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陆性气候冷暖变化剧烈
你去过新疆吗?那里的盛夏,有时清晨倍觉凉爽,可是一到正午,赤日炎炎似火烧。据历史记载,由于热得难受,县太爷办公要坐在水缸里哩。因此,当地人用“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来形容那里的气候变化。
![]() |
受大陆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的气候,称为“大陆性气候”。一般离海远、纬度高的地区,大陆性气候最为突出。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由陆地性质决定的,主要是陆地热容量小而造成冷暖变化剧烈。白昼,陆地受到太阳照射,温度升高得很快,加上传得慢,太阳辐射的热量很难传到土壤深层,通常积聚在陆地表面,因而白昼温度可升得很高。到了晚上,地处内陆的陆地,由于大气中含水量不多,云量少,好似天空中一点儿遮盖物也没有,地面热量极易散发,夜间温度可下降得很低,于是昼夜冷暖的变化十分明显。
大陆性气候明显的高纬度地区,一年中冷暖的变化幅度也较大。盛夏,由于白昼长,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整个夏季温度可以升得很高,因而气候十分暖热。隆冬,由于白昼短,太阳辐射弱,加上又是冷空气的仓库,整个冬季温度可降得很低。例如,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最冷月与最暖月的温度可相差45℃以上。那里的冬季,冰天雪地,一片北国风光;而到了盛夏,炎热异常,到处是江南景象。
另外,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偏见:大陆性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时它对农业生产也有好处。如大陆性气候十分明显的原苏联萨拉托夫地区,地处高纬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可高达22℃以上,这里不但是一个茂密的森林区,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小麦产区。
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非常适宜种植水果。如新疆哈密的甜瓜,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白杏,叶城的石榴,都以甜和个儿大名闻世界。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在大陆性气候地区生长的小麦,其蛋白质含量比海洋性气候地区生长的小麦高4〜8%。这是因为大陆性气候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有利于小麦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养分,而夜里小麦呼吸作用降低,自身的养分消耗减少,这样,体内蛋白质的积累就要高于一般地区的小麦。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功劳吧!