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还是变冷,这是一个问题
气候变暖还是变冷,这是一个问题
竹林翁
哈姆雷特说:“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哈姆雷特好多年。
现在又出了一个问题:“气候变暖或者变冷,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着21世纪的几十亿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力主气候变暖的“权威机构”。这几年炒作得越来越热的气候变暖,就是他们的杰作。他们的理论是: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地球面临灾难。如果我们还不及时采取措施,减排二氧化碳,那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结果是世界末日来临!据他们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不过,这个“不争的事实”还是有人在争论。
拉蒂夫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主要成员之一。拉蒂夫教授工作于德国著名的基尔大学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他已经研究出多种方法用来测量海水温度,测量深度可达海面之下3000英尺(约合914.4米)。在这个深度,正是冷循环与暖循环的开始之处。拉蒂夫说,“根据我们对1980年到2000年期间,甚至是20世纪更早时候的海洋自然循环的观测和研究,这段时间全球气候变暖应该有一半是由于这种循环所引起的。现在循环开始逆转,所以这个冬天异常寒冷,而且接下来像这样的冬天气候越来越有可能出现。这一趋势将可能持续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冰河和海冰的消融将出现暂停,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趋势也将处于暂停状态” 。 早在2008年,拉蒂夫就曾与一些科学家一起预言过这种变冷趋势(海洋自然循环周期已经切换到“寒冷模式”。相关数据显示,自2007年起,北极圈夏季海冰量明显增加了106万平方公里,超过25%)。这一趋势将可能持续20年,甚至更长时间。2009年9月在日内瓦举行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大会上,拉蒂夫再一次就这一趋势发出警告: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可是,这些已经不能为IPCC所采纳。可见,即使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内,全球气候变暖也不是“不争的事实” 。
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台宇宙研究实验室主任哈比布尔洛•阿布杜萨马托夫教授宣称,目前太阳确已进入“冷却周期”,而地球气候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剧烈变化。他认为,太阳辐射强度正在缓慢地下降,预计将在2041年达到最低值。在此过程中,地球气候将重新进入寒冷期(迷你型冰河期)。
我国科学家郭增建提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也是一种“变冷”学说。他认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这种学说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而且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但是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尼8.7级地震海啸改变了这个趋势。事实上,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些知名气候学家在分析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循环周期后认为,海洋有自己的冷暖周期,是这一周期影响了全球气候。他们认为,当海洋处于“冷模态”时,全球气候会变冷,当海洋处在“暖模态”时,无论是否有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温度都会上升。20世纪以来气候变暖是因为海洋处在“暖模态”中。而现在海洋将进入“冷模态”,所以接下来气候会变得比较冷。
2004年2月被媒体曝光的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称,在2010年至2020年,全球将出现一场巨大的气候突变,将会导致美洲、亚洲在内的北方地区出现干冷气候。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的。GBN的报告引用了两个很重要的科学依据。第一个科学依据是:他们发现,在历史上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相对突然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很可能发生突变。另一个科学依据是:随着现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格陵兰岛的冰也在不断融化,越来越多的淡水通过陆地上的河流,汇集到了北大西洋,这样北大西洋的海水盐度不断降低,盐度的降低导致海水失去了这种重力的推动,不再形成环流,使海洋的热量交换机制(墨西哥湾暖流)失效,从而导致“热的地方更热,冷的地方更冷”。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克里斯蒂说:“全球变暖其实看起来并不是全球性的。”有证据表明,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南极海冰面积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90年代左右东太平洋进入一个凤尾鱼丰富的低温阶段。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大气科学研究小组负责人阿纳斯塔西奥斯-特索尼斯教授认为,海洋自然循环将继续决定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索尼斯表示,“它们对主要的气候模式起到巨大的重新整理作用。它们的轮换可以解释20世纪到21世纪所有主要的全球性气候变化。现在,我们正面临这种变化。”
还有很多关于气候变冷的说法,我们就不多说了。
看来,气候变暖还是变冷,的确是个问题。
那么,气候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只能说:“天机不可泄露” 。
各位看官可能会想:不是有个很权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吗?“那么多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的结论都说是气候在变暖,这还不可信吗?”
是的,不可信。
先说这个委员会。它并不是一个学术组织,而是一个政治组织。他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IPCC)。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他里面有科学家(注意,并不都是气象学家,真正的气象学家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也有行政官员。其现任主席拉津德•帕乔里就是一个学经济的博士,1981年当过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行政长官及干事,并于2001年4月成为总干事。2004年起担任IPCC的主席。他本人就是一个有经济学学位的行政官员,而不是什么气象学家。
再说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有赖于两个基本因素:数学模型的科学合理和采用的数据真实可靠。
说到计算机模拟需要建立的数学模型,那就更讲究了。它必须把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气候变化中起多大的作用(加权)、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都合乎实际地考虑进去,再把这些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气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实在太多,有的因素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的。举例来说,牛羊放的屁(里面有甲烷,也是温室气体)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气候变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吃不同饲料、吃多吃少,放的屁都不一样)?看官可别说我在说笑话。真有专家认为,全世界几千万只牛放的屁才是最可怕的温室气体,它比全世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所以,要减排,首先要减少饲养牛的数量。从我做起,就不要喝牛奶,更不要吃牛肉!
由于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实在太多,根本就无法把它们全部考虑进去。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时就只能考虑最重要的因素了(这也是我们学习物理时老师教我们的办法。如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时,就把“不重要”的摩擦力忽略了)。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科学家(如认为牛羊放屁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的科学家和认为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主要原因的科学家,以及气候不是变暖,而是变冷的科学家)自有不同的认识。他们自有对影响气候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取舍之道,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当然也就不同了。数学模型不同,模拟的结果自然就不同了。
我们再来看他们采用的数据吧。
来自俄罗斯的黑客于2009年11月17日在一个气象科学家网站上传了一张“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文件,披露在各国气象学家之间进行交流的电子邮件证明气候变暖是不可靠的。随后多达16兆的这些科学家的电子邮件和其他文件被公开在网上。10天(11月27日)以后,“东英吉利大学”也发表声明,确认本校服务器被入侵,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被盗。
从这些被盗的文件中可以看出,他们有意对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把那些不利于气候变暖的数据“丢失”掉,而保留那些有利于这个结论的数据。
又据俄罗斯的“莫斯科经济规划研究所”的专家们透露,他们所提供给东英吉利大学的数据只被采用了支持气候变暖的25%,其余的不利于气候变暖的75%的数据被删掉了!
就算所收集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也很难做到全面反应全球各处的温度。没有人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面上设气象站吧?珠穆朗玛峰附近也是最近几年才有中国政府设的气象站,也只是挂一漏万而已。西伯利亚冻土带也不会有气象站吧?撒哈拉沙漠的腹心地带呢?有气象站吗?南极有气象站,北极呢?气象站最密集的地方还是大城市附近。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热岛效应也就越来越严重,气温升高是不可避免的。以北京为例,1990年,北京市的总人口为1081.9万人,到2000年,本市常住总人口为1381.9万人,与1990年相比,共增加了300万人,增长27.7%,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492.7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410.8万,增长了38% !随着人口的增加,吃饭的嘴巴增加了,做饭烧的燃料增加了,夏天空调排出的热气增加了,冬天取暖消耗的能源增加了,人身上释放的热量也增加了……。总之,城市里的发热量相应增加了(虽然不会增加到38%那么多),气温自然会增加。在北京采集的温度数据,的的确确说明气候变暖了。要是把深圳拿来做研究样本,那气候变暖的幅度当然就更大了!但是,长白山呢?这几十年气温也相应地如此这般地变暖吗?
再说“东英吉利大学”又是何方神圣呢?先说说英国政府。在全世界,英国政府是推行全球气候变暖最积极的角色。早在20世纪70年代,铁娘子当政时,就开始炒作气候变暖(其原因请听下文分解)。为此,英国政府在英国气象局里建立了个“气候变化管理部” ,专门支助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东英吉利大学就不失时机地建立了一个“气候研究中心” 。于是,这个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那个管理部的重点支助对象。因为这个中心研究气候变暖起步很早,积累的资料很多,IPCC就把他当成了一个重点依靠对象。不但中心有很多科学家成为IPCC的专家,而且中心的数据库就成为IPCC作研究的主要数据库。正是他们,在基础数据中弄虚作假。建立在这样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所做的研究,所做的计算机模拟,其结论也就可想而知。
这个委员会不但被揭发在学术上造假,而且,在得出结论时也很不严肃。如他们在2007年的报告中称: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此结论一出,就遭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于是承认数据有误。来源是一个印度科学家在10年前的一个采访报道。此人说的是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可能在2350年消失,被委员会的“专家”们写成2035年!整整提前了270年!这是委员会的当官的解释,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
如此荒唐的结论,我相信不只于此。应该说,因为他的指导思想就是气候变暖,研究的内容就是找气候变暖的证据,其手段之一就是数据库造假,其结论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各位看官,气象科学是很复杂的。即使建立了很完善的数学模型,采集到了很准确的数据,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来模拟,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也只是比较准确。如我国的天气预报,上世纪60、70年代的预报准确度就很差,发布预报的广播电台被戏称为“撒谎台” 。到现在,我国最大型的计算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作天气预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不断修正、调整,气象局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说是很科学合理的了。还有气象卫星在全世界及时收集各种气象数据,再加上遍布全国各地的气象站及时提供的准确数据,所做出来的天气预报还只能是短期的(一两天,最多一周)比较准确。即使是短期的,也还有报不准的时候。至于中长期的气象预报,则只能报个趋势。像《西游记》里那个给泾河龙王算命的袁守城预报得那么准:“明天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八点” 。那是泄露了天机……。而天机是不可泄的,否则会遭来杀身之祸!别说现在的各国“钦天监”们的叔父,就是他老子好像也没有这个胆量来泄漏这个天机。当然,也没有这个本事。所以,要准确预报今后几十年气候是变暖还是变冷,不可能。
结论:气候变暖还是变冷,这是一个问题!
附参考资料:
戈尔的短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NDkxMjYw.html
太阳黑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bfMi93za6A/
BBC短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Jp4hxN3hnI/
俄罗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dMTAgmUzSg/
气候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968902/
吸收谱 http://tocom.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html
财经郎眼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78Zbz2zSjQ/
这些网站,有的在大陆可能打不开,就免了吧。能够打开的,也可欣赏欣赏。
我的更多文章:
- 全球变暖是否会导致更多的火山爆发和强震频发(2011-11-29 18:28:15)
- 地球气候变暖根本原因是地内的热能增大而非二氧化碳排放(2011-11-28 18:46:56)
- 全球气候变暖是骗局吗?看资料!(2011-06-28 19:32:10)
- 以碳为名:低碳骗局幕后的全球博弈(2011-06-27 19:16:37)
- 二氧化碳真的很无辜,从大气演化和碳循环的角度证伪暖化说(2011-06-27 12:00:49)
- 揭穿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谎言(2011-06-26 19:21:24)
- 中国人,醒一醒!——驳25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公开信(2011-06-26 11:59:22)
- 美国科学家的学术争论:全球变暖的真相(被掩盖的争论)(2011-06-25 19:14:54)
- 英国研究中心邮件曝光:被指操纵气候变化数据(2011-06-25 11:41:31)
- 给“全球变暖说”泼点冷水(2011-06-24 12:10:3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