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雪中送炭还是竭泽而渔?
文章探讨消费补贴政策是否为雪中送炭,还是竭泽而渔,分析其对困难群体储蓄的影响,强调提高劳动者收入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是雪中送炭还是竭泽而渔?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纷纷采取措施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欧美和台湾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最近我国也与时俱进接连出台了很多往常未见过的惠民措施,比如家电下乡补贴、农机补贴、小排量汽车补贴、城市困难群体的零利润商品销售等等。仔细对比,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我国都是消费补贴,而不是消费券?其中有何玄机?
毫无疑问,同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欧美和台湾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动用自有储蓄还是不动用自有储蓄,而中国的消费者不动用自有储蓄就没有机会享受消费补贴;欧美的消费券是无差别发放,中国的消费补贴却只能惠及困难群体中的有钱人。
为什么同是惠民措施,欧美和台湾着眼于增加群众的消费能力,而中国却把目光盯上了困难人群的自有储蓄?诚然,中国的消费补贴可以用较少的财政投入,撬动更多的消费能力释放,对于短期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拉动经济快速复苏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们的政策能够仅仅着眼于繁荣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复苏吗?这样的政策措施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吗?
中国的困难群体本来收入就偏低,他们积攒一点储蓄是很不容易的,而他们积攒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将来养老、医疗、子女上学、以及住房的需要,这些本该由社会承担很大一部分的基本保障几乎都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他们本来可以压缩自己的消费需要,来保存为数不多的自有储蓄,为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增加一点安全感,但是如今却可能由于国家消费补贴的诱惑,使这部分保障性储蓄被极大地消耗。
困难群体的自有保障性储蓄一旦被消耗了,短时间内就很难补回来,除非国家同时采取措施,大幅度提高困难群体的工资性收入,但是国家有这样的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措施伴随出台吗?困难群体的自有保障性储蓄被消耗了,又无法通过大幅度的劳动收入的提高来回补,一旦经济危机持续,下一阶段国家拿什么来促进社会消费市场的繁荣,拿什么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如果经济危机的发展和延续,威胁到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条件,国家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填补困难群体自有保障性储蓄的空缺?这种发放消费补贴的政策,真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吗?
这种对困难群体发放消费补贴的政策,看似对人民群众进行了雪中送炭,其实从长远来看更像是政府在竭泽而渔。短期内,困难群众受益、资本家群体受益、追逐政绩的政府官员受益,那么长期呢?如果困难的经济形势持续,人民群众的财力又枯竭、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国家所面临的危机难道会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危机吗?
从长远来看,只有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才是促进内需增长的治本措施;只有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才能真正启动消费和生产的良性循环,为国民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真切地盼望有良知的政府智囊,积极地对上层建言,促使政府在发放消费补贴的同时,有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措施伴随出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纷纷采取措施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欧美和台湾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最近我国也与时俱进接连出台了很多往常未见过的惠民措施,比如家电下乡补贴、农机补贴、小排量汽车补贴、城市困难群体的零利润商品销售等等。仔细对比,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我国都是消费补贴,而不是消费券?其中有何玄机?
毫无疑问,同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欧美和台湾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动用自有储蓄还是不动用自有储蓄,而中国的消费者不动用自有储蓄就没有机会享受消费补贴;欧美的消费券是无差别发放,中国的消费补贴却只能惠及困难群体中的有钱人。
为什么同是惠民措施,欧美和台湾着眼于增加群众的消费能力,而中国却把目光盯上了困难人群的自有储蓄?诚然,中国的消费补贴可以用较少的财政投入,撬动更多的消费能力释放,对于短期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拉动经济快速复苏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们的政策能够仅仅着眼于繁荣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复苏吗?这样的政策措施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吗?
中国的困难群体本来收入就偏低,他们积攒一点储蓄是很不容易的,而他们积攒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将来养老、医疗、子女上学、以及住房的需要,这些本该由社会承担很大一部分的基本保障几乎都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他们本来可以压缩自己的消费需要,来保存为数不多的自有储蓄,为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增加一点安全感,但是如今却可能由于国家消费补贴的诱惑,使这部分保障性储蓄被极大地消耗。
困难群体的自有保障性储蓄一旦被消耗了,短时间内就很难补回来,除非国家同时采取措施,大幅度提高困难群体的工资性收入,但是国家有这样的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措施伴随出台吗?困难群体的自有保障性储蓄被消耗了,又无法通过大幅度的劳动收入的提高来回补,一旦经济危机持续,下一阶段国家拿什么来促进社会消费市场的繁荣,拿什么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如果经济危机的发展和延续,威胁到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条件,国家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填补困难群体自有保障性储蓄的空缺?这种发放消费补贴的政策,真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吗?
这种对困难群体发放消费补贴的政策,看似对人民群众进行了雪中送炭,其实从长远来看更像是政府在竭泽而渔。短期内,困难群众受益、资本家群体受益、追逐政绩的政府官员受益,那么长期呢?如果困难的经济形势持续,人民群众的财力又枯竭、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国家所面临的危机难道会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危机吗?
从长远来看,只有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才是促进内需增长的治本措施;只有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才能真正启动消费和生产的良性循环,为国民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真切地盼望有良知的政府智囊,积极地对上层建言,促使政府在发放消费补贴的同时,有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措施伴随出台。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