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志愿军老战士王忠诚成为世界级医学大家

火烧 2009-01-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王忠诚从抗美援朝战场起步,成为世界级神经外科专家,被誉为‘万颅之魂’,其医学成就与战场经历紧密相连,展现医学与历史的深刻结合。

志愿军老战士王忠诚成为世界级医学大家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题记:在世界脑外科领域取得一流成就的我国著名医学大家王忠诚同志,不久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在这位王大夫的科学历程中,1950年代那段抗美援朝经历,具有特别的意义。

 

王忠诚,男,1925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忠诚借助显微镜在进行脑部肿瘤切除手术。

他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惟一超过万例的医生,被誉为“万颅之魂”;他是世界上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他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人。

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王大夫的这些举世闻名的成就,起因却是在19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殊经历。

王忠诚1925年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贫寒家庭,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着摆地摊、卖杂货艰辛度日。家里的女孩都未能上学,男孩最多上到初中。但在王忠诚的坚决要求下,他靠着自己半工半读,成为全家唯一的大学生。目睹过旧社会的腐败,亲历过日本侵占时期的悲惨,他原本的理想是学工科,希望以此强国,但考虑到经济状况,他最终选择了免学费的医学院。

   

1949年,从北平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24岁的王忠诚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这太好了,终于有薪水了。”老人欢喜地回忆道。大学四年他靠着做家教、送煤球等,勉强撑了过来,冬天里穿的是好心的同学“借”给他的棉袄。两年后,作为业务骨干,他随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边,在一片荒林雪野里,他们搭起土坯,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

1951年,天津抗美援朝医疗队在吉林洮南合影,
王忠诚(三排右二)是其中一个医疗小组的组长。

   

战场上,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但那时中国的神经外科几乎一片空白,王忠诚和同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最可爱的人死去,束手无策,心如刀绞。

“冲啊,冲啊……”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临终前,不少人在昏迷中还高喊着冲锋陷阵的口号。这喊声,在王忠诚的脑海里,至今清晰得好像昨天刚发生的事。

“觉得自己无能啊!很对不起他们。骨科、外科、内分泌科等我都能治,却治不了脑外伤。”王忠诚后来回忆说。

也就在朝鲜战场上,这位志愿军战士暗自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学习脑外科!

从朝鲜战场回国以后,1952年,卫生部在天津举办神经外科进修班,王忠诚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求索之路。

王忠诚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第一次突破,是用自己身体为代价换来的。从1954年开始,整整7年,他在缺乏基本防护措施的条件下研究脑血管造影术,积累起 2500份病例资料,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全国神经外科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使手术检查的危险性由百分之二降至千分之二。

王忠诚的老同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罗世琪回忆起那段日子仍然心有余悸。放射线直接照射会导致人体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当时,王院长白血球只有3000了,他还坚持做,真的不怕死。”“当年他连续六次患肺炎,如今白血球含量仍只有常人的一半。”

当年王忠诚几乎被无缘无故的发烧夺去了生命,付出了如此代价以后,王忠诚硬是凭着革命加拼命精神,在科学研究上获得了突破。他的一部划时代医学专著《脑血管造影术》,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

从1950年代解决脑血管造影开始,王忠诚率领着中国神经外科,就像一艘破冰船,闯入“死亡之海”。

1960年代,他改善了一些颅脑手术入路及摘除技巧;上世纪70年代开展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由10%降至今天的2%以下。

19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成为世界上惟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1990年代,王忠诚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接着,王忠诚又向另一个“不治之症”——脊髓内肿瘤进军。长期以来,这种病的治疗效果差,术后瘫痪多,往往“治不了聋又添哑”,国外几乎无人问津。王忠诚则创造了170例脊髓内肿瘤手术无一人死亡的奇迹。

王忠诚曾说过,“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手术后,王忠诚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康复病人情况。他认为,“不但要把病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如今,年过八旬的他已放下了手术刀,但王忠诚仍每天按时上下班,参与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该奖每四年颁发一次,用于鼓励在国际神经外科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医生。

当王忠诚站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巅峰时,他依然惦记着病人,“我要感谢我的病人,是他们和我一道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向疾病发起挑战,不断超越人类自身和医学教科书的局限,一起创造了生命奇迹”。

王忠诚与同事们一起讨论病例。

看起来好像王忠诚在抗美援朝的经历似乎带有偶然性,实际上,这里面有深刻的思想渊源。一名医生,当然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病人因为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死去,无疑会刺伤医生,尤其是当医生自己的医术不够时。这是普遍的现象。

但是,王忠诚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因为那是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上!那就只能用一名志愿军战士的思想意识来解释。王忠诚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他是医学战线上的战士,他在这个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无私无畏。这样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加上他作为一名科学探索者的求真、求索品质,才成就了他后来的医学事业,他才会在那没有平坦大道的科学事业上,“不畏劳苦,勇敢攀登”,从而达到当今脑外科医学光辉的顶点。他虽然已经84岁了,但是他没有停息,他依然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王忠诚的革命精神、科学态度,是我们新中国科学家的典范,也就是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态度,才会成就世界一流的科学成就。所以,王忠诚同志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理所当然,他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名中国医学科学家,获得国内外这么多荣誉,也是当之无愧!

当我们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夫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声:他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参考文献:王忠诚大夫对于红包的拒绝,让人无法拒绝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25ACAE7DAD.html

【独家】 画说魏巍诗《毛泽东颂》[2008-08-27 07:2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DA68977DAD.html

毛泽东的科学文化:解放思想与自主创新的典范 [2007-12-17 20:09]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50B577DA5.html

毛泽东授予原“美军上校”中将军衔[2008-10-09 10:4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4351D47FDA5.html

毛泽东神,还是不神?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4EA901F7DAD.html

欢迎交流: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