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气候反常现象 为什么今年的气候与每年比这么反常

火烧 2023-01-05 07:31:33 1223
为什么今年的气候与每年比这么反常 近些年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全球地震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频繁,特别强。-----------------------------------------------

为什么今年的气候与每年比这么反常  

近些年

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全球地震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频繁,特别强。

-----------------------------------------------------------------------------------------------------------------------

2008年

(一)2008年度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总体上达百年一遇。

这次灾害性天气过程正值春运高峰,主要发生地域又是我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它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造成的影响几乎涉及各行各业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经济损失之大、受灾人口之多,为历史罕见。

2、台风登陆个数多,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破历史纪录

2008年,共有22个台风生成,其中 10个台风在我国登陆,登陆比例为有观测资料以来最高。

其中,第1号台风“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登陆时间比常年初台登陆我国时间提早了2个多月,比历史上初台最早登陆时间(1971年5月3日)提前了15天,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最早的一个台风。

3、强台风“凤凰”袭击9省,滁河发生大洪水

2008年7月28日,第8号强台风“凤凰”先后在台湾省花莲县和福建省福清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别达14级(45米/秒)和12级(33米/秒)。

“凤凰”强度强、影响时间长、范围广。

受其影响,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江苏、湖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局部出现了特大暴雨。

滁河水位迅速上涨,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仅次于1991年的大洪水。

4、黄河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凌汛

2008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1.5℃,比常年同期(平均9.7℃)偏高1.8℃,比2007年高0.6℃,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也是自1997年以来我国出现的连续第12个春季偏暖。

3月,黄河内蒙古段因气温回升迅速,开河速度明显加快。

由于开河期河槽蓄水量大,水位高,黄河内蒙古部分河段发生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凌汛灾害。

5、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气候反常现象 为什么今年的气候与每年比这么反常

2008年7月20~24日,四川盆地、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四川盆地、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湖南西北部、河南大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100~180毫米,部分地区达200~240毫米。

湖北、四川、江苏、山东、安徽、重庆部分地区发生了暴雨洪涝灾害,淮河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

6、上海遭受超百年一遇暴雨袭击

2008年8月25日,上海市出现入汛后最强暴雨天气,徐汇区1小时最大降水量117.5毫米,为187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

因强降水发生在居住密集的市区和上班高峰期,并且强降水远远超过上海市排水能力,市区15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最深处达1.5米,造成交通严重堵塞,虹桥机场多架航班延误,长途班车上百个班次晚点。

7、10月西藏出现罕见雪灾

10月26~28日,西藏林芝、昌都、山南、那曲和日喀则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资料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雨雪天气过程。

全区3个站过程降水量超过100毫米,7个站积雪超过10厘米,其中错那、嘉黎、帕里和索县分别达64厘米、33厘米、28厘米和25厘米。

强降雪(雨)天气过程造成山南地区的隆子、错那和措美三县受灾严重。

8、9月四川地震灾区遭受暴雨及滑坡、泥石流袭击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彭山和新都日降水量均突破9月历史极值。

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导致地震灾区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9、南方地区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秋雨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我国南方出现秋季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

10月21日~11月8日,南方平均降水量为94.9毫米,比常年同期(36.9毫米)偏多1.6倍,为1951年以来最大值。

受强降雨影响,南方多条河流发生罕见的秋汛,西江干流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湖南洞庭湖水系沅水、资水都发生了今年以来和历史同期的最大洪水,局地发生秋涝。

广西遭遇百年来同期最大暴雨袭击,上百万人受灾。

云南强降水引发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0、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

2008年1月1日至3月18日,东北大部、华北东部及内蒙古等地雨水稀少,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7省(市)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

由于降水异常偏少,加之气温偏高,导致东北西南部、华北东部、黄淮的部分地区及内蒙古中东部都出现了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出现特旱。

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农业生产受到不利影响。

(二)2008年度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暴风雪、严寒和冰冻席卷欧亚多国

2008年1~2月,暴风雪、严寒、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席卷欧洲东南部经中亚至中国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地区遭遇数十年乃至百年不遇的罕见严寒冰冻天气,导致逾千人死亡。

受影响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保加利亚、伊朗、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东地区、希腊、土耳其、格鲁吉亚和中国。

2、风暴“纳尔吉斯”重创缅甸,约14万人死亡失踪

5月2日,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登陆缅甸,引发暴雨、洪水和风暴潮,造成至少8.4万人死亡,5.4万人失踪。

3、龙卷风频繁袭击美国

2008年1~10月,美国东部和南部频繁遭龙卷风袭击,造成123人死亡,2008年成为1953年有确切记录以来造成伤亡情况最严重的10个龙卷风年之一。

4、4个飓风接连重创加勒比海

8月中旬至9月中旬,大西洋热带风暴“费伊”、飓风 “古斯塔夫”、“汉娜”和“艾克”相继袭击加勒比海岛国和美国,共造成至少832人死亡,其中“古斯塔夫”和“艾克”均达到4级飓风强度;“古斯塔夫”影响美国期间,新奥尔良200万市民被迫紧急撤离;“汉娜”和“艾克”为加勒比海岛国近48年来最严重的飓风灾害;在海地,三个飓风共造成600多人死亡。

5、飓风“伊万”袭击马达加斯加

2008年2月17日,飓风“伊万”袭击马达加斯加,造成83人死亡,177人失踪,受灾人口达32万,其中近19万人无家可归。

6、蒙古国遭遇暴风雪和沙尘暴

5月底,蒙古国中东部遭遇暴风雪和强沙尘天气袭击,造成52人死亡,部分地区能见度降到10~20米,个别地区风速达40米/秒。

7、南亚遭遇严重暴雨洪水

2008年6~9月,受季风雨影响,南亚多国出现暴雨洪水,并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共造成至少639人死亡,主要受灾国有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

洪涝灾害集中出现在6月中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

8、春季拉尼娜事件结束

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历时9个月,于2008年5月结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较常年偏冷的状况,拉尼娜事件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对流加强,使得周边国家如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出现降水偏多,赤道中东太平洋气候变得干冷,并通过大气环流相互作用影响到中国、北美、南美以及南部非洲和西非等地区的天气气候。

2007/2008年北半球冬季,北美频繁遭遇暴风雪袭击,欧亚多国遭遇严寒袭击,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出现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9、热带风暴“风神”严重影响菲律宾

2008年6月20~25日,热带风暴“风神”袭击菲律宾和中国,共造成至少674人死亡,其中仅在菲律宾就造成664人死亡。

“风神”登陆菲律宾东部萨马岛后,自东向西移动,横扫菲律宾中部十几个省份和首都马尼拉,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10、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冰雪范围不断缩小。

2008年9月,卫星监测的北极海冰图片表明,北极两条联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近道,即西北和东北通道,同时没有冰块的存在。

这一情况在12.5万年内还是首次出现,这也意味着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而且,由于冰块的融化,北极地区的西北和东北通道已经畅通,使得船只在北极冰帽附近海域航行成为可能。

------------------------------------------------------------------------------------------------------------------

2009年

2009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 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

台风“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

受其影响,8月6~11日,福建东部、浙江大部、江苏中南部及安徽南部等地过程降水量普遍有100~300毫米,福建东北部和浙江东南部有300~500毫米,福建柘荣达708.0毫米,其中8月6日20时至9日20时,浙江泰顺九峰雨量达1235.3毫米;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

台湾阿里山过程降水量为3139毫米,连续两天超1000毫米,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地区发生50年来最严重水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30年罕见秋冬连旱突袭北方冬麦区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

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常年值为3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少;平均无降水日数85.1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其中河南为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山西为历史同期次多。

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50年一遇。

持续少雨导致北方冬麦区出现严重秋冬连旱,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3. 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2009年4月1日至5月29日,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偏少8成以上。

特别是5月1~29日,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区域平均降水量9.6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区域平均气温15.9℃,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温高雨少导致黑龙江大部出现中到重旱,内蒙古东北部达特旱。

干旱造成黑龙江部分地区播种困难,已播玉米和大豆种子出苗困难;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火险等级持续偏高,部分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4. 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

8月1日至11月10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6省(区)区域平均降水量294.9毫米,比常年同期(425.6毫米)偏少3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少值。

特别是8月15日至9月15日,6省(区)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少,高温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高温少雨致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出现严重秋旱。

干旱导致江西鄱阳湖比常年提前两个月进入枯水期,赣江、湘江部分河段最低水位创历史新低;部分山丘岗地水库、山塘干涸;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5. 华北局地最高气温破6月历史记录

6月23~27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强。

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等地局部最高气温达40~43℃,6月25日,河南安阳(43.2 ℃),河北邢台(42.4℃),山东朝城( 41.8℃)、潍坊(41.4℃)、济南(41.2℃)、陵县(41.0℃)等地日最高气温创6月新高,安阳、邢台、朝城、潍坊等地均打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纪录。

异常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城市用电、用水等造成不利影响。

6. 四川地震灾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7月14~17日,四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和阿坝州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青川(203.7毫米)、北川(182.0毫米)、剑阁(166.2毫米)等8县(市)降大暴雨,其中青川连续3天出现大暴雨。

强降雨造成青川县一度通讯、交通中断;北川老县城发生泥石流,交通受阻;平武县发生大面积山体垮塌和泥石流;宝成线广元至绵阳区段多趟列车运营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7. 华北黄淮等地遭受今冬寒潮暴雪夹击

11月9~1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出现10℃以上降温,其中华北西南部、黄淮中西部、江淮中西部等地降温幅度达15℃以上;西北东部、华北出现中到大雪,山西大部和河北西南部积雪深度普遍超过10厘米,河北西南部及山西阳泉等地积雪深度达到30~50厘米。

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最大雪深破历史记录,其中石家庄积雪深度55厘米,阳泉积雪深度40厘米,大同、临汾、长治、邢台的积雪深度超历史极值10厘米以上。

由于降雪强度大,对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设施农业等造成了不利影响。

8. 华北黄淮大范围暴雨,部分地区降水量创5月历史新高

5月9~10日,华北南部、黄淮北部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山东北部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降水量一般在50~150毫米。

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局地日降水量创当地5月历史新高,其中河北邢台日降水量(175.5毫米)超过当地5月历史日降水量极大值123.5毫米。

此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强、极值多、范围广等特点,我国北方在5月份出现如此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极为罕见。

强降雨缓解了北方大部冬麦区的旱情,但同时造成山东、河北等省农作物受灾严重。

9. 年度最强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

6月28日至7月1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降水量普遍有100~150毫米,部分地区达150~200毫米。

湖北鹤峰过程降水量达384.0毫米;24小时降水量达313.2毫米,突破当地日降水量历史记录,为超百年一遇。

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2009年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强降雨导致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部分河道及淮河支流的淠河出现超警戒水位,上海、武汉等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罕见强对流天气侵袭我国7省

6月3~6日,豫皖苏晋鲁浙鄂7省先后遭受飑线、强雷暴和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河南出现历史罕见强飑线过程,商丘永城风速达到29米/秒,为该站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江苏省冰雹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1961年来之最;安徽25个市(县)最大风速超过历史记录,范围之广为历史罕见。

此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给7省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河南、安徽损失大。

2009国外

一、是年初欧洲遭遇罕见寒流,

1月上旬,欧洲遭遇罕见寒流,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受到冰雪严重影响。

大雪和持续低温造成至少13人死亡,其中,罗马尼亚死亡2人,波兰死亡至少10人,德国死亡1人。

二、印度持续异常高温,

遭遇近2009年4月中下旬,印度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

首都新德里气温一度高达43.5℃,为近50年来最热的4月天,高出往年该月正常气温5℃。

孟买连续三天的温度超过38℃,西北部拉贾斯坦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北方邦部分城市气温升至41~47℃,东海岸的奥里萨邦则因高温导致至少72人死亡。

三、高温热浪导致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火灾

2009年1月底——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持续多日达到43℃,墨尔本1月30日的最高温度达45.1℃并连续3天高于43℃,为自185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第一次。

高温热浪造成至少22人死亡。

同时,由于持续异常高温和干旱,加上人为纵火,引发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森林大火,至少222人死于火灾,为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之一。

四、高温热浪天气导致南亚375人死亡

2009年6月,由于季风北进推迟,印度中部、北部和东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南亚诸国出现罕见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印度东部奥里萨邦部分地区出现近50℃的高温天气,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也出现48℃高温。

高温热浪造成土地干裂、水库干涸、河流枯竭;南亚至少375人死于高温热浪的影响,其中印度120人,孟加拉国100人,巴基斯坦65人。

五、澳大利亚出现近70年来罕见的强沙尘 

2009年9月,澳大利亚出现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横扫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并推至澳大利亚东海岸,为近70年来罕见的极端天气。

六、飓风“艾达”袭击美洲多国,导致20多万人受灾

2009年11月,受飓风“艾达”影响,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墨西哥湾沿岸和美国大西洋沿岸普降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198人死亡,80人失踪,20多万人受灾。

七、持续暴雨频袭非洲多国

2009年3月,持续强降水频袭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马拉维、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等国,引发44年来最严重洪灾,其中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共造成至少133人死亡。

八、“凯萨娜”先后袭击菲律宾和越南,多省进入“灾难状态”;

2009年9月26日凌晨热带风暴“凯萨娜”登陆菲律宾北部吕宋岛,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多处暴雨成灾,该巿出现逾42年来最严重水灾。

“凯萨娜”造成至少293人死亡,政府宣布马尼拉和25个省进入“灾难状态”。

29日, “凯萨娜”在越南中部登陆,导致至少163人死亡。

此外, “凯萨娜”吹袭老挝和柬埔寨。

累计死亡人数超过517人。

九、长寿命超强台风“芭玛”诡异多变

“芭玛”2009年9月29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30日迅速加强为台风,10月1日加强为超强台风,直到10月14日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其间历时16天,经历了从热带低压到超强台风的所有级别,是一个长生命的热带风暴。

在16天的生命史中,它路径诡异,强度反复无常,在菲律宾无数次次90—180°大转弯并3次登陆、海南及越南再次登陆,给菲律宾、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等地带来狂风暴雨,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十、北半球中高纬多地创下降雪偏早新纪录

2009年10月至11月初,北半球中高纬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

10月中旬,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波兰等国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纪录;10月下旬至11月初,亚洲中高纬部分地区、欧洲东部和北部、北美北部和西部连降暴风雪,其中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出现自1951年以来第三早的初次降雪年份(仅次于1960和1987年),也是近20年来最早的现降雪年份;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积雪超过1米,怀俄明州的降雪量打破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

2010年

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 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 最高气温逼近50℃

2. 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

3. 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

4. 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

5. 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

6. 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

7. 严重雪崩频频肆虐亚洲中南部

8. 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

9. 2010年全球最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

10. 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暴雨创新纪录

201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 秋冬春特大干旱刷新西南地区气象记录

2. 甘肃舟曲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3. 新疆北部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雪灾

4. 14次强降雨轮番袭击 南方汛情严重

5. 东北、华北冬春持续低温40年来罕见

6. 10月海南出现1961年以来同期罕见强降水

7. 云贵川等地汛期频发泥石流、滑坡灾害

8. 东北初夏炎热,最高温度达40℃

9. 3月江南出现历史罕见早汛

10. 强沙尘暴横扫我国21省(市、区)

----------------------------------------------------------------------------------------------------------------------

2011年国内天气气候事件

——————————————————————————————暂未评选。

预测候选事件(2011年1—7月)

1.北方冬麦区遭受严重干旱,多地百日无降水:

2.北京60年来最晚初雪(2.10日);

3.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

4.强热带风暴”米雷登陆山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