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月经济数据有感
2025年5月的数据,让我有些感想。想了几天。
去年5月的时候,因为五一节的关系,很多人(连同衙门)都很期待,认为国内消费会热一波。但是现实给了人一记闷棍。2024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
相比2023年5月的同比增长12.7%,简直是惨不忍睹;但是比起更加愁云惨淡的2024年4月,尚可聊以自慰。
2025年的5月,没人再对五一节消费报以希望了。因为4月与美国的关税战打得如火如荼,没人对经济再有乐观态度。但是出来的数据倒不难看。2025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71亿元,增长5.0%。就连所有人都瑟瑟发抖的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也比去年高。
从走势上看,2025年比2024年应该强一些。我的感觉,日用消费品价格下跌了,商品卖不动了。统计局也说通缩了。但是统计局补充说,如果剔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上涨0.6%。
如果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个CPI其实是挺舒服的。但是如果是经济萧条、未来预期不明朗,就不好了。不光是消费品价格在下降,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2025年6月上旬与5月下旬相比,11种产品价格上涨,35种下降,4种持平。
消费资料、生产资料都跌了。房价也跌了。除了上海,新房房价差不多都跌了;二手房房价连上海也跌了。不过我还是以前的那个建议,有购房需求的人,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我前几天路过上海一楼盘,进去看了看,销售说现在买房首付连20%都不用了。当然,如果你的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还是慎重。
2025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1947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持平。从环比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0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47亿元,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投资6799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120104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以上,所以它的下降拉低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长久以来的下降趋势,2025年的同比增速比2024年还低。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提问,宏观政策组合拳对于5月经济数据表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付凌晖回答说: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相关商品销售较快增长。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在25.6%-53%,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设备更新投资的带动作用也在持续显现,前5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旧换新的政策,没有设备更新投资的带动,不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都将惨不忍睹。
国补的钱从哪里来呢?首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其次是地方按比例配套和自行安排的资金。而地方财政是没什么钱的,所以地方配套或者自行安排的资金,来路十分可疑。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一些财经专家整天叫嚷政府财政危机,不顾经济增长充实了各种收入来源的现实。现在经济不增长了,不仅地主家没有余粮,衙门也没钱,财政危机才真正来了。
海关总署提供了进出口的统计数字。2025年4月中美关税贸易战开打,5月日内瓦谈判达成了临时方案。2025年4月,中国对美进出口双降(以美元计价,下同)。1-4月,对美进出口累计总值下降3.1%,其中出口下降2.5%,进口下降4.7%。1-5月,对美进出口累计总值下降9.1%,其中出口下降9.7%,进口下降7.4%。这当然是大幅度下降,但还是出乎意料。因为我的感觉,4、5月间中美贸易几乎停顿,竟然同比只下降不到10%,有点反直觉。
同样反直觉的是,1-4月全部累计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1.3%,1-5月也是同比增长了1.3%。外贸还增长了,这是多大的喜事啊!不过,累计出口是正增长,累计进口则是负增长。这倒正常。进口在经济学上可以视为消费,经济不增长,还消费个毛。
不过统计局不这么认为。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问,进口收缩的原因是什么?付凌晖回答说:这是因为(1)受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2)部分国家加码贸易限制性措施,(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滑。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进口保持增长。前5个月,机电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进口额分别增长69%、7.3%。
国别(地区)总值表上(不包括所有的国家/地区),1-5月,累计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泰国(20.9%)、越南(18.8%)、印度尼西亚(16.8%)、印度(15.1%)。这让斥责越南作为转运枢纽被某些国家用来逃避关税的美国、工商界纷纷表示要防止“冒充越南商品”行为的越南,情何以堪啊。
累计进口增长最快的是……香港(18.2%)、台湾(14.7%)、新西兰(10.7%)、泰国(5.9%)、印度尼西亚(5.1%)。香港和台湾排名前二,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从香港累计进口总值其实不很高。但是台湾不一样。1-5月从台湾累计进口总值比美国还高,相当于整个欧盟的90%,和整个拉丁美洲差不多。如此惠台,换来了二流子馆长;馆长来了还有人送茅台、送水果。台湾的统派,国民党当政的时候受打击,民进党当政的时候还是受打击,到了大陆,别说送茅台,送卫生纸的都没有。
里里外外、方方面面、高高低低,都透着一股一股奇怪的气息。我感觉用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