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混在北京

火烧 2009-01-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讲述在北京生活中的骗术与文化乱象,揭示北京社会中常见的吹牛、骗术现象,以及披着文化外衣的混混如何影响地方领导,展现北京独特的社会风貌与人性百态。

混在北京  

   

北京是骗子的天堂,到了北京,即使你曾经是个憨厚的孩子,几天一过,你就能很快学会吹牛,骗术就会与日俱增,并且成为习惯和第一需要。如果有骗术大学需要学四年的话,混在北京的社会里只要几个月就可毕业,否则,你就混不下去。就得找朋友借钱买车票回老家。

2000年,新的千年开始,期望有一个新的起点,受一个影视明星邀请,我思虑再三决定北上。一夜火车,曙光初照来到北京,茫茫人海,举目无亲,顿时就有被卖掉的感觉,惶惑之中坐上一辆车来到五环之外一个涮羊肉馆里。明星一个,夫人一个,老头一个,明星老早熟悉,不足稀奇,倒是那老头据说曾经做过外交部副部长,介绍时老头不置可否地笑笑,我顿时清醒,到了北京了,可望不可即的外交部就在我的身边。我当时就想打电话告诉家乡的所有人:中午我和外交部副部长在一起吃饭啦!

在北京,每天见闻到泗洪一讲都可以震动。虽说见不到总理、总书记、委员长等伟人名人,但和你在一起吹牛吃饭的北京朋友,听他们说似乎都和这些人有关系,一次在桥底下小饭店吃饭,十几个人几乎是侧身坐在一起——这就显示出皇城根下的人重精神而不是物质——浪漫和现实结合的很好。一个民警说,某某总理的儿子我一个电话他就得过来,我叫他立正,他丫的不敢稍息。要是按照我们小地方庸俗的思想就会说,你和总理儿子这么好,四十来岁咋才干个街道片警呢。席间,明星介绍我,说,许哥是江苏日报总编,(我作为江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不曾听说过还有这个报纸)我着实吓了一跳,我知道这位明星兄弟是几倍地抬举我,让这些小子能稍微高看我一眼,可全桌上根本没有把你这个“总编”放在他眼里,果然话没落音,一个小瘦子抢过一块鸭脖子说,中宣部一个什么部长和他经常去怀柔钓鱼。还他妈经常找他借鱼食。居然还有一个问我江苏在什么地方,真不知是不屑一顾,还是孤陋寡闻。

最可怕的是一些混在北京,披着文化外衣的人,到下面招摇撞骗,把真正的文化人玷污了。他们或许会画几笔,写几下,或者带个什么“国字号”的证件(真假杂交而成),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再把舌头一卷,就成了地道的北京人了。下边的领导特怕他们——不是怕他们的才华,这类人多没有真才实学,要说写字他们远不如姜广志、祝冰他们,要说写文章跟我后面学十年还未必入门,关键要命的是他们会在谈话之中,喝酒之中,能主动地给中组部、中纪委或下面这些领导直属部委的哥们打电话,还骂骂咧咧的说你他妈不就是一个副部级吗,少他妈在哥们面前摆谱,或者对县乡领导说,你们省委书记上次到北京和我用这个(玻璃杯)整了一大杯。(其实他或许就是这个省下面一个县乡出去的小混混)说者有意,听着更有意,县乡级领导知道遇到救星了、伟人了,眼见提拔、消灾就都有可靠地保障,于是这些混混便心想事成。

我和明星到河南转了一圈,比起我们这些从京城下来的,河南人就小巫见大巫了,给他挂一个自制的牌子,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掏钱,还有的争先恐后呢。当然,我只是随从,我既没有为虎作伥,也没有推波助澜,只是混点吃喝。再说一桌饭多我一个少我一个都可或略不记。

在北京作息也是颠倒黑白的,夜里个个像激情一样难以入眠,穷侃胡吹没有尽头。很有点老鼠、蝙蝠的习性,天一黑就兴奋起来,阳光灿烂时他们就全部躲在黑暗中鼾声四起了,12点以后起来吃早饭是很正常的,这对于我们这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很不适应,加之干冷,加之家家户户的煤炉浓烟,像走进石化工厂,肺和喉咙也就开始排污。于是,我的要求随区位优势也顿时提高,想,若干不到部长这个级别,这里还真没有什么吸引力(难怪开出租车的开口都是部级以上)。于是,几个月后,我借口回家看看就一去不回头了。说实话凭我这点本事京城确实也混不下去。主要是不敢当着县乡领导的面给中纪委、中组部的“朋友”“哥们”打电话。 2009-1-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