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权在哪个党 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失了军权?让司马懿崛起?
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失了军权?让司马懿崛起?
魏蜀吴三家在军事体系上各有特色:曹操本族的兄弟比较多,还有关系亲密的夏侯氏兄弟,《三国志》把他们合为一传,称诸夏侯曹,曹操主要依靠他们执掌军权,是曹军嫡系中的嫡系;刘备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堂兄弟,但他有结义兄弟,军权长期掌握在关羽、张飞手中;孙权相对五湖四海些,他的父亲、哥哥帮他拉出来一支能打的队伍,军中将星云集,也不缺人才。
但是,和曹操平辈的曹氏和夏侯氏兄弟寿命都不长,夏侯、夏侯渊死在曹操的前面,曹仁在曹操死后3年去世了,曹洪在世时间长一些,但由于跟曹丕有矛盾,很早就淡出了军界。曹丕给儿子交班时,诸夏侯曹的核心人物只剩下了两位,一个是曹真,一个是曹休。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被曹丕定为三个辅政大臣之一。曹休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称为千里驹。曹操很注意锻炼他们,他们年轻时都在号称汉末四大主力之一的虎豹骑中任职,参加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一点点积累起军功,在曹军中也相当有威望,有他们两位叔叔保驾,魏明帝曹睿应该不犯愁,但命运多舛,他们二人分别打了一场大败仗,之后竟然都落陌而死。
首先曹休,当时负责东线战场。曹魏要同时对抗蜀汉和孙吴,所以有三个战场,曹睿接班时西线主要由曹真负责,南线由司马懿负责,还有一个东线,开始由夏侯负责,夏侯死后就由曹休负责。曹丕在位时东线一度是主战场,曹丕多次亲征孙吴都是在东线的扬州一带用兵。到了曹睿时期,诸葛亮高频率地北伐,主战场转到了西线,南线次之,东线相对更次要了。但是,主持东线战事的曹休没有闲着,他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先后四次伐吴,前三次都打赢了,打得有声有色。
曹休出身于虎豹骑,是一员猛将。他第一次担当重任是随曹洪战下辩,当时曹休是骑都尉,相当于一个师长,他同时还是总指挥曹洪的军事参谋。在诸夏侯曹中,曹洪是军事才干最差的一个,又是最有钱、也最爱钱的一个,很会享受,平时到前线打仗都要把私人的歌伎班带上。曹操不太赏识这个族弟,但曹洪跟随自己时间很长,资历很老,所以这次仍然让他担任总指挥,曹操临出发前给曹休交代说: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操故意让曹洪知道此事,曹洪自然心里明白,大事小事都委事于休。
此战曹魏取得大胜,就连后来参战的张飞也吃了败仗,曹休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干。夏侯死后,曹休以镇南将军的身份主持东线战事,镇南将军地位并不高,离夏侯生前担任的大将军一职差了好几级,但曹丕对曹休寄予厚望,命他假节都督诸军事,东线战区内的军、政官员全部听从他的调遣。曹休出发时曹丕亲自相送,还专门从车舆上下来,与曹休执手而别。
曹休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他一到任就主动发起了历阳之战,大败孙吴守军,曹休还别遣兵渡江,烧毁了孙吴在芜湖的大营,使孙吴损失惨重,曹休因功晋升为征东将军。
但天不遂人愿,一向顺风顺水的曹休却在第四次伐吴时吃了大败仗。魏明帝即位的第二年,曹休再次伐吴,为了配合他的行动,曹睿下令南线总指挥司马懿率部由汉水南下进入长江,攻击孙吴的左翼。面对两路大军的进攻,孙权不敢怠慢,赶紧把陆逊从与蜀汉作战前线调了回来。
曹休开始进军很顺利,他攻击的目标是寻阳,还没有全面开战,就来了好事,吴将周鲂率部投降,曹休进军速度更快,未等司马懿方面赶来,他已进入孙吴防区的腹地。表面来看,孙吴正面布防有问题,周鲂投降后变成了大门洞开,曹军可以长驱直入,但这正是陆逊卖的破绽,他的目的是诱敌深入,而周鲂是他派去诈降的。
结果曹休遭到陆逊的反击,在夹石这个地方发生了激战,曹军惨败,损失了上万人马。按说曹休应该迅速撤兵,胜败是兵家常事,曹操当前也一再打败仗,回头再来就是了。但曹休自出道以来净打胜仗了,没有尝过败仗的滋味,让他撤军实在心有不甘,加上曹休仗着人马众多,所以即使发现上当,他也拒不撤兵,结果又被陆逊打败,曹休退至石亭,这时军中发生夜惊,士卒混乱,丢盔卸甲四处乱逃,幸亏贾逵及时赶来接应,曹休才退回到曹魏控制区。
夹石之战是一场重要的战役,陆逊用耐心打败了曹真。对于势头正猛的人不要跟他硬拼,因为他在气势上占优,硬拼要吃亏,明智的办法上诱使他犯错误,引他上钩,然后趁其不备,找准时机突然发起反击,并且一战致其于死地。所以,在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的时候,一定先把你的破绽露出来。一个没有破绽的人,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对手看透和掌握的人,露出破绽不要紧,因为你最清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当对手自以为抓住你的破绽进招的时候,他的破绽就露了出来,给你出奇制胜创造了机会。
此战彻底扭转了魏吴双方在东线的局势,之前一直由曹魏压着孙吴打,孙吴屡战屡败,此战之后曹魏相当长时间里没有能力再发动大规模伐吴之战了。此战也改变了曹魏内部的政治格局,战后曹休羞愧难当,上书谢罪,曹睿虽然专门派屯骑校尉杨暨等人前去慰问,不仅没有任何问责,而且礼遇赏赐更加优厚,但曹休还是缓不过来劲,不久后生背痈而死。曹家最有实力也最有前景的大将就这样窝囊地死了,几年后曹真也在另一场伐蜀失利后抑郁而死,曹氏在军中失去了领军人物,为司马懿的崛起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