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壮志未酬

火烧 2009-01-09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壮志未酬的主题,结合张爱萍将军与孙犁老人的反思,探讨革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质疑与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同时批判当前社会中的不良现象。

壮志未酬 (2009-01-09 11:43:32)


  看孔庆东老师的《抗议国家恐怖主义》,引了张爱萍将军的一段话: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人民有发言权,第二,共同富裕。这两条我们没做好。如果革命的结果就是这个样子,我当初就不该参加革命。

  这是充满血泪的话,这是为劳苦大众为实现革命理想出生入死奋斗一生的真正共产党员的话。

  我想到我所崇拜的孙犁老人的晚年的凄凉心境,凄凉话语。

  “我不知道,我现在看到的,是不是我青年时所梦想的,所追求的。我没有想再得到什么,只觉得身边有

很多的累赘。”

   “我时常想起青年时的一些伙伴,他们早已化为烟尘,他们看不到今天,我也不替他们抱憾。人有时晚死是幸运,有时早死也是幸运。”(《反嘲笑》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九日。)(引自《曲终集》)

  “文章,恐怕一时写不成了,不是绝对不能写,是不愿再沾这个边。”

  “目前,无论物质及文化,均受不同程度污染,如水,菜蔬,粮食,环境等,我辈已无法抵御,并无处躲避,电视不愿看,关闭,收音机不愿听,不开,报刊书籍亦如此,新的不愿看,还可以看些旧书。再比如棒子面,这本是我爱吃的东西,但目前市场所售,据说已提取味精及维生素,所剩渣滓,小贩涂以黄色,售之

用户。”

  “革命,文学,似是而非,非一言可尽,感慨系之。”(致徐光耀信,引自《芸斋书简》)

   孙犁从年青时起,参加革命,抛妻别家,晚年一再失望,一九九五年始,不发一文,不回一字。

   晚年的现实,是不曾预料的,无可奈何的。如果为了一部分人富起来,可有谁奋斗牺牲呢?

   孔老师为文,常举智取威虎山为典,自是寄托着感慨。

   自幼熟读杰出的革命武侠小说《林海雪原》,熟唱杰出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少剑波,杨子荣,白茹等英雄形象时常出现于脑海,小时候做梦都与他们在一起。那是一个多么纯洁美好的人生境界。每当想起他们,充满激情与力量,世俗的生活中感觉到诗情画意。

   无数的革命先烈离我们远去了。举目四望,我看不到心中的英雄。

   但我却见到座山雕,南霸天,黄世仁,蝴蝶迷们卷土重来。见到外貌酷似样板戏中人走进发廊。

   前年的初春,望着飘飘洒洒的漫天雪花,想起儿时的精神伴侣《林海雪原》,想到那些可爱可敬的革命战士,填了首鹧鸪天词:

   曾梦山林捣匪巢,雪原驰骋显英豪。

   子荣少帅堪为伍,不负青春热血抛。

   心渺渺,雪飘飘,书窗闲对又元宵。

   未酬壮志今犹恨,何日弯弓射大雕!

 

   掷笔朗吟数遍,荡气回肠,与当年听杨子荣的打虎上山胸有朝阳正同。但我知道,我的青春无所作为,一去不复返了。我的舞文弄墨,无非是在沉重的大山下吐口闷气罢了。舍此又能在哪里发言呢?

   我在庆东先生的博客后面凑热闹评了两句:今日痛饮三鹿奶,壮志未酬誓不休。

       2009,1,9.瓜蔓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