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卦的六方会谈,已经说了三方,九五是称霸的一方,大权在握,垄断世界。六三是随风倒的一方,跟着感觉走,或者说跟着物质走,好听一点是跟着现实走。初九是开创新时代的一方,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
现在再来看“六二”,说到“六二”,又让人有许多话要说,在古代的解《易》中,有“乘、承、比、应”的说法,“乘”,就是处在上面,象乘马一样乘在上面。 比如六二在初九之上,称为六二“乘”初九。“承”是下面承接上面,象初九在六二之下,就称为初九“承”六二。“比”就是相类聚集在一起,如六二与六三、六三与六四靠在一起,就是“比”。“应”是对应,隔二位相对,一卦六爻有三对对应。如六二与九五对应。
然后,在孔子所作的十翼中,没有这样的解《易》方法,这样的解《易》方法,是在汉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后来成为了解《易》的钥匙,一直流传了二千多年,到现在还在这种方法里兜圈子,这是很令人叹惜的!我们应该跳出这种观念,开启新的智慧。
如果用“乘、承、比、应”的方法来解《易》,这一个<屯>卦在王弼眼里看来,好象是六个人的男女恋爱问题,说起来真是笑死人!
王弼说,六二与九五相应,原来应该嫁给九五的,但是却被初九看上了眼,初九这位匪寇经常去骚扰她,但是她坚决不嫁给他。反正,因此弄出许多纠葛来,大概王弼当时年青,只有二十来岁,所以把青春期的恋爱观都寄托到《周易》当中去了,后来他的注解还被当成官方正统颁布,流传了将近二千年,你说奇怪不奇怪!
在王弼看来,阴爻代表柔弱的女人,阳爻代表刚强的男人。其实并非如此,女人中也有刚强者,男人中也有柔弱者。所以,阴爻,既可以代表女人,也可以代表男人;阳爻,既可以代表男人,也可以代表女人,这是不一定的。就象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小人”当中,就包括了男子,而“君子”当中,也包含了女子。作为君子的女子,就不难养,作了小人的男子,也难养啊。
不过,也可以说,因为《周易》不易解,所以后人想出了取巧的办法,觉得配上这些方法,《周易》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周易》并不难解,孔子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觉得难解,是因为没有掌握《周易》原则的缘故,如果用王弼的方法,则使《周易》变成《王易》了,《周易》的意义就缩小了很多 。
现在来看周公给六二所写的爻辞:
“六二:屯如邅(音占,转也)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屯”是屯难,解<屯>卦也确是一个难,如果过了这一个难,以后的卦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屯>卦会是一个难呢?因为<屯>卦是继<乾><坤>之后的第三卦,<乾><坤>二卦是纯卦,纯阴纯阳,还容易理解,何况孔子对<乾><坤>二卦特别重视,解得特别详细,所以一般对<乾><坤>二卦没什么问题。而到了<屯>卦,就遇到困难了,因为阴阳互相交杂,呈现的意象就变得复杂起来,而爻辞又“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所以就很难探索到《易》的“微显阐幽”之旨了。
而又因为“六二”可以代表“女子”,而爻辞中也提到“女子贞不字”,又提到“匪寇婚媾”的问题,所以会很容易让人在卦中为她找对象了。在古代流传的卜卦中,就有“世、应”的用法,“世”为主,“应”为用,“世”隔二位为“应”,所以,京房、王弼他们就很自然会把这一套公式用到了解《易》上面。认为“六二”的正应是“九五”,六二应该嫁给九五,那么“匪寇”是谁呢?看来看去,这一卦中只有二个男子——初九与九五。既然六二与九五是门当户对的一对,那么,匪寇就只能是初九了。然而,初九也不象是匪寇,孔子说他“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应该是一位正人君子,怎么成了非礼六二的匪寇呢?真让人想不通!也许因为没办法,既然在爻辞中提到“匪寇”,所以总得在六爻之中找一个“匪寇”出来。也真难为这些破案的公差,为了交差,就不惜诬良为匪了。
孔子说《周易》的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因此,不要把“女子”真当成只是女子而已,“女子”只不过是比喻,称名虽然小,只是“女子”,但是取类是大的,包括了男子。其旨是非常深远的,其辞是很有文采的。
因此,现在解《易》,要跳出王弼的“恋爱观”,不要只纠缠于男女问题,把“弥纶天地之道”的《易经》,弄成小家子气了。
现在把六二的爻辞翻译成白话,意思是说:
社会到了灾难屯 积的时候,前途充满了险阻,虽然乘着健行的骏马前进,但是仍找不到出路,只好再原路返回家中。面对盗贼一样的行径,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节气,就象坚贞的女子一样,即使寂寞苦守十年,也不在乎,等到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才与他一同共事。
“如邅(音占,转也)如,乘马班如。”是比喻自己虽然有经天纬地的才学,但是生不逢时,即使有健如骏马的身手,但是遇到时机不对,就不应该硬闯,应该“穷则独善其身”,不随波遂流,与浊世同流合污。待进而动,以待“达则兼善天下”,达成自己的志向。
中国古代就多这样的人,如汉末动乱中的诸葛亮,就不愿投靠“乱世奸雄”曹操,宁愿躬耕于垄亩,即使是适逢明主刘备,也不是一请即从,而要通过三番两次的考察,才决定以身相从。如姜太公、张良之类,也是不与“匪寇婚媾”的。
说到古代,就联想到现代,现代的教育是:“学成文武艺,货与资本家。”大学毕业,能进外企最好,只要有钱,什么都肯干,品德气节都丢到钱后边去了。这是现代教育的失误!古代教育还重视家教,师徒相授,中国之大,明师授高徒,还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出世。最可怜的是现代教育,从小到大被关在学校里,规定读几本入世无用的书,读了十年、廿年,结果是眼睛近视,入世无能。这样的教育,真是误人!
所以,把六二这一爻比作现在,就是指能够保持爱国情操,不受西风侵浊,具有特立独行品格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