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全球变暖原来是莫须有?

火烧 2009-12-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全球变暖是否为莫须有,分析科学界未定论与政治宣传的矛盾,指出群众路线与邪教末世论的相似性,强调对全球变暖的盲目信仰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前几天看了中央四台的今日关注栏目,谈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话题,一位能源专家说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虽然全球变暖的问题科学界尚无定论,但对这件事我们应当“宁可信其有”。

   

好一个“宁可信其有”!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你会很快联想到一个词:莫须有。

   

就因为这个莫须有的罪名,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大奸臣秦桧所害,成就了一桩千古冤案。

   

虽然事实远远说不上确定,但也许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有的话那后果就严重了,能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对岳飞案来说就是会严重到大宋朝亡国,对碳排放造成“全球变暖”这桩公案来说就是人类灭种。

   

第一事实不清楚,第二是可能性“不排除”,第三是如果“万一”了后果会极其严重。所有的要件都契合得严丝合缝,谁能否认这个“宁可信其有”与“莫须有”的意思完全相同?

   

不过那位能源专家的话至少间接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科学界对全球变暖的问题确实还没有定论。

   

虽然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的过量碳排放正在造成全球变暖这个“共识”的形成,也不影响那些政治家们言之凿凿地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政治家来说,不争的含义“不让争论”多于“无可辩驳”,因为对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而言,科学家尤其是那些科学权威把某种现象或结论说成“不争的事实”才更符合身份,毕竟人家专业,对具体的专业问题至少要比圈外人懂的多得多,就是争论起来你也争不过他。虽然他们对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也还没完全搞懂。

   

奇怪的是,虽然对全球变暖的问题科学界还没有定论,大量作为外行的圈外人却早已坚信不疑了。不觉为迷,不懂而相信,就是迷信。

   

全球变暖走的是群众路线,靠的是“科普”,靠的是有选择的媒体报道的导向,靠的是好莱坞大片。

   

如果当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走这条群众路线,恐怕反而会被打成异端邪说。

   

有趣的是,邪教也总是走群众路线,虽然我竭力避免把邪教和全球变暖相提并论,但我不得不指出邪教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宣扬末世论。

   

如果不用某种巨大的灾难做借口,邪教是找不到信徒的,只有让人觉得日子没法正常过下去了,人们才会死心塌地的跟他们走。而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却往往是一些老实巴交,非常善良的人。

   

在被告知全球变暖将会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人们对这个说法不敢不信,不能不信,也容不得别人不信,只好宁可信其有,因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就这么稀里糊涂身不由己地信了以后,这个事情就成了不争的事实,成了“肯定有”,“必须有”,成了“难道没有吗?”,有人说,这几句话才是莫须有的本来意思,只是到了现代,莫须有才被人们理解成也许有。

   

对于那些利益攸关甚至压上赌注的人们来说,全球变暖就更是“必须的”了,有些人为此获得了荣誉,有些人已经在相关机构混了个一官半职,还指望它养家糊口甚至飞黄腾达呢。而对那些做大买卖的人来说,这么多年的精力和金钱投入进去了,碳交易所也开张了,有道是“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国家”,如今石油资源正在慢慢枯竭,碳信用就是下一个更加有力的控制工具,不但能控制国家,顺带齐连整个地球都一起控制了。

   

事关名誉、前途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开弓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半点闪失。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出现了地球温度上升1.5还是2个摄氏度的上限之争,据说如果温度上升两度,平均海拔 1.5米 的岛国马尔代夫就会被淹没,为此,该国总统在会上大声疾呼。

   

原来地球温度上升多少,马尔代夫沉没不沉没,人类灭亡不灭亡,全都由峰会说了算,救世主原来在哥本哈根!是那些乘坐私人飞机和专机云集到哥本哈根的大腕们?

   

前面谈到邪教特征的时候,总觉得缺了一个要件,这会儿才想起来。

   

其实真正的老板比谁都清楚:那1.5和2度不是用来量化温度的,是用来量化钱的。

   

人类真的已经有能力改变地球温度了吗?《道德经》上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人“大”在何处,何以能够居四大其一?是不是能够理解成:人可以和道平起平坐,难道天不用法道而要“法”人了不成?

   

人之大,在于人能够“参赞天地之化育”,如此而已。

   

国家更需要懂事之臣而不是能办事之臣,中国从来就不缺“会办事”的人,当人们为谈判代表喝彩的时候,我想搬一句古训出来敲敲警钟:亡国之臣似忠!

   

这不是在定性,不针对任何人,仅仅是在敲警钟。

   

如果大方向错了,越能办事就越是在帮倒忙,这是懂事之臣的重要性所在。人家说的是“万一”,我说的是’“如果”。我真诚地希望那个“万一”是对的,“如果”是错的。

   

等到我们的科学家找到了全球变暖问题的真相,万一和如果这类假定词汇都会消失于无形。

   

我们要的是证据,确凿无疑的证据,不要继续在关键环节上打马虎眼,不要再泛泛地说什么证据摆在那儿,说什么不争的事实。我们呼唤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回归,院士的头衔不是用来装璜的,绝不能让联合国的机构代替我们的科学院、工程院、气象总局和发改委行使职能,这关系到我们的科学主权甚至国家主权。

   

如果我们的专家们一时半会儿出不了成果,说一句“我不知道”不但不丢人,反而值得人们尊重,因为这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兹事体大,一句“莫须有”何以能服天下?

   

相关文章

  •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
  • 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
  •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
  • 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
  •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 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 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
  • 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
  • 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
  • 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
  • 哥本哈根会议检讨
  • 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