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本末日 九、一份并未实施的直捣日本计划

火烧 2021-09-06 15:16:00 1070
九、一份并未实施的直捣日本计划   在甲午战争未开始前,各国包括日本人都承认清廷确实拥有不容轻视的海陆军,特别是北洋舰队,赢得了诸多赞誉。大多数西方人士相信中国占了优势,日本想要取胜几乎是痴人说梦。在
日本末日 九、一份并未实施的直捣日本计划

九、一份并未实施的直捣日本计划  

  在甲午战争未开始前,各国包括日本人都承认清廷确实拥有不容轻视的海陆军,特别是北洋舰队,赢得了诸多赞誉。大多数西方人士相信中国占了优势,日本想要取胜几乎是痴人说梦。在这些西方友人看来,中国军队受过精良的训练,船坚炮利,预言日本最后必将被彻底粉碎。> >    但事实却是,一经接触,清朝政府就溃不成军,庞大的陆军固然不堪一击,即使新建的北洋舰队也几乎片甲无回。这样的失败让天朝上国的朝臣们悲痛不已,由悲 痛化为力量的清朝许多言官纷纷提出“”之计,主张直捣日本,攻打长崎、横滨、神户,封锁日本沿海港岸,或占领那霸、琉球,恢复故土。一时间,这些 言论甚嚣尘上,让朝廷在惊讶的同时略带了一丝欣喜。> >   1.甲午海战的四幕> >   中日两军的正式接触,也是第一幕,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丰岛海战。> >    “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 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七时二十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下战斗命令。七时四十五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 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福建船政局自制舰“广乙”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于是退出战 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济远”> >   清士兵登船开赴朝鲜。1894年7月25日,清军和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相遇,战争的第一幕开始了> >   舰则作战英勇,伤亡亦惨重。八时三十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    此时载有第二波增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 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济远”舰借机西撤,日舰以时速二十二点五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并 发尾攻击“吉野”号。> >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 >   被击沉的清军运兵船“高升”号> >   沉“吉野”号。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操江”舰也被俘虏。> >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这是第二幕。> >   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   此后,日军的攻势,呈一日千里之势。8月17日,日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重兵防守的平壤,镇守平壤的叶志超等人于夜间统率诸军,弃城北走,经过安州、定州,都弃而不守,这是第三幕。> >   第四幕,已经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日军把清军精锐一举赶过了鸭绿江,朝鲜全境都落入其手。8月18日,日本舰队决定性地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以半天的时间摧毁了北洋舰队。> >   一群侏儒军队将一群扎着辫子的“女人”军队彻底击败,日军渡过鸭绿江后,连陷凤凰、旅顺、大连等地,彻彻底底地瓦解了中国“女人”军队的士气。> >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自同治以来,经过三十年师“夷”长技,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自强运动,就被几个侏儒开着几艘破船打得哭爹喊娘,实在是丢尽了中华民 族的脸。从各种史料来看,中国海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这种优势却亲手把大清海军推进了坟墓,从此后,大清海军一蹶不振。> >   2.直捣日本计划的破灭> >   甲午海战期间,京外臣工先后条陈对策,积极主战,汇聚成为一股清流。现在看来,大多数属书生论政,不足为取,但他们能先时而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印证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在危难之时的节操。> >    中国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甲午事起,日兵的调度及其战略,自然受到朝廷一些人的注意。在礼部右侍郎志锐看来,日本与英法用兵不同:“日人进攻韩 牙山被创后,闻街有万六千人,其不以全力攻叶军者,盖知平壤有兵,若一力攻叶,则汉城空虚,恐我军一鼓而下,故缓叶军之击,而以重兵守汉城,沿途设伏,以 守为攻,劳我师耳。威海、旅顺略开数炮,一击即退,此非攻也,特探路耳,特测量我炮台之坚松、炮力之远近耳。”所以,他觉得日本就像海盗,诡诈多。“今一 击即去者,乃示弱也,俟我防弛志懈,必有猛> >   攻大沽之举”。> >   侍读学士文廷式说,日本人用兵的方法是从德国那里学来的,因为朝廷和日本人交过手,那么按照德国的用兵策略,他觉得应该,“广筹善法良图,为久持之势”。> >   水师敦习琅威理在给的信中道:“中国言战,可百年不匮;若倭人战,不十年必亡灭矣!”> >   在这种分析下,翰林院检讨陈存懋具呈,请饬总兵刘永福统领旧部,直捣日本,闽浙总督谭钟麟、巡抚邵友潦、布政使唐景崧筹备军火,以为接应。他们“”道:“刘永福之军冲其前,福建、台湾接应之军踵其后,声势联络,决荡纵横,日人自救不暇,必撤兵回援。”> >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本名义,广西上思人。在中法战争中,他带领“黑旗军”击退了法军,因此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朝廷官员们希望他带领清军打退日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