句空话。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性思想(或阐述他人思想)或理论基础的教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六是原创性研究能力:如前所述,开展科学研究是教师的另一大职能。因此,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也即非常自然地成为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只有在具备了相当的研究能力的条件下,才可能从教师自身方面避免剽窃学术成果等学术腐败的现象出现。也只有在形成一个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师群体的社会中,科学和思想的发展才是可能的。正是建立在一种能够有效地激励和培养人们的研究能力的制度安排的基础上,西方世界才在二三百年的时间里兴起,并能够成功地保持其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而东方文明的衰落不也正是缺乏具备相当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的支撑吗?  

教师不仅是一个传播思想和知识的群体,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生产”思想和知识的群体。它不仅是民族力和国力的体现和原动力,而且是整个人类战胜自然和完善人类自身的体现和原动力。  

七是出色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既是研究素质的标准,同时也是传授思想和知识的标准,而表达能力则是传播思想和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不善于进行逻辑推理的教师和一个不善于理辩的教师,与一个思维混乱、表达不清甚至有口吃问题的弱智站在讲台上不知所云一样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四、结论  

   

    高校教师在整个高校职能履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组织高校之间教学竞争和科研竞争的核心力量。在高校品牌建设中,教学品牌和科研品牌的树立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则是对教师基本任务的确定以及教师素质的界定。只有从历史高度认识和明确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才符合“教育为千秋大业”的思想,只有从历史的高度界定高校教师的素质才能体现“教育兴国”的理念。教师的历史使命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教师的基本素质则广泛地包括道德素养、历史责任感、专业修养、表达能力等方面,缺乏道德、没有责任感、低能和弱智都是完全无法符合教师素质要求的。从中国目前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整体性下降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过多不符合教师素质的“盲流”混进了教师队伍。因此,按照“师德、责任心和能力”三大素质标准严格整顿教师队伍是解决目前中国教学腐败和学术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